张月恒传略

Admin 发表于2016-05-20 10:53:34
张月恒,兖州城内韦园街人,1914年出生在一个城市贫民家庭里。她原姓马,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从小跟舅母生活,后从舅父姓张。
1921年,张月恒入滋阳兴贤女子小学读书,后入县立职业学校学习。1930年12月,张月恒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山东省立第四乡村师范学校,翌年二月入校,被分在一级一班就读。
当时的四乡师已有我地下党组织,并有一些思想进步的教师任课。他们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播马列主义革命思想。这些,对张月恒影响很大,她便有意识地阅读鲁迅、蒋光慈、郭沫若等人的著作,经常和一些要好的女同学一起谈读书心得,谈理想,谈祖国的前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国民党政府采取退让政策,中华民族危在旦夕.这时,张月恒积极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四乡师进步师生组织的抗日救亡活动.她带领姜书杰、吴清云等女同学和男同学一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讲演宣传,发动群众销毁、抵制日货,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同年12月16日,为迫使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四乡师、曲阜二师等鲁南七校的爱国学生,在兖州火车站组织了卧轨截车、南下请愿的斗争。张月恒积极参加了这次革命活动。
四乡师开展的抗日救亡活动,不仅使张月恒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对国民党政府丧权辱国、镇压学生的现实有了深刻的思想认识,使其由衷地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932年四乡师党组织为了团结广大师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传播马列主义,曾创办了“读书会”、“社会科学研究会”等以进步学生为主的群众组织。张月恒参加了“读书会”,她阅读了大量的科学著作和宣传新文化的书刊。
1932年2月,中国共产党北方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段雪笙同志接受党的指示,来四乡师开展地下革命工作。
段雪笙同志是贵州省赤水县人,生于1901年,青年时期就读于成都公学、北京大学,1925年在北大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的职业革命者。他有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并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来四乡师任一级一班班主任,并任该班国文教师。
段雪笙为了培养革命人才,经常向学生传播马列主义,利用讲课的机会向学生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还向学生介绍马列主义著作和一些进步书刊,及时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张月恒在段雪笙同志的直接教诲下,政治觉悟思想水平不断提高,并提出了入党要求。1933年8月,经段雪笙介绍,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张月恒入党后,主要是协助段雪笙工作。她对段雪笙的工作配合得很好,多次受到段雪笙的表扬。为鼓励张月恒不怕困难、努力奋斗,1934年张月恒20岁时,段雪笙向她赠诗一首:
廖红苇白菊枝寒,
薄酒权当七尺珊。
廿岁年华称谢柳,
六朝辞赋愧江潘。
三十功名须记取,
半千时日付艰难。
封侯只是寻常事,
赢得黄花胜服官。
1934年年底,张月恒毕业离校,翌年二月被分配到城内书院小学任教。共同的理想、并肩战斗的情谊,使张月恒与段雪笙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两人于1935年8月结婚。婚后住在城内韦园街46号张月恒的家里。那儿随之也成了他们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联络站。
1936年至1937年间,段雪笙介绍了很多革命青年到延安去。这些青年到了张月恒家里,张月恒除掩护他们外,还热情招待食宿,走时送衣服、送鞋袜、赠路费。当时尽管他夫妻俩收入不少,但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常常靠借债度日,把收入大都用在了革命事业上。
1938年,党派段雪笙到四川工作,张月恒随其到四川。她先后在合江第五保育院、宜宾女子小学、南溪女中工作。她仍以教书为职业,掩护段雪笙进行党的工作,并积极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动员女学生为前线战士做鞋、募捐、支援抗日战争。
1943年后,段雪笙同志身体多病,已不能坚持任教,因而生活来源主要靠张月恒的工资收入,经济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张月恒同志从不向段雪笙讲经济困难情况,以便他安心养病,将有限的精力用在党的事业上。
1946年8月段雪笙同志病逝,对此张月恒悲痛万分。这时,南溪女中的国民党组织动员教师加入国民党。她便以回家探亲为由,辞去南溪女中教师职务,到了北平,后经同学介绍在北平第四医院当了会计。
全国解放后,张月恒入湖南长沙革命大学学习,毕业后曾先后在常德地区干部文化学校,临澧一中等校任教。她工作认真负责,教学质量较高,博得师生好评。
1979年,张月恒因年老体弱退休,1986年9月病逝于湖南省临澧县合口镇。
张月恒是兖州早期的女共产党员,妇女运动的先行者之一,为兖州妇女运动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兖州文史资料第五辑)
浏览:52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