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王尽美儿媳、原抗大一分校学员臧孝先

沂蒙红 发表于2016-05-22 11:14:36
      回首往事,那些痛苦而漫长的经历会令人念念不忘,特别是对于臧孝先这样一个30年代入党的老人来说,一些记忆已经铭刻在她的骨子里。
     见到她时,她半卧在床,宁静的脸上,凝重而安详。走近她的床前,紧紧握住她的双手,向她问好。虽然,她已年逾九十,缠绵病榻,却仍旧容貌端庄。清瘦的脸上,一双秀目写下她在人世间饱经的沧桑和历练。她的眼神是复杂的,有怀念,有痛苦,有哀伤,但时下,已安详。嘴唇紧闭时,显示出一丝刚毅与坚强。

        1916年5月,臧孝先出生在山东诸城的一个小村庄。9岁丧父,与母亲、弟弟艰难度日,18岁便嫁人(嫁王尽美之子王乃征)了。那个年月,在婆家为媳,就是干活。丈夫异地求学离家后,孝先成为家里劳动的主力。生活艰辛、苦涩。那段日子,就像冷寂的冬夜,寂静、漫长。
      七七事变后,日寇猖撅,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孝先在一些共产党员的影响下,感受到了国家危难、民族崛起需要力量。 21岁的她积极要求入党,加入组织后,参与我军辗转作战。在妇联工作期间,她的政治思想迅速成熟,对于党的宗旨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时,她与参加革命,走上抗日前线的丈夫(王乃征)重逢,此时的二人不仅是夫妻,更是同志。
      艰苦的环境中,孝先有着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仰,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磨难,她保持着一份不凡的忍耐和坚强。
      抗日战争期间。她成为山东沂蒙地区抗大一分校女生队学员,后来参加了日照工作团。一天,她工作时遭遇敌伪16团的大规模围堵,亲眼目睹了敌人的残忍和疯狂,目睹了自己的同胞被吊在树上一刀一刀地切割而死,她的两个姊妹也惨死在敌人的铡刀下。是好心的村民将她护住,说她是自家闺女,才逃过了这一劫。从此,她决心将自己的一腔热血付与这片英烈用热血染红的土地!解放战争时,在敌人的看守所里,面对特务的恐吓,她咬紧牙关,绝不叛党! 
        从抗日战争胜利到解放战争开始,从山东到东北她参加了四保临江战役,后来再到沈阳,孝先从成长到成熟。她丰富了阅历,沧桑了容颜。多年的军旅生活,也使她病病缠身。她在一篇自述中写道:“办理复员手续的时候,我思想很闷,认为军队在规划,不需要女同志了,过去战斗,生死不负,但和平时期还应服从组织分配,淡出了好,加上身体有病,工作怕要耽搁。”后来,长子因重病先她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几乎将这位坚强的女性摧毁。在家人的体恤和帮助下,她强忍悲痛,重新回到正常生活中来。她不顾身体的虚弱,先后到军区干部文化学校和军区后勤文化速成中学学习,之后到南市区妇联工作,于1959年到沈阳医学院图书馆任职。
      臧孝先是一个不断进取,为党的事业出生人死,奉献了一生的人,却从未跟组织要求过什么,直至离休,她仍是副营级。
      有些人为她不平,而孝先说:“我现在很好了,战争中,眼看许多战友倒下,活着的人怎能去计较职务待遇?”
      于我而言,臧老的往事是一部生动的传奇。她那执著的追求、不变的信仰深深感染着我。此时此刻,我是怀着一种对革命长辈的崇敬之情来研读这位饱经岁月洗礼的耄耋老人。
      今天,我写这些文字,不仅仅是在向一位老人告慰我们没有忘记她,更是想告诉和我一样的年轻人,不要无视前辈们的牺牲,不要抱怨生活的不顺,不要忘记那些在历史长风中出生人死的人们。(《我曾呼啸助长风----探访离休干部臧孝先》兰晓鸥,《沈阳医学院报》,2007年9月16日第4版)

浏览:68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