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在对敌斗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一九三九四月的一天,城里的敌人来十庄铺进行扫荡,一进庄就看到墙壁贴着各期的《胜利报》,内中登载着特务头的姓名,如李振标、鲍秀祥等人,说他们为虎作伥,决没有好下场。同时又看到大街上贴满了大字标语:“中国人不当汉奸!”“当汉奸没有好下场!”“誓死不当汉奸卖国贼!”和瓦解敌人的其他宣传品。使伪军们触目惊心,始终不敢进入院内,更不敢进入各户抢东西。他们怕闹利害了被点着名,“上了生死簿”,所以很快的逃跑了。
到了夏天,为了应付敌人的频繁扫荡,党政部门精简人员,县委决定《胜利报》停刊,我调到《烽火报》社作出版工作去了。
在未述说《烽火报》社以前。我先叙述两件事:一是边区总文救会的成立,因为它是冀鲁边区的抗日文化中枢;二是印刷“北海票”问题。《烽火报》与总文救会印刷股之间有认识和印刷机关共有的关系,二者虽是两个单位,但经常同住在一个地区,干部、职员、工人互相协作,东西互通有无。这两件事虽非我的经历,但都是我耳闻目睹之事。为了叙述之便利,将上述两件事列为本文的四、五两个小标题。(昌秉德整理)
浏览:115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