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仲衡: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是我毕生的追求

Admin 发表于2014-12-07 14:48:20
我1925年出生于山东日照,现年80岁。1941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南下,1950年到武汉工业战线工作至今。50年代任中共武汉市委企业部国营工业处处长,武汉市纺织局党委书记兼局长;60年代任市经委副主任;70年代从“五七”干校回汉后任武汉葛店化工厂党委书记;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任市经委副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1982年组建武汉企业管理协会(后改为武汉企业联合会)并担任会长至今达23年之久。同时,还担任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企业联合会副会长、武汉市社科联副主席等职。高级经济师职称,担任4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可以说,我心系武汉企业,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56载,并将成为我毕生的追求。
一、围绕中心,总结交流经验,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
我从1982年起即主持企业联合会的工作,致力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企业热点、难点问题,每年都要召开3-5次大型经验交流会。1998年武汉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我与企联的同志一道顶烈日、冒酷暑,深入抗洪、生产一线慰问和了解情况,三次交流抗洪、生产双丰收的经验。2000年初,围绕贯彻“三改一加强”方针,在晨鸣汉阳纸业公司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市领导罗清泉、韩忠学、李梅芳、段轮一等出席会议。市领导采纳了武企联关于在武汉企业界开展“外学邯钢、东钢,内学晨鸣汉纸”的建议。韩忠学副书记在总结讲话时向全市企业发出“外学邯钢、东钢,内学晨鸣汉纸”号召。会后,市委作出“区学东西湖,行业学建材,企业学晨鸣汉纸”的决定。为适应我国“入世”和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武企联先后六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帮助企业掌握世贸规则,提高核心竞争力,开拓企业工作新局面。2003年为贯彻市委振兴武汉现代制造业的重大决策,分别召开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和加快大型企业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引导企业做强做大。我们不仅重视总结物质文明建设经验,还十分注重总结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2000年召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交流武钢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企业改革全过程的“超前引导,同步开导,善后疏导”的“三导”工作法;武烟发挥三个作用,抓好“三个载体”;诺佳药业“实打实,面对面,心贴心”抓好生产一线思想工作的经验。
在工作中我坚持把武汉企业家的成长和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作为武企联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从1984年至今会同武汉企业家协会,每年评选一次武汉企业界10件新闻大事和10位新闻人物,已经坚持了18年;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活动,已经进行了11届,共评出优秀企业262个次,优秀企业家472人次。评选活动得到了武汉市政府重视和支持,市政府1993年发文,给当选的优秀企业家和新闻人物晋升一级工资,此举给企业家很大鼓舞。评选中分别听取企业和企业家的事迹介绍及主管单位和党政工团负责人意见。在此基础上,对参选的企业和企业家的主要业绩整理成1000字左右的材料,分批发给“两会”近700名常务理事征求意见,交流借鉴。然后,又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家队伍建设等不同侧面选用部分企业和个人的经验在年会上交流及汇编成册。评选“双优”和“双十”新闻,既为我市的企业和企业家树立了榜样,同时也激励他们开拓进取,不断前进。几届的市领导都赞许我们在企业改革最关键的时候,在社会上对企业家有误解的时候,坚持正面宣传和引导,树立企业家形象,难能可贵。
二、宣传武汉企业、武汉产品、武汉企业家
宣传武汉企业、武汉产品、武汉企业家,是服务企业的重点。20多年来,我就武汉市经济发展各个阶段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做认真的研究探讨,将研究的成果和体会通过报告会的方式,在本市和全国各地企业界传授与交流。并利用开会、讲课、座谈、考察、接待客人等形式宣传武汉的企业、武汉的产品、武汉的企业家。如,在历届的“双优”考评时,每到一个企业,我都宣传武烟集团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质量方针、广告导语、香烟特点等内容,过去,看到许多企业招待用的是外地香烟,如今看到的全部是汉烟。
我从1982年担任武汉企业联合会会长至今,先后到北京、广州、哈尔滨、西安、济南、南昌、呼和浩特、九江、宜昌等17个城市作企业管理报告25场次。在报告中,我从宏观的企业改革方向,到经营者的必备素质;从突出技术改造,到精细的内部管理;从企业产品的研制开发,到拓展市场的诸多要素,进行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事例生动,妙语连珠的讲解,特别是报告中上百个数据能脱口而出,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会的同志反映:“郑老的报告即是改革发展的报告,又向到会的同志宣传了武汉的企业、武汉的产品和武汉企业家形象。如对武钢、武烟、神龙、红桃K、健民药业、各大商场、丽兰广告公司等等的宣传,使与会同志加深了对武汉企业的认识,体现了武汉企业联合会是为企业、企业家服务的。正如武汉市一位老领导所说:武汉企业联合会是武汉企业和产品的最大广告公司,郑仲衡同志是这个广告公司的总经理。市老领导李梅芳同志说:郑仲衡同志是武汉企业和产品的推销员、宣传员、广告员、信息员。
我在报告中不仅宣传了武汉的企业、武汉的产品、武汉的企业家,而且对各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2001年10月,我应山东潍坊电业局邀请为该局各部门中层以上干部、潍坊地区9个县市的供电局长、书记作了题为《改革发展,再创辉煌》的报告。他们把我的授课誉为春风化细雨,滴滴润心田,感叹有两个想不到:一是想不到75岁高龄的老人仍然登台高谈阔论;二是想不到半个世纪前的老革命,思想意识如此超前。副局长郭现东说:“郑老的报告实在太精彩了,郑老的报告源于实践,高于实践,许多经验是他50多年从事经济工作提炼的精华,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贴近企业的实际,讲数字本来是很枯燥的,但郑老把这些数字讲活了,用活了,既使报告清楚,又能引人入胜,整个报告充满了辩证法,是语言的艺术,这个报告是我们所听的报告中最好的一次,对潍坊电业系统的发展是可贵的财富,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1996年11月,我应邀到宜昌市作了题为《学邯钢,练内功,抓管理,增效益》的报告。报告中所概括的湖北、湖南争夺荆州香烟市场的激烈情景,听后使人深刻感受到商品角逐,犹如沙场对阵,优胜劣汰,毫不留情。宜昌市原市委书记市长、现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孙志刚说,对郑老今天的报告,我个人的评价是:献身企业,经验丰富;精力充沛,记忆超群;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分析精辟,才思敏捷;典型荟萃,哲理深刻;表述生动,妙语连珠;语意深长,余味无穷。真可谓听君一堂课,胜读几年书。郑老的报告,听起来易懂,想起来深奥,用起来可行,普遍中有特殊,典型中有经验,对宜昌企业界有很强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指导性。
三、开展信息中介,促进经济联合
与时俱进,开创企联工作新局面是我们经常探索的课题。从2000年以来,武企联与山东省企联一道,大力促进鲁汉经济联合。我和武企联的有关领导带领神龙汽车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晨鸣汉纸、中建三局、双虎涂料集团等企业负责人五次赴济南、青岛、潍坊、曲阜等城市开拓山东市场。山东省企联会长孙光远、济南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徐华东带领山东经济联合代表团四次来汉,共同开拓汽车、机床、造纸、化工、基建施工等行业的经济联合和产品销售。鲁汉两地经济联合的思路受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现中央政治局常委吴官正同志的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吴官正同志批示:“山东与武汉两地经济联合是一件大好事,富康车性能好,山东人民比较富裕,买得起,山东没有轿车基地,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欢迎富康车来山东推销。”富康车在山东市场的年均整车销售由1999年的1052台猛增到2003年的8136台,增长8倍,回收贷款2003年较1999年增加8亿元,山东成为富康轿车的大市场,由在全国第十五位上升到第四位,仅次于北京、武汉、浙江;武重的机床在山东的销售由1999年的3台上升到2001年的16台;鲁汉两地的企业联合促成了晨鸣汉纸的发展,2003年年销售12亿元,利税2.79亿元,成为武汉市第8个纳税大户。鲁汉两地的企业联合促成了晨鸣汉纸与湖北赤壁纸厂的联合,联合后的赤壁纸厂2003年销售收入6.8亿元,利税1亿多元,使这个停产80个月,1100多名职工下岗的特困企业起死回生。吴官正同志赞扬鲁汉两地经济联合体现了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同时,得到湖北省领导罗清泉、周坚卫的重视和支持,受到两地企业界的普遍赞誉。我们充分发挥武企联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为企业开展经济联合和信息中介服务,武汉市不少工程就是武企联提供信息,牵线搭桥促成的,近几年来仅中建三局、大桥局、武建集团就有10多个项目是通过我们促成的。例如,中铁大桥局集团承建的夷陵大桥2亿元的工程和阳逻大桥1.4亿元的工程就是通过我们牵线搭桥促成的。孙志刚同志说:“夷陵大桥造型独特,设计新颖,质量优良,鲁班大奖。”
2003年,晨鸣集团在江西投资35亿元、3.5万吨生产规模的企业,在长动集团订有一套5万千瓦发电机组,原定7月份交货,因生产急需,要提前到5月份交货。晨鸣汉纸负责人找武企联,我亲自陪同晨鸣汉纸的负责同志到长动集团协商,长动夏总经理说:过去长动任务不饱满时是您出面找晨鸣,纸业将准备与外地厂家签订协议的两台2.5万千瓦机组发电设备,转给我厂生产,及时解决我厂任务不足。这次晨鸣汉纸有困难,又是您出面协调找长动,我一定尽全力解决,按需方供货日期交货,以解决晨鸣江西纸业的燃眉之急。
我很注重利用武企联系统的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智力服务,组织专家、学者先后对160多个企业的管理进行了调研和咨询。1998年应神龙汽车公司领导的邀请,由我主持,胡锡三第一副会长带领专家、教授组成的调研组进行调研,写出的调研报告得到神龙汽车公司的肯定,总结的经验在全市推广,提出的建议被神龙公司全面接受。《长江日报》在头版以“为神龙把脉,替富康加油,古稀老人写出万言调查报告”为题予以报导。此调研报告被市政府政研室全文转发,被武汉市社科联评为特别奖。2002年初,武企联配合市经委到武烟集团调研。调研报告指出:武烟是湖北、武汉的重要经济支撑,若不加快发展,武烟将成为外省市烟草集团在武汉的生产基地。此调研报告引起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作出重要批示;常务副省长周坚卫主持专题会议对调整全省烟草结构作出部署;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训秋亲自到武烟抓点;市委派市委常委彭明权兼任武烟集团董事长,总经理。2003年上半年武烟取得丰硕成果,7月8日,武企联又在武烟集团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武烟的经验。
武企联很重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20多年来,武企联累计培训管理人员19万余人次,荣获中国企联管理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奖;连续坚持16届评审、表彰、推广现代化管理成果,获奖成果近600项,荣获湖北省企业现代化管理先进单位。同时引导企业依法治企,诚信经营。2002年组织部分企业向武汉地区的企业发出诚信经营倡议书,引导企业自律、守信。
四、坚持“四必访”,向企业家送温暖
我和武企联的同志不仅关心企业家政治上的成长和业务上的提高,同时还关心企业家的生活冷暖,视企业家为亲人。多年来,坚持“四必访”:①对患病住院的知名企业家必访;如,对先后住过院的程耀坤、张有、陈德根、陈尔程、王春荣、江涤清等大企业家进行看望。武汉锅炉集团原总经理陈德根同志患重病住院期间,我带领武企联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他激动地说,郑会长等领导四次到医院和家中看望我,对我是极大的安慰,我得的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病症,经过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医院的精心治疗,终于转危为安,恢复健康。武烟集团老厂长王春荣同志说:我患重病,郑会长先后五次来看望我,我丈夫去世20多年里,他都坚持每年春节看望,现我已康复,非常感谢郑会长。②对企业界老领导必访。如过去领导过企业的老领导李尔重、王群、刘泽清、李桂庭、梁清章、柯亨昭等老领导,重大节日我们都去看望;③对优秀企业家和企业界老领导的遗属春节必访。如:黎智、刘振邦、毕健勇、冯传武、徐铁生等亲属每年春节我都亲自带队前去看望;④对遇到特殊困难的企业家必访,2001年,武航飞机失事,中建三局一公司出了安全事故,我们都带队到现场了解情况,鼓励企业吸取教训,加倍努力。每年走访慰问300多人次,2003年、2004年走访慰问都达400人次。“四必访”时我还同时送上担任武企联名誉会长的市领导的名片,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带给企业家。每一次慰问都带去一片温馨,每一次走访都是一次感情的交流。市领导称赞武企联做了一件暖人心、得人心、顺人心、稳人心、抚人心的大好事。
五、活到老,学到老,永葆青春
我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于1950年7月到武汉工作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致力于经济工作,因此,我比较熟悉经济工作,熟悉企业、熟悉基层,总想为武汉的经济发展多做工作。
像许多革命老同志一样,我所走过的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而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使我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战胜困难,始终不畏挫折。在“文革”期间的1972年,一纸调令将我调到位于武汉市郊区的葛店化工厂任革委会副主任(后任党委书记),从市经委副主任下放到化工局辖属的企业当副厂长,对一般人说是难以接受的,但我以革命事业为重,愈挫愈奋。吴官正同志当时正在葛店化工厂任职,官正同志回忆说:“郑老那时已经50多岁,一个十一级的领导干部在一个企业一蹲八年没有任何怨言,而且把企业办成全国大庆式企业,真是难能可贵。”
在当今信息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要与时俱进,就需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更好的为企业、企业家服务。因此,我一是注重理论学习,深入理解党的方针政策。二是注重向实践学习,学习企业的好经验。如:武钢、石化、武烟、百步亭等单位的经验我都一一记在笔记本上,随时宣传。武企联的工作人员也数年如一日,坚持每周半天的学习制度。我极注重深入企业,联系群众,每年有1/3的时间带领企联工作人员到企业调研。我的办公室或家庭,经常高朋满座。
在武企联形成了“团结、务实,勤奋,进取”的企联精神和“高效率、快节奏、兼并带、短频快”的企联作风。我坚持民主办会,每年召开年会,向全体理事报告工作,重大事项通过会长会议讨论决定,日常工作由会长办公会组织实施。武企联的队伍不断壮大,理事人数由建会初期的183人发展到现在的750人。武企联被市领导和市民政局誉为武汉市“活动最多,影响最大,运行最规范,效果最好,企业最欢迎”的社团组织。
我随身带有3件宝:电话本子、手机和大提包。大提包好装材料;调研中,获得的新信息、新知识,都及时地记录到工作日记和学习日记上;我现在用的电话号码本记录着3万多位同志的9万多个电话号码。市里老领导、企业家找人联系工作,也常向我打听他们需要的电话号码。
我为什么人老心不老,与时俱进,不遗余力的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我认为人的一生不能虚度晚年。我虽然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但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奋斗是无止境的,人老了还要继续发挥余热,争分夺秒,努力工作。因此,我以在葛店化工厂提出的“地球转一圈,我转一圈半”的企业精神,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作为我的座右铭;以勤劳奋争,自强不息,谦虚好学作为做人的标准。武企联的同志说我有4个积累:“知识的积累、经验的积累、友情的积累、信誉的积累”,4个过人:“精力过人、能力过人、毅力过人、体力过人”。这都是对我平时勤于学习,以学为乐的结论。
我到潍坊电业局讲课之前,当地领导送我一幅对联:一杆二杆三杆杆杆增寿,八十九十一百岁岁平安,横批:上不封顶。听完我的讲课之后,将对联修改为:学习学习学习永葆青春,工作工作工作永不停止,横批:健康长寿。赠送给我,成为我对人生追求的贴切写照。
我主持企联工作23年,得到武汉企业界的信赖和好评,中建三局党委书记熊得荣说:郑老对国内外的形势、宏观经济的走势、企业发展的态势有着深刻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尤其是非凡的洞察力,惊人的记忆力,卓越的组织力,出众的亲和力,构成了独特的人格魅力。原凌云集团董事长陈木林说:郑老思维敏捷,才华横溢,知识渊博,一呼百应。市社科联主席方精华说我是精力过人,才华过人,经验过人。市老领导李梅芳说:武企联工作搞得好、搞得活、搞得实的原因是有一个好班子、一个好班长、一支好队伍,班长年龄虽大,但思维清晰,记忆力超群,主要表现在:一是常知企业情;二是常为企业呼;三是常解企业难;四是常传企业经;五是常访企业家。
我1994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全国企联系统优秀工作者,荣获“金鹰奖”;2003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全国企联系统先进工作者,武汉企联被评为全国企联系统先进集体,即“双先”。2003年9月我被连选连任中国企业联合会新一届常务理事。武企联2001年被湖北省人事厅、民政厅评为“湖北省先进社团”;1991年以来连续两届被武汉市民政局、人事局评为“武汉市先进社团”第一名;1998年以来连续三次被武汉市社科联评为“武汉市十佳学会”第一名。2004年12月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并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活动。
2002年2月,我到中铁大桥局集团作了题为《改革发展,再创辉煌》的报告,集团党委书记罗立生听完报告后,即兴作诗概括了我的一生:昔日从戎,南征北战,建功立业;往日从政,荆楚大地,鞠躬尽瘁;老年从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祝郑老:寿比南山,万事如意。
2005年6月9日,我到石乔口区作了题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题报告。区委书记李传德在报告会结束时发表了讲话。他深情地谈到听完报告后的三点感想:第一,听郑老的报告是一种享受。郑老是一位长者、一位智者、一位仁者。第二,郑老视野达观,思考宏观,观察微观。第三,郑老是三种人。郑老是一个有才的人,郑老是一个有心的人,郑老是一个有情的人。郑老是全市工业沿革的资料员,是全市企业家的联络员,是全市经济发展的研究员,是国家经济政策的宣传员。他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的精神,更是我们学习的典范。(2005年7月)

浏览:149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马子店
    马子店
  • 岩一
    岩一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