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道夫回忆录:大海边的童年㊥

Admin 发表于2016-06-17 12:42:17
  我们村西头有一条小河,全村人家大多数都住在河东,只有十多户住在河西。小河由北向南流向大海,河床很浅,有的地方河面很窄,才几尺宽,一跳就过去了。河水淌着淌着,往往连接着一个又深又大的大水潭,然后接着往前流,去连接又一个大水潭。河水这么流淌,就像一串珍珠点缀在我故乡的土地上。我们村几乎家家养鸭,这中间自然少不了我的母亲。她养了4只鸭,长得油肥,早晨打开鸭窝准能捡到一两个鸭蛋。然后喂点东西就赶它们下河,到太阳落山前再赶回来。到农活忙顾不过来的时候,它们自己也会摇摇摆摆地回家。母亲总是把鸭蛋腌起来,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拿出来,一刀切下去,把淌着红油的蛋放到孩子的碗里。那时候我总觉得,咸鸭蛋太好吃了。
  长大了以后回想,我们胶东的海是富饶的。但是在我小的时候,那片辽阔又富饶的海还没有给胶东人民带来富裕的生活。海里有鱼,可是那时的渔民只有简陋的渔船和古老的渔网,出不了远海。最要紧的是,岸上没有冷藏和加工设施,渔民赶海回来,得赶快把鱼就近卖了,只要晚几天鱼就会臭了,只能沤肥,撒在庄稼地里。有时,渔民们把打上来的小鱼直接往岸上一堆沤肥用,我们家乡叫做“腥粪”。现在想来真是巨大的浪费,可在那时又有什么别的办法呢?
  富饶的大海不能给胶东人带来富足的生活,再来看看那里的土地。我的家乡是丘陵地带,水少且土壤瘠薄,种庄稼收成欠佳。因为地瓜(红薯)耐旱、产量高,所以家家都种地瓜。母亲为了让我们吃得好些。总是把地瓜晒成干,擦成丝,最后磨成面。到了饭桌上的时候,地瓜干就变成了地瓜饼子、地瓜面条,比光吃地瓜干味道好多了。
  即使这样还不行。到了春天,上年的粮食吃完了,当年的小麦还没有收获,青黄不接,我们家乡常常闹春荒。我的家境在村里算是不错了,这时候也会很紧张。我懂事以后,春荒中的母亲会叫我去撸柳树叶子和槐树花回来,和上地瓜叶子和萝卜叶子蒸着吃。记得有一年五月节,村西头有一家5口人饿得没了办法,当父亲的下了毒药,把自己和老婆还有3个孩子都毒倒在地上。最后只有他本人和一个男孩吃得少,被救活了。
  我跑去看到了那个悲惨的场面,看到满村的人都指着鼻子骂那个父亲:“麦子就要收了,你好狠心!”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种地的农民,汗珠子落地砸成八瓣地干活,日子为什么还过得那么苦呢?以后每到5月,我总会想起这件事。
  童年,我眼前总是母亲忙碌的身影。我们那里没有洋布,农民自己种棉花、自己织布,祖祖辈辈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几代人的生活都是从一个模子里脱出来的。我家有一台古老的纺车,只要地里用不着母亲帮忙,她总是盘腿坐在地上,一手摇纺车,一手捻棉花卷。纺出了线,再拿到木制的织布机上织成土布,我们一家人穿的衣服都是母亲织出来的,又由她染成黑色或蓝色,最后由她缝出来。
  我家5个兄弟姐妹,我是老大。在我之前母亲还生过一个男孩,一年之后得了天花病死了。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母亲对我格外疼爱,总是嘱咐我带好弟弟妹妹。母亲是外祖父最小的女儿,娘家在10里外的阚山村,她每年走一回娘家。外祖父有4个女儿,都出嫁了,所以特别喜欢我随着母亲住到他家里去。我小时候总有很长一段时间住在姥姥家。姥爷赶集带着我,下地干活也带着我,我渐渐长大了,还能帮着他赶牲口驮庄稼。有一年快过年了,父亲高高兴兴地来到阚山村接我回家过年。我不想回家,父亲把我从屋里追到院子里,一个劲地说我,要我跟他走。我不听,父亲生气了,飞起一脚把我踢倒了。父亲的力气太大,我太小,这一脚把我踢得透不过气来,满院子打滚,好一会儿才喘过气来。父亲一看不对劲,也就低着头回家了。听妈妈说,他一回家就躺在炕上生自己的闷气,后悔不该踢我,这个年也没过好。这一脚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后来我也当了父亲,我从来不打孩子,因为我意识到这样做对谁都没有好处。

谁在收藏
浏览:49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秦子晟
    秦子晟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