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元传奇:七、急进东北 献谋逞威(军政共重,倾心备战)

东山刘 发表于2016-06-19 13:37:21
四、军政共重,素质双升
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军对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东北之国民党军在遭我打击后,暂无力继续向我举行大规模的进攻,故而一再延长停战协定,等待援军。这使东北出现了暂时停战的局面。我军则利用这一时段,进行整训,提高部队的军事、政治素质;进行剿匪、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
新站、拉法战斗后,刘兴元率领第六团留在蛟河地区担任警戒,并参加剿匪、建立政权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军事进剿和政治攻势,取得了剿灭大股土匪的胜利。同时,师政治部组成工作团,经短期政策学习后,下乡发动群众,依靠广大穷苦农民对恶霸、地主、匪特分子进行清算斗争,使农民从斗争中提高了阶级觉悟,分得了胜利果实,认清了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的性质,消除了疑虑。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民政权,进一步巩固了根据地。广大翻身农民积极参军,第二师补入农民积极分子3000余人,使部队人员空前充实,并改善了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第19卷.刘兴元》,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8月版,第235~236页)
1946年8月3日,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成立,万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二师编为第一纵队第二师,移驻黑龙江省五常县。罗华生任师长,刘兴元仍任政委。
第二师开展了紧张的政治整训和军事练兵。重点集训了全师营、连、排三级干部,总结战斗经验,提高战术水平和指挥能力。部队普遍进行战术和刺杀、射击、投弹、爆破四大技术训练,取得了很大成效。
刘兴元在积极参与领导军事练兵的同时,着重抓了全师的政治整训。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他指示师政治部集训了党支部委员、党小组长和新党员。在集训期间,他多次亲自讲课,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三大作风及民主集中制等基本问题,并传授我军政治工作经验。(李圭、黄彬著《中将风云录.三. 革命战争年代的刘兴元》)
同年9月5日,纵队政治部发出了形势与任务教育的指示。这是部队进入东北后,较为系统的一次政治教育。刘兴元要求师、团政治机关和政工干部要结合部队思想情况,认真执行纵队政治部的指示。通过这一教育,使广大指战员认清当前形势和美蒋反动派的本质,克服和平麻痹思想,树立牢固的阶级观念和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继承我军的光荣传统,坚定必胜信心。(《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第19卷.刘兴元》,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8月版,第236页)
9月下旬,全师开展评选“英模”活动。通过自报公议,领导批准,层层选拔的办法,分别产生了团、师的英模代表。10月,第二师在五常驻地召开群英大会,有战斗英雄、模范250余人参加。在宣布了各级各类战斗英雄、模范名单,及授予各种集体光荣称号后。刘兴元和罗华生等师的领导同志分别参加各组讨论。刘兴元到哪个小组,哪里就活跃起来,他的机智提问,灵活诱导,风趣插话,幽默比喻,常常引起满堂大笑,使讨论进行得轻松、愉快、深入。群英会结束前,刘兴元作了总结讲话,指出:会议开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受表扬的战斗英雄、各类模范及授予光荣称号的集体,为部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要求代表们“戒骄戒燥,谦虚谨慎,进一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激发部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今后的战斗中承担更艰巨的任务,争取更大的胜利。”刘兴元还特别强调:“全体英模代表,要积极响应东总首长的号召:第二师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二师(注:即工农红军第二师的简称)的光荣传统,不畏艰险,敢打硬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成为党和人民信得过的英雄之师。”(《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第19卷.刘兴元》,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8月版,第236页)
群英会后,英模代表们回到部队认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在全师掀起了学英模,比进步,刻苦练兵,争取为人民立新功的朝气蓬勃局面。第二师经过半年的整训,军政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装备也得到改善。全师指战员斗志高昂,纷纷表决心,响应纵队党委号召:1947年每个战斗员要毙俘一个敌人,缴一件武器;每个步兵连要歼敌一个连;要坚决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李圭、黄彬著《中将风云录.三. 革命战争年代的刘兴元》)
东北的解放战争,初期打的是运动战。运动战靠的是行军。老百姓感慨的说:那兵过的呀,一会儿共产党,一会儿国民党,后来也弄不清这是谁那是谁了,也不知道谁撵上谁了。有个真实的故事,兄弟二人生活无着,商议去当兵混碗饭吃,看到解放军过队伍了,弟弟说“走吧!”哥哥说“你先去挂个号,我解个手就去。”哥哥解完手出来,找不到弟弟,心想反正弟弟在这队伍上,慢慢找呗!于是跟着队伍就走了。后来才知道,弟弟当了解放军,哥哥跟了国民党。
杜聿明的战略,始终是“先南后北”。四平保卫战期间,他首先攻占本溪,然后分兵北上,争夺四平。现在,他又故技重演,四犯临江,准备先击破南满共军,再向北满挺进。林彪则针锋相对:北满不支,南满出击,南满困难,北满出援。四保临江,三下江南,又拉又打,叫你首尾不能相顾。一首快板诗《筛豆子》,形象化地述说了这段历史:
国民党,兵力少,南北满,来回跑。
北满打了它的头,南满打了它的腰。
让它来回跑几趟,一筐豆子筛完了。
筛豆子,大家干,咱把反动派筛几遍。
南满消灭它几个师,北满消灭它几个团,
机动兵力筛完了,可筐再打歼灭战!(张正隆著,《血红雪白》,网络版)
1947年1月至3月,第二师随第一纵队参加了“三下江南”作战。自始至终担任打援任务。先后作战11次,歼灭国民党军近3000人,缴获火炮14门,轻重机枪51挺,汽车78辆等物资,锻炼了部队的战斗力,丰富了作战经验。这时,刘兴元患了较严重的哮喘病,他不顾身体虚弱,冒着严寒,坐着爬犁深入部队,了解情况,解决困难,加强全师的政治思想工作。此后,刘兴元又同罗华生带领第二师参加了6月的四平攻坚战,9月的“诉苦三查”(即诉旧社会和反动派所给予劳动人民之苦,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及新式整军运动和健全党委制度。(《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第19卷.刘兴元》,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8月版,第236~237页)

五、轮训“上干”,倾心备战

1947年10月任东北民主联军上干大队政委的刘兴元(前排左一).jpg

1947年10月任东北民主联军上干大队政委的刘兴元(前排左一)
1947年秋,人民解放战争经过一年多的战略防御,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使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东北,我军经“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夏季攻势,歼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夺取了战场的主动权,转变了东北的战局。为了迎接我军即将举行的战略反攻,争取人民解放战争的更大胜利。同年8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为了统一军队高级干部的作战指导思想,创办了上干大队,调合江军区司令员陈伯钧任东北野战军上干大队大队长、调东北民主联军二师政委刘兴元任政治委员。10月,上干大队于“东总”(“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之简称)驻地哈尔滨附近的双城开班举办,轮训师、团两级军政干部。第一期学员300余人,分军事、政治两个队。刘兴元亲自给两个队分别讲党委工作、民主集中制等问题;还为政治队讲部队政治工作的有关问题。参加讨论,总结交流经验,提高学员的军事指挥和政治工作领导能力。经过半年轮训学习,第一期学员于1948年3月顺利毕业。刘兴元也调到新组建的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任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第19卷.刘兴元》,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8月版,第237页)

浏览:282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何家砚疃
    何家砚疃
  • sscc
    sscc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