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父亲李维唐:四、父亲吟诗的故事

李小军 发表于2016-06-26 12:16:26
    1940年初,中共儋县县委决定派潘江汉带原武装宣传队的部分同志到儋县海头特务中队工作。跟随潘江汉到海头特务中队工作的人员有:李维唐、麦乃秋、李何杞、唐承尧、万珍、唐台山和林贻典等人。潘江汉向大家传达了县委交代的工作:在二区区委领导下,依靠广大抗日民众的支持,不断发展壮大海头特务中队的武装力量,在海头地区独挡一面,把抗日斗争持久深入地坚持下去。
    1940年2月初的一个夜晚,父亲一行9人,从儋县北部的光村乡白沙塘村出发。为了避开日伪军的据点,他们抄小路行走。一路上,经过的村庄不见炊烟,不闻鸡犬之声。有的村庄空空荡荡,数十里地了无人迹,一派凄凉景象,日军的侵略使琼崖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大家心情阴郁,步履也分外沉重。此时父亲以低沉的嗓音,深沉但有力的吟起一首即兴诗。
    提起我们的枪,
    撒开我们的马;
    冲出我们的阵营,
    斩斩,杀杀!
    杀到倭奴片甲无存。
    冲!冲!
    冲入日军的阵地,
    杀得他们像流水花谢!
    还我们的锦绣河山。
    ……
    父亲铿锵激昂的吟诵,使大家振作起来,行走的脚步变得急切而轻快。1940年的春节后,这支由潘江汉带领的工作队到达海头镇加乐村。
    海头特务中队驻扎在加乐村,这支武装队伍当时公开的旗号是国民党海头镇抗日特务游击中队,实际上已直接受中共儋县二区区委领导。潘江汉带领的工作队加入海头特务中队后,区委即指定潘云汉、潘江汉、李维唐三人在特务中队建立地下党支部,潘云汉任党支部书记。海头特务中队人数不多,武器也仅有十几支步枪和一支手提机枪,但它是县委和区委掌握的一支武装队伍,是儋县西海岸突起的一支新军。
     我在潘江汉叔叔的回忆录里看到他对父亲做了这样的描述:
     我们队伍中,麦乃秋、李维唐二人,对中国的典故、诗词比较熟悉。麦乃秋曾引经索典地说:“晋朝的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来出山当上宰相,由此有了‘东山再起’之典……我们经受挫折,走过弯路后,终于在儋县的西海岸拉出自己的武装队伍,与日寇较量,这不是也可以称作‘西海再起’吗!”
    李维唐补充说:“言之有理!不过,我们的‘再起’,是救国难,是为解救水火中的百姓。这是谢安为维持封建制度的‘再起’所无法匹比的。”
    父亲是一个满腹经纶的书生,但他的睿智使他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坚定的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为解救水火中的百姓而奋斗。
    我解读父亲短暂的人生,对父亲的思念和追忆成为我永远不能忘怀的记忆!
                                                     ( 撰文:李小军 2011年1月写于广州 )
浏览:107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