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1949齐东县干部南下福建:(一)

闽敏 发表于2016-07-01 16:12:40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后,我军一个胜利接一个胜利,捷报频传,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企图依长江天险作最后挣扎,认为有万里长江之隔,共产党、解放军渡江之战难于取胜,妄想划江而治,争得半壁江山。一九四九年元旦,新华社发表了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这是党中央毛主席动员全国人民继续奋战的进军令,决心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解放区军民欢呼,全国沸腾,解放全中国 的洪流,推动、激励着我们走向南下的征途。

黄河之滨 南下启程
    一九四九年一月春节前夕,山东省齐东县委、县政府刚 刚完成送新兵人伍的任务,又根据上级关于从老解放区抽 调干部随军南下,接管新解放区的指示,在饵家召开了全县干部动员大会,学习了元旦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等有关文件,经过分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干部随军南下,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夺取解放战争的全国胜利,势在必行。明知南下还要打仗,困难很多,大家还是争先恐后踊跃报名。被批准的兴高采烈,没有被批准的垂头丧气,缠着领导不放直到被批准才罢休。南下名单定下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又做了细致的工作,一个县的干部,一分为二,做到去者愉快,留者安心。齐东县只有六个区加上县直各单位,共抽调98名干部。为便于行军,地区编为大队、县编为中队,我们齐东县是渤海南下干部三大队第三中队。下设排班。县长任曰淼(原名王靖宇)任中队长,县委书记胡为新任指导员。下设三个排八个班。每区一个班 ,加上炊事班、通讯班、一个中队部。县委同时宣布:离家近者批准放假回家探望和家属告别,离家远者每人发六尺布做一件新衣,要求按时归队。

地委大集中 编队去省城
    三月二日南下干部列队从魏家桥出发到地委集合,齐东县委县政府的干部和人民群众,在魏桥小清河北岸组织了欢送。大家紧握双手,依依惜别,县里还派出了马车,为南下的同志运送行李。三月三日到达地委所在地桓台县索镇集中报到,县委书记胡为新调大队任秘书长,郭克勇同志接任三中队指导员。在此除确定各排班长名单外,各班还增选 出宣传委员、生活委员、党小组长等,协助班长做好日常事务工作,保证南下顺利进行。各班都开会表决心,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行军中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轮流小值日。三月五日是难忘的日子,齐东县三中队南下干部集体合影留念。三月七日四点多钟起床,打好背包,打扫驻地,为房东挑水,送还借用的物品,整装到索镇五里庄西南一个广场上集合,有1000多名南下干部列队席地而坐,等待开大会。欢送的军乐队、群众的锣鼓声、口号声直冲云霄,各中队的拉歌声交织在一起群情高涨,欢送大会上,渤海区第三地委书记王效禹做了报告。他说:你们年青有为,前途是光明的,你们走后,家属按军属待遇 ,你们安心工作吧……。地区王专员也致词欢送,整个欢送大会开的热烈欢腾,广大群众和全体南下干部激动、兴奋,感到光荣。会后列队行军,欢送的群众有的送茶水、有的送鸡蛋,还有的怕南下水土不服给带上一包家乡的土。群众热爱自己的子弟,直至亲人上路,才渐渐回家。
    从索镇至济南24里 ,行程安排四天,每天走60里左右,路不算长,但对缺乏行军经验的地方干部来说背上背包、有的还有枪枝弹药,远路无轻担。我们队伍中年龄最大的近40岁,最小的16岁,这支年青的队伍情绪高涨,非常活跃,一路上经过长山、邹平、章丘、历城各县,各地都有欢送的群众,举旗喊口号、送茶水、敲锣打鼓、还有踩高跷等文艺队伍,三月十日晚赶到省城济南,从黄台车站上火车,沿津浦路南下,虽然坐的是闷罐车,近百人挤在一个车厢里,又黑又闷,只有几个小窗口,但多数人还是第一次见过火车,觉得新鲜,席地而坐,大家背靠背仍是有说有笑有唱,伴随着火车轰隆声,没看清我们山东省城济南是什么面目,也没看清五岳之首的泰山是多么雄伟壮观;行军的疲劳使人慢慢入睡,3月11日早晨,到达鲁南薛城沙沟站,下车后到离车站四里路的村庄住下,村东头就是铁路,晚饭后同志们常去看看铁路和经过的火车,住地村庄很小,一个班住一间屋子,有的班还住在驴棚里,沙土垫一垫,铺上草席,大家挤睡在一起。这里刚解放不久,群众生活很苦,大部分靠政府救济,因遭受战火灾难,树木被国民党军队砍光,晚上没有灯火,我们用碗底放点油用棉花搓根捻子做灯芯照亮,睡在潮湿的土地上,更加考验了我们的革命意志,艰苦的生活锻炼了我们。(作者:王维镇 张永平 梁学山)

谁在收藏
浏览:139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qiheL
    qiheL
  • 丁珊珊
    丁珊珊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