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铭同志的革命生涯

福芹 发表于2016-07-09 19:14:39
  柳金铭 , 是我们家乡人的骄傲。一提起他 , 在十里八乡的老人们眼里那可真是威震四方、妇孺皆知。在中青年心目中则是只闻未见 , 颇具传奇 , 而且富有十分的神秘色彩 . 为使他的传奇神秘不再神秘 , 且对后人有益 , 特写此文 , 同时也是对我所敬仰的传奇英雄柳金铭大爷的深切缅怀 .
  柳金铭 ( 外号柳二黑子 ),1914 年出生在山东省东昌府 ( 现聊城市 ) 博平县 ( 现茌平县 ) 杨官屯区的耿袁庄村 。 他自幼聪颖好学 ,从不服输。有一次 , 村上大姓的几个孩子欺负他 , 他全然不怕 , 且反击了他们 . 老师知道后 , 不问青红皂白 , 反倒打了他三戒尺 . 他觉得这事老师做的很不公,决定不在本村读书。后来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县城第一高级小学(博平),入学第一学期,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 一天,城里土绅的儿子谢秉雁欺负他邻村且住同一屋的同学李际太,谢将没吃完的馍馍装进刚脱下来的臭袜子里,并摇了摇,强迫李际太吃下去,李连声不敢哼就吃了下去。柳金铭对此事很是气愤,找到校长那,校长主持正义,把谢教训了一顿。从此,整个学校知道柳不好惹,再也没发生类似情况。
  县一高毕业后,又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济南正谊中学。 1934 年中学毕业后,他回家乡教短期小学一年。 20 岁的他血气方刚,嫉恶如仇。看到祖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铁蹄的践踏,江河日下,心中极为悲愤。这期间他受到革命人士谢鑫鹤、李健民等人的影响,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为进一步探求革命的真理,以自己的伟大抱负为起点,义无反顾的到“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北平,并于 1936 年 7 月考入北平宏达高中。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了侵华战争。敌人的野蛮和残暴,彻底打消了柳金铭读书救国的梦想。他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回到家乡组织抗日活动。 1937 年 9 月,他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外围组织—青年抗日救国团,任秘书长。他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发动群众,组织青年抗日救国,参加革命。 1938 年 4 月由谢鑫鹤、李健民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更加努力地为党工作。同年 6 月,他去南宫冀南区党委党训班学习,回来后兼任中共博平县委武装部长。在他及其他同志的组织领导下,博平县的创建武装很有起色,群众的抗日情绪极为高涨。因此,博平县曾有一段时间被称为“地下延安”。博平附近的聊城、茌平、东阿等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他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8 年 8 月,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在聊城光岳楼北殉国。受其影响,当时该县的时局非常混乱。上级党委要求该县组织自己的武装组织,为此,他发动和动员了大批思想比较进步的群众参加该部队,并由部分党员骨干充实。他多方筹集枪支,组织训练,在他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一支按党的建军原则组建的,既能打仗又能做群众工作,深受群众喜爱的队伍—先遣纵队五大队。这支队伍成立时间不长,就同日本鬼子、地主武装、会道门等进行了多次战斗,均取得胜利。特别是在博平四营村烧毁了日军押运的五辆军用货车,并巧妙地避开了敌人的大举围剿。此举在鲁西北地区算是很大的胜利,灭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长了我军的威风。
  1940 年后,他职务多次变动。 1945 年 5 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八旅釜西支队政治部副主任。该部防务地区是冀、鲁、豫通达太行、延安的一条要道。敌人集中了优势兵力封锁该地区,修筑了许多碉堡、据点、封锁沟,大肆进行扫荡、清剿。该部被迫以班、排、机关划分为小组,分散到各处活动,与敌人周旋,并巧妙地采用游击战术。一有机会就集中力量攻打敌人的据点、破坏道路、割电线、截断敌人的交通和通讯联系,粉碎了日寇多次扫荡。这期间,柳金铭参加了攻打丘县、沙河、肥乡、馆陶等几次战斗,都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解放战争时期, 1945 — 1947 年间,直接参与了攻打邯郸、定陶、鄄南战役。 1947 年 2 月,柳金铭任四旅十二团政治处副主任。 1947 年 6 月 30 日晚 ,他所在团奉命从西面进攻羊山集,参与围剿蒋介石王牌军王玉可的六十六整编师。他勇敢地率部进攻敌人防御工事坚固并有飞机空中配合的羊山集,缴获了很多轻重武器,歼灭并俘虏了不少敌人。但由于敌人占据有利地形,多次进行疯狂反扑,他们不得不作战术撤退。在撤退中,他为掩护部队转移,坚持最后再走,结果中了三弹,造成大量失血,并打伤了神经,生命垂危。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警卫员王寿田同志为掩护他也受了重伤,但还是坚持把他从阵地上背了下来。 8 月他伤未痊愈又率部队随刘、邓大军转战陇海,挺进大别山,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战役结束后因战功显赫任该团政委。
  1949 年 3 月柳金铭又率部参加渡江战役,攻打安庆后渡江。随后进军大西南,参加了解放遵义、赤水、泸州、自贡、邛崃等地歼灭胡宗南五兵团的战斗。在进军大西南和剿匪战斗中,他决策果断,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他指挥的部队纪律严明,进军迅速,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为此,他多次立功受奖,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他又随部队进驻四川宜宾地区,任军分区副政委,组织群众积极开展减租减息、清匪反霸、征粮土改、发展生产,建立和巩固该地区新生人民政权,为以后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1953 年冬,他作为慰问团成员随团到朝鲜参观慰问三个月。
  1954 年 9 月,他又调任云南思茅边防军分区任政委。当时正值国防军和边防军分开,边防军的任务比较重,工作艰苦,环境复杂。他和其他同志克服重重困难,筹建思茅边防军。 1956 年 4 月,被调到总政参加编写边防战士教材,随后又在政治学院学习了一年。结业后,领导想留他在北京工作,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回云南工作,并要求到最艰苦的丽江工作。丽江地处高寒山区,到处是雪山草地,且是汉、纳西、白、彝等多民族居住区,甚至有些边远山区还存在母系社会,非常落后。在他任丽江边防军分区副政委期间,尽管工作环境复杂,语言不通,他还是在几年中徒步跑遍了整个地区,了解和掌握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团结当地群众,开展清匪平叛和边防工作,保证了丽江地区的长治久安,和当地群众结下了生死情缘。
  1964 年他积极响应党中央加强国防工业战线政治思想工作的号召,奉命支援国防工业,任电子工业部绵阳七三 0 厂党委书记。尽管他接到调令时感到突然,但还是无条件地服从组织的决定,离开了十分留恋的部队工作,且不顾胃出血正需要住院治疗的爱人,一周内将全家搬到了四川绵阳。 1965 年又调任南京七二 0 厂任党委书记。他长期从事政治思想工作和党务工作,为国防工业系统工厂党的建设和职工队伍思想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深受“四人帮”的迫害,蒙受了不白之冤,被关在南京娃娃监狱长达六年之久,全家受到株连,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相信党、相信群众,始终坚持原则,用实际行动与“四人帮”及其走狗进行了大无畏的斗争。体现了一个老党员、老干部的广阔胸怀。 1975 年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后他得以平反,并被调往电子工业部第十二研究所任党委书记。他凭着丰富的政治思想工作经验,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一步一个脚印,认真、扎实地开展工作,直到 1982 年离休。离休后,极力关注教育和青少年事业,多次向家乡中学捐款捐物。
  1998 年他永远地离开了家人,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我们永存;他的丰功伟绩我们永记;他的传奇、他的神秘,我们永传! (●作者:李福芹 2009 年2 月11 日 )
浏览:116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