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父母随东纵北撤山东:(四)

建洲 发表于2016-07-17 10:49:09
2007年四月,华东野战军坦克队成立六十周。装甲兵某部队邀请全国各地健在的老战友、北京、上海、济南、广东、湖南等地的老同志,他们大多数是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原特纵兵司令员102岁陈锐庭老人及朱德总司令的孙子出席。定居广州东江纵队调到特纵部队战友:张仕忠、李桂仁、周远模、楊雨明我父亲、王兰、林佩然阿姨、部分他们的后代。黄顺平叔叔的儿子黄彦辉、叶海林、叶抗林、李列微和我,其中一部份后代包括我和叶抗林还是在徐州出生的,我们是名副其实的“山东妞”。父辈们、战友们与后代共同参加了华东野战军坦克队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庆祝活动。
装甲兵部队进行了现代化、自动化控制最新式的装甲车、坦克演习表演、装甲车、坦克可以水陆两用自动架桥、夜间行走独立作战、旋转360度角、为部队步兵开辟道路。坦克设计新型、灵巧轻便能够爬坡、跨沟,内配置大炮、机枪武器完善。使老同志看后眼目一新、后代们大开眼界。部队文工团进行了文艺演出,主要歌颂装甲兵、坦克兵从几十人、几辆坦克在解放战争年代、抗美援朝时期、社会主义时期各类英雄人物辈出和发展。许多节目催人泪感激动不已,其中节目演出中专门有一个节目,描述父亲解放战争时期冒着生命危险抢救战友、抢救坦克的战斗事迹,父亲仿佛又回到了战争年代,部队记者报道了一篇父亲几十年后,82岁的父亲回到原部队“娘家”的情景,父亲激动的热泪横流。
父亲和老战友晚年再次相聚在徐州,回到“娘家”他们心情异常激动百感交加,就象回到六十多年前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当年他们年轻时热血沸腾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与日寇、国民党斗争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祖国锦绣河山。老战友回忆装甲兵铁甲雄师第二师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特纵坦克队,成立在解放战争时期,全队当时93人,其中40多人半数是从东江纵队调入华东野战军特纵部队坦克队,6台坦克,是我军最早组建的坦克队之一,经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烽火中战斗成长考验。
老战友们几十年后再次走到一起他们高兴、兴奋、热情洋溢、大家肺腑之言交谈到抗战期间八年打鬼子、东江纵队除汉奸、战友们在解放战争年代、北撤中的许多往事,与国民党反动派拼搏作战的精神、解放军根据: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华东坦克队战友们和父亲参加了济南攻坚战、和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尽管国民党蒋方80万人,配置飞机20余架,飞机从南方出发,装备火炮百余门,坦克百余辆。我军60万人、(支前民兵200万人。)在围歼黄伯韬兵团的战斗中,父亲和战友们亲眼见证了“从襁褓中的婴儿”坦克队迅速发展为华东野战军坦克大队的全过程。及后来成长为战车团和坦克师。父亲说从东江纵队调入特纵部队坦克队的战友发扬了东纵的精神和战争中不怕牺牲的优良作战的作风,在例次战斗中表现的机智、勇敢、非常出色、战友们个个都是好样的。在参加淮海战役大兵团、几十万人、几十个纵队各兵种配合作战中,华东野战军坦克队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一支战无不胜、坚强不韧战斗部队,他们为新中国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战友们还交谈在其他战斗中及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役情况,及解放以后他们各自分布在全国各部队、地方。前几十年大家个人工作、家庭生活情况、后几十年是大家身体健康状况。虽然有一部分战友早已作故,但健在的这部分老战友他们风趣乐观说,能在有幸之年回到老部队“娘家”相聚在一起不容易,今后要锻炼好身体看是否坚持到坦克队成立六十五周年、七十周在聚。后代们看到前辈们喜悦心情和精神状态可喜可嘉。大家也受到激动人心热闹气氛的感染。后代们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和烈士陵园纪念碑。当我们后代在这些纪念碑面前站立许久,心中为这些牺牲的烈士和英雄默哀,我深受教育终身收益。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上将亲切接见每一位老坦克队员,并合影留念祝老战士健康长寿。
2008年二月,广州军区司令员章沁生中将亲切接见、邀请居住在广州市原东江纵队调往特纵部队装甲兵、坦克队员宴请他们。非常重视和赞扬肯定了这批老战士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为军队、为军人争光,为人民作出贡献并同大家合影。
前辈和后代、父母和后代。血脉相传、壮志凌云,尽管我们的父母亲战友们之间过去都非常熟悉。有些后代小时候还一起玩耍过,但后来半个世纪基本没有联系来往过,也许大家过去工作、学习、家庭忙不过来。今天为了寻找历史材料、东纵的史料、寻找父辈的足迹走到了一起。父亲听说东纵后代组织联谊会,非常高兴希望后代们建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多联系交流、搞一些有益的活动。要永远铭记抗战时期,广东有那么一只英勇杀敌抗击日寇响当当的抗日队伍。把东纵这面旗帜接过来传下去,让东纵精神发扬光大。
(本文根据沈许回忆,建洲执笔。本文人员均为东江纵队调入华东野战军特纵部队坦克队老战士,因时间久远,父亲的回忆和本人整理如有出入请大家谅解。 二零零八年七月二日)
浏览:220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