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纵骁将邬强传奇:(上)

东纵传人 发表于2016-07-17 12:43:31
    邬强是东江纵队赫赫有名的一员猛将,他沉着机智、英勇善战,曾先后担任东江纵队参谋处长、粤北先遣队队长、北江支队支队长、华东军政大学教导团团长、华东野战军两广纵队参谋处长、副师长等职。参加了鲁西南、豫东、济南、淮海和广东等战役。
    邬强一生对党和革命事业忠诚不渝,他对东江纵队的发展,尤其对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恢复、巩固,做出了积极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共军事斗争史上留下了瑰丽的一笔。

    邬强,原名邬泉玖。1911年10月出生在清远英德文光乡(现鱼湾镇)牛栏铺村的一个贫苦家庭里,在兄弟姐妹六人中排行第五。从八岁开始,邬强先后在本村和邻村的5个私塾里就读,这使他较早地接受了新思想,并从学校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邬强天性好动,除了喜欢下河捕鱼,还喜欢骑马、狩猎、练武。十三四岁时,他加入了山区猎人的行列,枪法在小伙伴中小有名气。爬山地、钻莽林、躲避危险等经历,锻炼了他的体魄和意志。尤其是在打飞禽走兽中练出的枪法,使邬强在后来的戎马岁月中受益不浅。
    1927年春,农民运动在鱼湾蓬勃开展,英滃江畔打土豪、建农会的斗争风起云涌。当时的县农民协会委员何绍业是一名共产党员,经常走村串户,宣传和发动农民起来组织农会。在他的影响下,邬强接受了许多革命思想,经常帮着农会抄写标语布告,做些会议记录,后来又被吸收参加了农会,担任文光农会宣传员。
    此后文光乡在鱼湾圩开办文光学校,在这所学校里,邬强得到了党员教师胡瑞泉的教育启发,阅读了不少的进步书刊,也从中懂得了许多革命的道理。经胡老师介绍,1930年4月,邬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邬强按党组织指示,继续隐蔽活动。1931年春,邬强考上了英德县立中学。这一年夏天,英德境内连降大雨,山洪爆发,造成百年来最大的一次水灾,腐败无能的国民党当局一筹莫展,激起广大人民群众极大愤慨,于8月29日凌晨举行了鱼湾暴动。当时放暑假回到家乡的邬强,参加了这场暴动。鱼湾苏维埃政府成立,并在鱼湾圩及附近乡村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廖光禄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邬强任秘书。
    由于新生的苏维埃政府缺乏经验,在成立红色政权后没有及时转移和保存革命力量,更没有采取必要和足够的防御措施,几天后,遭到国民党军队的突然反扑,革命力量分散掩蔽,鱼湾暴动最终失败。此后,邬强辗转到广州、番禺等地做小学教员。
    1933年,邬强和家乡一批中共党员参加了国民革命第十九路军,任第六十师第三六○团特务连文书,后来进入中央军校第一分校(广西南宁)11期学员队学习。抗战爆发后,被编入第三十一军第一三一师任副连长兼一排长,参加了徐州会战和台儿庄保卫战。

    1938年6月,邬强回到了阔别六年的故里。恢复了组织关系后,他利用各种机会广泛联系群众,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中共英东特别支部成立后,他担任了军事委员。1939年7月,邬强接到调离英德参加广东省委培训班学习的通知,又一次告别家乡和亲人,踏上新的革命征程。
    在省委培训班学习期间,邬强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今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9月中旬,根据省委部署,邬强与李崇等人来到惠阳县坪山圩曾生部队驻地举办游击训练班。
    坪山,坐落在淡水至横岗的公路旁,是个繁荣的圩镇,也是内地与香港物资交流的运输通道。很快,邬强在坪山沙茔村找到了训练场所,随即开办了游击训练班,李崇任主任,卢伟良任教导员,邬强任副主任。当时集训干部一百多人,学员主要是新编大队和第二大队的中小队干部以及从粤西、粤中、粤北、广西等地派来的一些干部,当时的办学条件比较艰苦,教学设施和住处简陋。但是邬强等人克服了重重困难,有针对性地对学员进行讲解、操练,使学员的政治思想和军事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其中一些学员后来成为了东江纵队的重要军事干部。
    1940年春,第一次反共高潮的逆流波及了东江,不久,广东反动当局大举进攻东江抗日游击队。游击训练班被迫中断,随新编大队东移,部队进行了整编,李崇为新编大队参谋长,邬强为副参谋长,着手准备东移进入海陆丰地区。
    3月9日晚,部队趁夜色突破敌人的包围圈,经石井、田心向东转移,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邬强提议部队改变行动方向,向东翻越斧头山前往海丰,18日,部队到达目的地——惠阳的高潭圩。高潭位于惠阳、海丰、陆丰、紫金的交界处,地形复杂,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好地方。3月27日,部队到达海丰的石山一带整编,经过数次突围、作战和行军,部队减员严重,粮食给养日益困难,奉大队部命令,邬强回到高潭圩附近的侯日村设立秘密联络站,寻找收容失散的同志,半个月后返回驻地。
    8月初,邬强和梁鸿钧、王作尧带领部队重返惠东宝抗日前线,摆脱了数月来被动的局面。8月下旬,东移部队冲破国民党顽军设置的重重障碍,抵达宝安县布吉乡的上下坪村,这里由于山高路险,是日顽双方两不管地区。为了在组织上完全摆脱与国民党的关系,扩大抗日武装力量,改番号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下属第三大队和第五大队,邬强任第三大队副队长。

    1940年10月,邬强随尹林平、曾生等负责同志一起,率领第三大队,开往东莞大岭山区,拉开创建东(莞)宝(宝)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序幕。
    当时的大岭山周围聚集了5000余日伪军,还有大批国民党顽军,第三大队只有70余人,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尹林平、曾生、邬强等同志,认真贯彻党中央指示,领导部队放手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壮大人民抗日力量;积极发展党的地方组织,使之成为部队的坚强后盾,并落实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从而初步打开了大岭山区的抗日局面。
    1940年11月初的一天清晨,有人报告10余名日军闯进相邻的大迳村抢劫。邬强建议搞清情况再决定是否打,在意见未被接受的情况下他还是立即投入现场指挥。当他发现日军远不止10余人,便迅速投入部队主力,掩护先前出击而陷入困境的部队撤出。这次战斗,歼敌30余人,粉碎了日军一举围歼第三大队的企图。
    1941年6月,日军长濑大队400余人和伪军一部,又进犯大岭山区百花洞,妄图一举歼灭附近的抗日部队主力和部队领导机关。邬强受命于尹林平、曾生,负责战地指挥。邬强指挥第三中队和大王岭一带的民兵把日寇围困在水濂山半山腰上,战斗持续了两天一夜,迫使日军派出两架飞机向被围困的日军空投粮弹;次日下午,又被迫由东莞石龙、广州派出日军骑兵千余人增援,才将被困的残兵败将解救出去。这次战斗毙伤敌60余人,缴获长短枪10余枝和一批弹药辎重,毙伤敌战马多匹,击毙日军大队长长濑。驻广州日军首脑哀叹这是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百花洞战斗的胜利,沉重打击了东莞日军的侵略气焰,使大岭山根据地进一步扩大了。
    国民党顽军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为眼中钉,不断向第三大队挑衅和进攻。1941年10月,调集1500余兵力,向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经过连续数天的战斗,顽军消灭第三大队的企图未能得逞,双方呈僵持状态。在亚妈庙召开的紧急会议上,邬强果断提出建议:敌人兵力占绝对优势,我们不能继续在正面硬顶,否则,会吃亏,应该趁敌人后方空虚,留下少数部队在内线坚持,牵制敌人,将主力转移至外线,威胁和攻击敌人侧后。
    会议采纳了邬强的建议,并决定由他带领大华队留下坚持斗争。邬强接受了任务,带着部队转移到红山一带。为了冲破日伪顽军的重重包围和封锁,他将部队又分成几个小分队,深入到莞太线、宝太线两侧敌占区,袭击小股顽军和日伪军据点以及过往军车,破坏敌人的通讯设施,在群众中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邬强率领的中队,犹如插在大岭山区日伪顽军心脏的尖刀,搅得他们不得安宁,使猖獗的反动势力有所收敛,也使饱受摧残的当地群众重新振作起来,在大岭山区继续坚持抗日斗争。
 (盛海辉整理)
谁在收藏
浏览:148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