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孙景三

Admin 发表于2015-01-01 13:27:44
 1.jpg 

孙景三,谱名景昕,1914年出生在薛城区周营镇四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曾读过一段私塾,后因经济困难辍学。抗日战争爆发后,枣庄峄县先后沦为敌战区,日本鬼子烧杀抢掠,伪顽势力乘机作乱,老百姓逃荒要饭,加之旱涝虫灾,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都在他的心中播下了报国杀敌的种子。
  运河支队“飞毛腿” 一夜百里送粮款
  1938年春,24岁的孙景三毅然参加了孙伯龙组建的抗日队伍,1939年底,孙伯龙、胡大勋、邵剑秋、孙斌全等领导的四支抗日武装合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当年10月,孙景三跟随孙部进入鲁南军区驻抱犊崮山区休整三个月。运河支队,峄山支队等抗日健儿出山后,接连攻克了周营几个伪据点,生俘伪区长孙景义。1942年元月,孙伯龙在毛楼对日战斗中牺牲,孙景三仍跟随运河支队第二任支队长邵剑秋。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1941年和运河支队活动最困难的1942年,根据地缩小到只有黄邱山套里十几个村庄,队伍大幅减员,大部分运河支队队员活动在敌战区,战士们大多数改穿便衣吃派饭。孙景三跟随部队活动于运北地区周营、阴平西、棠阴南一带, 一边对敌作战,一边做群众工作,为县委、县政府和运河支队机关收集情报,筹集粮款。他经常通过关系把从敌伪军处购买的子弹、手榴弹让其妻张振兰存放在秫疙瘩垛和豆草垛里,然后冒着危险送到部队。根据上级安排,孙景三还经常把征集来的钞票和现大洋装到裤子的两条裤腿里,把裤腰和两条裤角分别扎紧,再挂到脖 子上,腰间别着盒子枪,头天夜里十点多钟从周营出发,路经古邵、万年闸等敌伪几个据点,巧妙的把钞票和现大洋安全送到县委县政府驻地涧头集,于第二天拂晓前返回周营。像这样连夜往返百多里路是经常的事。孙景三身高一米八左右,瘦高个,走路特别快,由于他办事利索、爽快,很受支队领导的赏识,别人送外号“飞毛腿”。
  枪林弹雨救伤员 抗击日顽巧周旋
  孙景三先后参加过曹家埠、西杨庄、朱阳沟、周营、牛山、韩庄据点、邵楼等对日军战斗。他的左耳朵边在打周营时曾被子弹扫着负有轻伤。他经常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1942年春,运河支队战士许长清同志(家住牛山后村,解放后任棠阴公社书记)在圩子战斗中右臂负重伤。孙景三冒着枪林弹雨从战场上把他背回来,一直背了几里路到了单庙 村东的家庙里,做了简单的包扎后趁黑找车把他送回家中养伤。
  1944年春,随着抗日战争的节节胜利,鲁南八路军主力及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壮大,周营地区已成为我抗日游击区。同年5月,运河支队阎允厚等一部配合区中队40余人拔除了周营伪乡公所,伪乡长逃匿,伪副乡长孙承荣被俘,孤立并打击了敌伪区长李允阁的嚣张气焰,切断其在周营街(镇)的经 济供应。随即经中共峄县县委、县政府及运河支队领导批准,共产党员第五区区长单立功委任孙景三为周营乡乡长,管辖22个自然村。
  孙景三任职后,带领三十余名乡武装力量,积极抗击日伪军,引起了日寇及伪顽敌对势力的敌视。孙景三带领战士运用游击战术,灵活与敌周旋,一次又一次较好地完成县、区领导交给的任务。有一次他执行任务从西沙河崖村回周营, 在村西遇到了日本鬼子一个班十几个人,在家西土山子上架着一挺机关枪,嘴里还哇啦哇啦地说着日语。孙景三在离土山子约有百十米时,想躲避已来不及。在危急时刻,他忽然看到前边不远处正在浇菜的小姚庄村民于得水,为了不引起鬼子的怀疑,便急中生智走到于得水的跟前帮助其“打外把”用辘轳浇菜,不该浇的菜畦子也浇了,直浇到鬼子撤走为止。
  日寇夜袭石门村 壮烈牺牲励后人
  据《铁道游击队史》记述:“1945年四五月份,根据鲁南军区向敌人开展春季攻势的指示,我军在津浦铁路韩庄至官桥段和临枣支线上连续多次大破袭,运北地区根据地不断扩大。侵华日军临城警备大队长小林被军部叫到济南严加训斥,小林从济南回来后,为报复铁道大队和运河支队,组织了驻滕县、官桥、临城、陶庄日伪军两千余人,疯狂扫荡微山湖东部地区。”石门村战斗,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发生的。
  这年农历五月初,正是麦收季节,乡长孙景三和副乡长李德远二人根据区长单立功的指示,带领11名战士到周营北一带村庄为我县委县政府及运河支队征集给养,11日晚10点多钟,他们就宿在周营北大石门村李家大院。不料宿营及活动情况早被日伪侦探得知。当即日军指挥部调集了韩庄、沙沟、临城、山家林等据点日军60余人,伪军150余 人,计200余名日伪军,于凌晨3点左右把这个小小的石门村围得水泄不通。
  战士们发现敌人后趁其不备,开枪射击,当场毙敌一人,打伤一人。围村的日伪军迅速包围了李家的高墙大院,并发起强攻。敌人想从大门冲进去,于是架起机关枪,拼命向院内扫射,企图以密集的火力压住我方。战士们奋力抗击,敌人从四面齐向院里射击投弹。孙景三临危不惧,机智沉着,指挥战士们坚守在院内开枪还击,并沿着墙根向院外敌人投弹。还不时地捡起敌人向我方投来的尚未爆炸的手榴弹向墙外的敌人扔去。吓得敌人畏缩不前。
  战斗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天已经拂晓,敌人始终没能攻进院内。他们穷凶极恶,把邻户的秫秸、豆草等所有柴草一齐从墙外扔向院内,放火烧房。霎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大火蔓延了李 家大院。战士们有的衣服被烧着,身上起了泡;有的口渴难忍;有的受了伤。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孙景三令同志们立即向北边紧连着的两座院子撤退,并大声对同志们说:“不要管我,快撤退!我来掩护!”这时,日伪军趁机登上高处向院内猛烈射击。孙景三肩部,腿部多处中弹,鲜血直流,大火同时吞噬着他的身体,他倒在地上,不能站立,但他仍顽强地持枪坚持战斗,最后壮烈牺牲,时年31岁。副乡长李德远也身负重伤,被冲进院子的日伪军用刺刀穿死,献出年轻的生命。
  撤至第三进院落,我军只剩下九位同志,他们是从围墙西北角一个直径约一尺的“阳口”爬到两个屋山之间的一个胡同里。此时战士们子弹已经打光,只剩下两颗手榴弹,如果被敌人发现就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漫天的大火越烧越旺,在浓烟烈火的熏烤下,敌人进院后没有进胡同,也摸不 清我战士的去向,误以为都在烈火中烧死。
  上午七八点钟,区长单立功带领部分区中队闻讯赶来,整个村子硝烟弥漫,李家大院烧断的屋梁,木棒冒着青烟。孙景三的尸体已经半烧焦,一米八高的个子已经缩成“弓”字形,他使用的盒子枪被区长单立功收回。单区长安排部下在白楼村购买地主“天地五”棺材一口,购买两丈白洋布准备裹尸,又通知家属及亲朋族人前往认尸成殓。噩耗传来,烈士之妻张振兰抱着幼小的孩子悲痛欲绝。孙景三的面孔被烧模糊,衣服大部分烧成了灰,幸其家属认出烈士生前穿在脚上已烧得残缺不全的绣花袜底。单区长与在场的战友含泪举行了简单的遗体告别仪式后,遗体入棺成殓。孙景三和李德远同志为掩护几名战友而英勇牺牲,战友们向天空鸣枪致哀,决心化悲痛为力量,英勇杀敌,为乡长报仇!

孙景三.jpg

浏览:145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