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锡璋同志简介:

袁锡璋,沂南人,生于1918年。他10岁时与本村六个男孩结伴到殷家庄上学。7年后,由于父亲经常外出,家里闪下母亲和年迈祖父,实难承担繁重农活,哥哥是长子,又极孝顺,只好缀学务农。年仅17岁,便挑起家中重担,早起晚归耕耘着自己那块赖以生计的土地。哥哥边在农田劳动,边照看年幼的妹妹我。中午,母亲把热水、煎饼、小菜送到田里。哥哥总是叫我和他一起吃饭。饭后于树荫下小歇,常听他讲过五关斩六将、四郎探母、薛礼征东、木兰从军、苏武牧羊之类故事,讲的有声有色,听的如醉如痴,每见哥哥闲着,我总要缠着他讲呀讲。故事越讲越精,连土枪土炮打土匪也粉抹登场了。 1936年后,祖父、父亲去世。哥哥成为家中名副其实的顶梁柱,凡事母亲都和他商量着办。这时嫂子娶过门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哥哥是村第一任青抗先队长、自卫团团长、区中队长,也是村里第一名共产党员。 他在尽可能不误忙种忙收农活情况下,大多精力用于抗日救国工作,直到后来全脱产调县武装部任副部长。截至1943年,他领导地方武装作战逾百次,甚至一天里连打几仗,矛头直指鬼子和汉奸。1943年后,根据毛泽东“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的指示大力开展游击战争。他率领游击队员经常出没于河阳、戈沟、坊泉、薛庄一带敌占区或敌我接壤地区割电线、埋地雷、破坏敌人交通线,消灭敌伪零散人员,截击运输车辆,打乱敌人经济掠夺计划,有时经化装混入敌人据点抓舌头,用短枪、匕首杀伤敌伪军。当时沂蒙I Jf区的民兵、武T队十分活跃,他们按照上级指示采用“避强击弱”、“避实进虚”、“速打速散”,或施行“推磨战”、“麻雀战”,一村打响,四处驰援的“蜂窝战”,虚张声势,迷惑敌人的“神经战”等战术原则和战斗方法,英勇顽强而有效的同敌伪进行斗争。在八年抗战期间,哥哥率领县武装部队与敌人浴血奋战,屡建战功,其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不胜枚举。 “8.15”日本鬼子投降后不久,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过和平生活的愿望破灭了,共产党人被迫进行解放战争。自1946年春开始,哥哥即带领县民兵组成运输队,担架队随军参加战地服务工作,先后在潍坊、莱芜、烟台、威海、孟良崮、临沂、淮海等地战斗,多次立功受奖。建国后,他被分配到县粮食部门工作,直至离休。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袁锡璋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