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乾祥男,汉族,1908年2月出生,福建省上杭县人,192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市总工会办公室主任。 主要业绩:建国前在新四军七师皖江地区工作,离休前在上海市总工会工作。廖乾祥同志 1908年2月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溪口乡贫农家庭,在革命烈士廖海涛叔叔(1941年11月28日牺牲在江苏溧阳塘马对日作战中,时任新四军六师十六旅政委)的影响引导下,于1929年5月在家乡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农民协会,参加农村革命暴动。打土豪、分田地、送信、贴标语等工作。1931年到闽西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队当战士。1932年2月由廖海涛、江才端二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响应党员带领群众参军的号召,带领廖珍山、廖松山二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为红一方面军十二军一OO团战士。1933年参加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在江西宜黄的东黄坡战斗,随后又参加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并在江西草鞋岗战斗中左臂严重负伤,被送到江西兴国后方医院治疗。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因伤按照组织决定留在苏区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曾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同志)通讯员、警卫员,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干辛万苦坚持与敌人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八省游击队编为新四军。1938年春随谭震林同志调往新四军三支队,先后任三支队军需处会计、会计股股长。1940年秋,三支队组建挺进团,任挺进团供应处主任,横渡长江,挺进大别山,开辟桐城、舒城、庐江一带根据地,恢复巩固巢无根据地,准备掩护新四军军部渡江。皖南事变后,挺进团归新成立的七师建制,先后任七师沿江支队供应处主任、十九旅合作社主任,在部队后勤战线上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被林维先首长表扬为革命立下大功的人。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七纵教导团、二十五军教导团供给处主任。南征北战,转战华东地区,参加莱芜战役、孟良崮战 役等以及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部队后勤供应保障工作。全国解放后,任福建军区(十兵团)后勤供给部军需科科长,华东军区海军厦门基地筹备处后勤供应处处长,华东海军后勤部军需处被服科科长。1954年3月转业到地方,任上海市建筑工程局材料供应处科长,后转入工会工作,任市总工会办公室主任。1971年3月退休,1979年3月转为离休。自参加革命后,特别是1932年参加中央红军后,在党的领导、培养教育下,历经了土地改革战争时期的二次反围剿战争,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八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经受了残酷的艰难困苦环境和历次战斗的生死严峻考验,出生入死,浴血战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无私无悔的奉献,不愧是一位久经考验的优秀共产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长达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廉洁奉公,为人正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遵守纪律,服从组织,艰苦朴素,任劳任怨地战斗和工作,保持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坚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和奖励。业绩曾入编《七师简史》、《新四军第七师》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