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存祥同志简介:

侯存祥 侯存祥,出生于山东省范县颜材铺乡侯庄村(今属河南省)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时,父母先后离世,6个兄弟姐妹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艰难度日。1937年3月,15岁的侯存祥参加了革命。1939年3月,侯存祥在第115师343旅686团警卫连任通信员,随军转战在鲁西一带。1940年3月,侯存祥随部队编为第115师新的343旅黄河支队第1团。1941年1月上旬,黄河支队整编为第115师教导第4旅,侯存祥所在的第1团改为第10团,任第10团卫生处班长。参加了单县汤楼伏击战。1942年,侯存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春季,侯存祥随部队参加了局部反攻作战,先后参加了攻克丰县和单县、围攻金乡战斗。抗战胜利后,侯存祥所在的第十一军分区10团与9团和第十军分区18团、20团编为第3纵队。侯存祥随部队一路西去,参加了收复兰考、商丘、砀山、杨集、黄口车站的战斗,后掉头东进,参加了攻占长垣、曹县的战斗。1945年11月,根据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的决定,冀鲁豫军区部队升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侯存祥任纵队卫生部护士长。1946年1月,第7纵队发起解放济宁城的战斗,经5昼夜攻城作战,全歼守敌1个师部、3个团及郓城、巨野、嘉祥、南旺退逃到济宁城内的残敌共11000余人。战斗中,侯存祥积极组织抢救伤员,为保障战斗的胜利做出了贡献。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为了配合苏皖解放军作战,并吸引围追中原解放军的国民党军,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于8月中旬向陇海路徐州至开封段出击。第7纵队和兄弟部队越过陇海路南下,在豫东地区展开攻势。战役中,侯存祥不顾个人安危,火线抢救伤员。在一次抢救伤员中,头部和全身多处中弹片,被送往后方救治。10月,侯存祥伤情稳定后,部队将其送回老家范县侯庄村继续休养。1947年2月,侯存祥伤情基本痊愈后,主动要求参加工作,被组织安排到鲁西第二分区卫生处工作。1954年10月,由于脑中存有弹片,伤情复发,卫生处安排他再次回乡疗养。1959年,侯存祥到山东省水利厅第四安装队工作,做器材管理员工作。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侯存祥因仗义执言,受到迫害,被遣送原籍参加劳动。1983年4月,组织上为侯存祥冤案平反,宣布恢复名誉及工作。因身体原因,侯存祥于当年从山东省水利厅安装总队办理了离职休养手续,享受厅级待遇。 侯存祥(1925.6—),男,汉族,河南省范县人,1937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5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1月离休,革命战争年代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廉洁勤政一心为公,赢得了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曾任山东省水利厅建筑安装总队科员。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侯存祥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