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北岭乡老台三村 人,出生贫农家庭,幼年 在本村读私塾,后考入县 立第二高小,因家境困难, 被迫辍学。为寻求生计, 于1936年随父母迁往县 境东北洼毛司坨村(后属 垦利县,已被黄河水淹 1941年8月,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旅进驻以 八大组为中心的垦区,相继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和 抗日群众团体。陈光桐先后任自卫团长和村长。 其间,他带领自卫团员站岗放哨,盘查行人,组 织群众大挖抗日沟,埋藏粮食,实行空室清野, 积极参加反“扫荡”、反“蚕食”斗争。1944年 9月,陈光桐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任毛司坨 行政村村长。任职期间,他组织发动各自然村的 干部群众,垦荒生产,参军支前,减租减息,查 田定产,交纳公粮田赋,还积极为驻该行政村的渤海军区后勤机关及兵工厂、被服J_、油坊、酒 厂等单位搞好服务。尽管工作繁重,他都能圆满 完成任务。 1948年,垦利县老解放区实行民主建乡,陈 光桐调任永兴乡党总支书记,后任垦利县丰国、 罗镇区委组织科长、副书记,垦利县委组织部副 部长、部长等职。1956年利津、垦利并县后,陈 光桐任利津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副书记。 期间,遵照上级党委关于加强基层工作的指示精 神,他先后在罗镇区、陈庄公社兼任党委书记。 陈光桐在基层铺下身子,深入群众,深入实际, 注重调查研究,认真抓好农村基层工作。1958年 1 1月利津并入沾化县后,陈光桐被调任沾化县委 书记处书记。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陈光桐关心 群众疾苦,经常深入农村,深入群众,访贫问苦, 同农村社队干部一起,研究搞好生产自救和社员 生活安排。 1961年10月恢复利津县建置后,陈光桐任利 津县委副书记。1962年参加省委党校学习结业后, 先后参加了全省整党试点工作和广饶县的“四清” 运动。“文化大革命”中,陈光桐一度受到不公正 的对待,1970年后,历任桓台县委常委、副书记, 阳信县委副书记。1980年调回利津,被选为利津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1984年8月退居二线,1985 年离休。1992年3月28日病逝于利津县人民医院, 终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