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孟镇李戈庄一村建国前老党员刘振业 老人先是给我们讲述了他的文化经历。这要说起来,在建国前, 他也是村里的文化人。因为家里穷,兄弟姊妹放弃学业供他上学。 四年级时,日寇入侵,学校停课,他只能休学。后来,学校开课, 他又恢复学业,读完高小。 谈起人党时间,老人毫不含糊地说道:“我是1949年3月5日 人的党。”那时,全国还没有解放,又是从事地下工作,所以还是一 对一单线联系。介绍人是胶东区党委派来的余秀华同志。当时,一 起入党的还有刘连成同志。 说起最初参加革命的动机,老人比较激动。当时,老百姓民不 聊生、苦不堪言,他的母亲又是被1日社会压迫致死,种种原因让他 坚定了参加革命的决心。 参加革命期间,他曾与魏坚毅同志一起工作过,还结识了著名 作家峻青。 建国后,刘振业被安排到南孟区委宣传部工作,并担任团委书 记。因工作需要,他又先后被调到潍坊市委宣传部、新华书店、坊 子区人民医院等单位任职。“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心扑在工作上, 一年仅回家两次,时时事事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1959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为响应国家号召,他自愿写下申 请书,经批准后返回家乡。回乡后,刘振业在村里做了8年会计。 其间,他经历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过严重的自然 灾害,在食不饱、衣不足、生活艰辛的情况下,他牢记党员职责, 坚守岗位,为民服务。 如今,看到国家富强,形势大好,老人不尽感慨道:“多亏了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多亏了改革开放啊。”现在,尽管老人岁数大了, 但他依然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在各届村支书的眼里,他就是党员学 习的榜样。他的子孙后辈受其影响,个个学业有成。 采访结束时,老人对我们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啊,就应该正 直、公正,要起到带头作用。”在他眼里,组织部门是个非常重要的 单位,是党员的娘家。因此,他写下一段话送给广大组织工作者: 组织部的干部都是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 古诗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今人说“最美不过夕阳 红”。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淡泊。这位93岁的老党员就像那一 抹灿烂的夕阳,时至黄昏,依然发出火红的光亮,照亮我们前行的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