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梦想砥砺前行 张世茂 ★与时代同行★ 理想是每个人一生奋斗的目标,是为 之努力的梦想与动力。回忆历史,记述现 实,胸中激荡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奋斗终生的理想情怀。理想是灯,照亮你夜 行之路;理想是路,引领你走向黎明…… 本文作者张世茂 我是在中国共产党的解救、培养、教 育、领导下成长起来的一名离休干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 国,也就没有我的一切,更不会有今天美好、幸福的晚年。我 1932年出生在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的东北哈尔滨市。当时的中国 人民深受日本帝国主义、伪满州国的欺凌以及旧社会的多种压迫 和剥削。社会上到处都在抓劳工、抓兵,劳动人民衣不遮体、食 不果腹。一到冬季,我们住处门前的防空洞里,每天都有数十具 赤身尸体被大马车摞成一堆拉到郊区埋掉。当时的东北人民过的 是牛马不如的日子,水深火热的艰难困苦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记 得有一年,县村发生传染病,当局竟然下令将整个村庄烧毁,这 种灭绝人性的做法是当今社会幸福生活的后人难以想象的。往事 不堪回首,在万恶的旧社会,人民是丧失祖国的亡国奴,家破人 亡、妻离子散的随处可见,我就是亲历者和见证者。今天的祖国 繁荣富强,人民丰衣足食,处处自由平等,这都是伟大的中国共 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带领全国人民全心全意为之奋斗的 结果。 (二) 我的父亲生在山东省夏津县,因家庭贫困无法生存,15岁便 随乡亲从山东逃荒到东北的哈尔滨市谋生。他最终也没能逃脱专 治、压迫、剥削,积劳成疾,患上绝症——“气鼓”,无钱医治,最 后只能躺在床上,食水不进,绝望地等死。面对父亲痛苦的表 情,我与母亲却没有救父亲的一点点办法。年仅42岁的父亲过早 地离开人世,当时的惨状使我终生难忘,而且在我幼小的心灵中 埋下了嫉恶如仇的种子,也改变了我的性格和对人世间的一些看 法。记得在父亲病重而又无钱医治的日子里,我每次去郊区采药 回来时,父亲都躺在床上,眼含着泪,心疼地抚摸着我的头说: “孩子,累坏了吧……”每到此时,我都泪流不止,心里也同时在 流血啊。这是人生最痛苦的时刻,只有亲身经历的过来人才能深切体悟到。 父亲走后,我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孝敬母亲,在初中还没 毕业的情况下,就决定休学报考了当时供给制的东北邮电学校, 时年16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由于我懂事,知道努力学习,所 以也得到了学校老师的帮助。当时北方冬季天寒地冻,学校又在 南岗,住处没有暖气,也没有生炉子,条件非常艰苦。我的手指 被冻坏了,老师看到后,将我的行李搬到他的屋内,并照顾我的 食宿和学习。学业几近结束时,我就被提前选派到东北邮电总局 工作。 当时总局局长是后来的副省长陈先舟老前辈,他像慈父般地 关心呵护我,并让我每天中午都去他的住处写字、学习。有一次 陈局长对我说:“你这小鬼,字写得不错啊,好好努力吧。”就这一 句话,我牢记了一辈子。所以,我在离休后又上了省老干部大 学,十多年的大学生涯,二十多年的离休岁月,我始终没有忘记 学习。我曾经在辽宁邮电老科协刊物上发表过《学习是我第二生 命》、《感激莫过于行动》、《和谐万岁》等近20余篇文章,还汇编 和!孑了许多书法学习教材,以及后来在社区免费教居民及青少年 书法等,以此回报老人家对我的期望。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领导决定我和部分同志先行 随东北局到沈阳,在东北邮电总局一千就是6个春秋。在这个大 家庭中,早年丧父的我得到了党的教育和培养,逐渐成长起来, 成为一个自强自立,与党一条心、永远跟党走的正直、善良的人,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为我一生好好做人、勤勤 恳恳做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在心灵上的收获远远大于身外之物的收获。1952年,“三 反五反”运动开始了,一次,在北市剧场召开的全市邮电系统动 员批斗大会中,由于群情过激,一位总局的抗日老处长以抗拒运 动之名被当时成立的法庭宣布法办。这种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这 位平日和蔼可亲又有点儿无所畏惧的老干部当时汗如雨下。我因 当时被抽调到局“三反”办公室工作,正在后台忙于照顾领导和做 些临时性的工作。这时老处长被两名公安人员带到后台被推倒在 地上,我见状十分吃惊并心疼。此时老处长叫我:“小张,给我一 碗水喝吧。”他双手被背到后面还戴着手铐,我便找来了两个水 碗,把水互倒温凉后,双手喂他喝下去。就这一碗水,在我看来 是一件平平常常的小事儿,没想到这位老处长却记住了。几年 后,老处长平反了,出狱后被派到辽宁省一个较大的县邮电局担 任局长一职。多年后,在一次全省专业工作会议途中,我又见到 了老处长。老处长的同行同志对我说:“我们老局长为等着你们的 车,在三岔路口处等了两个多小时呢。”会议结束后,办公室主 任告诉我:“局长说请你全家来此,要好好招待你们。”我在感激 中谢绝了革命同志的好意,同时也懂得了一个道理:人在逆境 中,特别是在困难时,应该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与安慰。帮一把 和推一下,结果大不一样,前者会给人以希望,后者甚至会毁掉 人的一生。 (三) 我是1992年离休的,离休后,我在省老干部大学学习,结识 了许多在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中、在改革开放事业中坚定信仰与 努力拼搏奉献的老同志,听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祖国的 殷切希望,我感觉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是那么的光荣。 现在,我仍然坚持着每天早上起来写书法,每周游3次泳, 到图书馆看书等,此外,我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社会公 益事业中。我到社区义务向居民及青少年传授书法技艺及作品装 裱技能,更换社区黑板报;戴红袖标成为社区“守望岗”的成员, 还在社区关工委担任了职务,为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出了积极 贡献。由于我常年坚持学习与锻炼,加之我有着积极向上的思想 与阳光的心态,身体状况较之同龄人要好一些,所以,我愿意发 挥自己的余热,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使他们增强实现“中国梦”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者简介: 张世茂,辽宁省邮政公司离休干部,经济师,现为沈河区新 北站街道惠工社区关工委“五老”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