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同行★ 本文作者宾占元 我的珍珠梦 宾占元 我有一个美丽的珍珠梦,它让我追 求了一辈子。 1933年2月,我出生在山东济南。4 岁那年,抗日战争爆发,我随父母回到了 老家——湖南省衡山县,住在乡下沙泉 铺山字桥桂花树村宾家大屋,在那里度过 了我的童年。8岁那年,我来到离家不远 的黄泥坳小学读书。学校里有一位老师, 叫王树生,30来岁,高高的个儿,瘦瘦的 脸,还有不太显眼的小胡子。他经常穿一件拖到脚面的深色长 袍,在学生面前踱来踱去,教我们国文。后来我读了鲁迅的文学 作品,逐渐地熟悉了鲁迅,久而久之,就把王老师和鲁迅的形象 混为一体了。有一天上课时,等同学们静下来以后,王老师对大 家说:“这一次宾鲁生(我小时侯的名字)的作文做得非常好,立 意清新,文笔流畅,真可以说是珠圆玉润,秋月无瑕。”然后高兴 地让我把作文朗读一下。我遵照老师的吩咐,站在讲台上,为同学们朗读了一遍自己的作文:“……我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因 为从来没有看见过老师这样公开郑重地赞扬过学生,更没有想到 自己的作文会得到这样高的评价,这使我非常惊喜,因而终生难 忘。领回作文本后,看见作文后面工整地写有一行醒目的批语: “珠圆玉润,如同秋月无瑕。”拿回家后,我把作文本给父亲看, 又把老师的赞扬学舌了一遍。父亲饱读诗书,而且是当地一位 很有名气的书法家。他对王老师的批语做了深入的解读和点拨, 高兴地把我夸奖了一番。后来,又提笔写了“珠圆玉润秋月无 瑕”8个大字,裱成书法横幅,挂在堂屋里,有时还对它发表一 番议论。那个作文本,我更是像宝贝一样珍藏了许多年,不时拿 出来看看,每想起它,心里就觉得甜滋滋的。一个三年级的小学 生写的一篇几百字的作文,得到如此高度的评价,它既是一份关 爱和肯定,也是一份鞭策和期望,更象征着一种人生的最高追 求:要像珍珠美玉那样丰满圆润,要像中秋的月亮那样清澈明亮 ……渐渐地,它成了我的一种追求和梦想,成了一颗镶在我幼小 心灵上的珍珠。后来,几次搬家,不知什么时候,把那个作文本 弄丢了,但王老师的批语却成了我的珍珠梦,成了我人生旅途上 不断进取的鼓舞力量,从不曾忘怀。 十一二岁时,我随父亲在南岳镇完小念高小。那时,抵制日 货,抗日游行,经常出现。我的“珠圆玉润秋月无暇”的横幅也 就被换成“还我河山”的标语了。我又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钞 票的自述》。我展开想象的翅膀,叙述一张钞票跟随主人乘火车、坐飞机,周游祖国各地,看到了祖国的锦绣河山,也见到了遍地 的抗日烽火,于是发出了抗战救国的呼喊。这篇作文被学校当作 范文,摆在前厅大玻璃柜中展览,被老师和同学们广为传诵。这 又给了我一次极大的鼓舞,使我对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当 作家的想法开始撞入我的珍珠梦。 不久,家乡陷入解放战争。兵荒马乱里,我随父母到广西柳 州过了一年多,之后又回到了衡山乡下,过起了极其贫困的日 子。解放了,我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农村土地改革。当时,我十 五六岁,是一名辍学在家的初中一年级学生,算是当地的知识分 子了。土改后,我成了第一批农村工作队员,组建农村供销合作 社。经过发动群众,社员集资,开张营业,我当上了营业员、收款 员、会计。因为我年纪太小,尽管每晚都点灯熬油,账货还是总 也对不上,结果自己筋疲力尽,工作还是乱麻一团。初试牛刀, 非常伤心。从此,我再也不想搞商业,打算盘了。想起自己的珍 珠梦就垂头丧气,左思右想,不上学不行。 土改后,生活渐渐好了起来。辍学两年后,我到南岳中学读 书,继续自己的学业。我自然加倍努力,延续我的珍珠梦。初中毕 业后,我没钱上高中,当时只有上中专,不要学费,还有助学金, 我这才得以继续学习,并很快毕业工作,养家糊口。统一招生 后,我被分配到了大连贸易学校。虽然我从南方来到北方,第一 次远离亲人,生活也不习惯,学的又是商业,但我却像进入了天 堂。经济上无顾虑,生活上很满足,我又一心一意地做起我的珍珠梦来,在这里建立起了当专家的梦想。一年以后,我以全部学 科(10科)均获5分(5分制)的成绩荣获一等优秀学生称号,毕 业前夕,还成了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 毕业后,我留校当了物理教师。面对几乎和我同龄的学生, 我知道,不努力学习是不可能胜任工作的。因此我非常努力,边 讲课边到大连工学院进修高等数学。到讲课的第二年,渐渐地, 我已经是饮食大减,骨瘦如柴,还经常发烧。经医生诊断,我患 上了严重的肺结核,这给了我又一次精神上的重大打击。我有一 个习惯,越是心情不好,就越是不停地工作。在我病重治疗期 间,身边既无亲人,又怕传染别人,住在宿舍的单间里,用饭盒 打饭吃,少出门,少说话,感到苦闷时,就用拼命看书来打发时 间。在治疗和半休养的日子里,我整天钻图书馆,几乎整夜不睡 觉,大本大本地阅读中外名著和文艺理论,只因为我有一个珍珠 梦在起作用。由于组织上的关怀,我在疗养院住了近一年,得到 了很好的治疗,精神也振作了起来。病好以后,我被调到了辽宁 省商业干部文化学校(校址在辽阳),仍教物理,后来又教摄影 技术课。在辽阳6年,我3次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在这里,当模 范教师又成了我的珍珠梦。 1963年,我被调到了省商业厅,后来又到了省委财贸部。说 实在的,我不安心于机关工作,思想上总有一个当专家学者的梦 想,并没有“当官享福”的愿望。我心里还有一个没能上大学的 遗憾,“文化大革命”动乱开始后,我又一次集中精力自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文化大革命”后期,我被下放到内蒙阿鲁 科尔沁旗的偏远农村劳动锻炼,送粪、播种、铲地、打场,后来 还当了两年农村公社的副社长。经过4个春秋的农村生活,我深 深地体会到了北方农村艰苦朴实的民风习俗,也加深了对劳动人 民的感情。我还在前后十几年的时间里,走遍全国20几个省、市 的100多个村镇,有机会走马观花地浏览了各地的山川名胜,领 略了不同的风物人情,通过读书研究,实际体验,受益匪浅。 调回沈阳后,欣逢改革开放。经过努力,我成了高级经济师、 特级摄影师,当了省企业公司经理,还同时兼任4个省协(学) 会的秘书长,在专家、摄影家的珍珠梦里,度过了我人生中的黄 金岁月。 作者简介: 宾占元,辽宁省饮食服务公司原经理,高级经济师,特级摄 影师,现为皇姑区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报告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