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宪荣,1928年9月出生于殷巷镇银王村一个贫苦家庭,十多岁就给地主家做苦力,挨饿,挨冻,晚上就睡在又脏又潮湿的的羊圈里,可谓饱尝辛苦。1947年3月,她认识了商家八区区委书记郭政委,在他的教育引导下,石宪荣懂得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救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于是便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发展更多的党员,石宪荣经常奔波于常庄、韩庙、沙河、尹巷、燕家等各地之间,做地下宣传发动工作。有一年深秋,石宪荣在赶往韩庙乡大屯村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这一段路又粘又滑,再加上她长期缺衣少食营养不良,坚持着走到一老乡家里后就一头栽倒在地上。醒来后就连续发高烧,当时因为太穷也没钱买药,只能痛苦的忍受着病痛。而就在这种情况下,她还说服了照顾她的老乡,让她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场病尚未痊愈,石宪荣又开始了新的行程。后来,石宪荣通过学习总结说:“为人民求解放,我从郭政委那儿接过第一棒,还得一棒一棒的往下传啊!”建国后,石宪荣积极参加村里的工作。大集体时,她总是带头干活。公社里有什么事情,她带头宣传,还在村里培养了几个发展对象,介绍他们入党。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都过上了温饱的生活,可石宪荣并不满足,她要带领乡亲们过更富裕的日子!一天,她从收音机上听到养鸡致富的故事,就动了心。争得家人的同意之后,她腾出了自己家的偏房当鸡舍,又托人打听到了卖鸡苗的地方,最后四处借钱买到了鸡苗。可毕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石宪荣开始养鸡的第一年因为没有技术经验,鸡死了一大半、产蛋率也低的可怜。为了办这个鸡场,她把所有的积蓄都搭进去了。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把石宪荣吓倒。她一次次告诫自己:“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了给乡亲们趟一条致富的路子,再难也要干下去!”于是,她四处找寻关于养鸡技术的书,还跑到老养鸡户家里帮忙,借机学习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石宪荣掌握了足够的养鸡技术和经验,她的养鸡场有了很好的效益。在村支书的主持下,村里专门召开了动员大会,石宪荣主动借钱帮大家建鸡舍,买鸡苗,手把手地将自己的养鸡经验和知识传授给了大家。随着年龄的增长,石宪荣意识到,党交给的这根“接力捧”还要传下去。于是,在她的精心培养教育下,儿子王心康二十三岁就入了党,成了一名优秀的村干部,继续带领乡亲们养鸡,养猪,种蔬菜大棚,深得群众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