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乾周烈士,男,1920年9月生人,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丁庄镇刘道村人,渤海军区特务营3连战士。于1945年6月,与任登龙等六人,在攻打道旭据点时壮烈牺牲。 详情如下:(一)、背景: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8军军史(1937.10—1984.12)(送审稿)》所写:“1945年6月初,渤海军区遵照山东军区指示,为配合鲁中、胶东、滨海军区的夏季攻势作战,发起了蒲(台)滨(县)战役......6月10日战役开始,军区特务营(244团1营)首先向蒲台境内各据点和北镇发起猛烈进攻,当夜攻克玉皇堂,全歼守伪两个中队。11日,特务营2、3连乘胜西进,支援蒲台县大队(246团7连)攻取道旭。” (二)、具体经过:“滨城区档案信息网”上的《蒲滨战役》一文是这样记述的:“道旭地处黄河南岸大堤下,此处有黄河渡口。敌人的据点设在临近渡口的大堤上,并修筑了两座炮楼,一座由14个日军驻守,一座由4个班的伪军驻守。渤海军区指挥部设在黄河大堤上,距日军据点仅两华里左右。军区司令员杨国夫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大大鼓舞了指战员的斗志。6月11日下午2点,在军事压力和政治瓦解下,伪军4个班投降,我军迅速占领伪军围寨。这时我政工人员展开政治攻势,联络员龙达用日语向日军喊话,让日军投降,但他们拒不理睬。下午5时,指挥部命令四分区某部二连和三连向敌人发起强攻。我神炮手从东、南两个方向发起攻击,霎时敌人的掩体被摧毁,日军仓惶退入院内。爆破手于士俊、刘振清等,在强大火力掩护下,冒着滚滚浓烟,穿过40米开阔地,直奔东围墙。他们机智地躲过敌人的子弹,连续进行爆破,把围墙炸开了一个六、七米宽的大豁口。五班长李志业率领5个班冲进出缺口,日军垂死挣扎,我军攻击受阻,被迫退到围墙的外壕里。二排又接连发动两次冲锋,都被日军猛烈的火力阻止。在激战中,六班长任登龙和战士岳帮荣、胡明文、刘新周、刘干周、王法彦、王东盛7人壮烈牺牲。这时,李志业看到正面攻击牺牲太大,就向战友要了几颗手榴弹,地转到西北角的围墙下,脚踩围墙弹孔爬上了墙顶,向围墙内接连投了四颗手榴弹,13个日军被炸死,上等兵麻生被活捉。此战役缴获“六.五”机枪一挺,掷弹筒一门,步枪10余支。” (三)、道旭战斗七烈士:在冲锋时与任登龙一起壮烈牺牲的另外六人是:战士岳邦(帮)荣、胡明文、刘新周、刘干(乾)周、王法(颜)彦、王东盛。 截止到今天,七位烈士除王东盛烈士外,都已联系到其亲人后代。(四)、证明:任登(隆)龙、岳(邦)帮荣、刘干(乾)周、王法(颜)彦四人,用括号中的字才能在中华英烈网上搜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