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新义(1915一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常家镇于家庄人。1940年1月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副军职。 1940年夏天,血气方刚的吕新义,怀着对日军的满腔仇恨,在家乡拉起游击队,开始了抗日斗争。当时,杨国夫司令员在小清河北开辟了根据地,吕新义担任了自卫团长,不久又被任命为区自卫团长。1940年秋天,吕新义率领自卫团同国民党的顽军“十三司令”展开了战斗,尤其是史家村战斗,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那天,吕新义率领自卫团悄悄逼近史家村,让部分队员化妆混进村内作内应,趁“十三司令”不备,自卫团发起猛攻,“十三司令”被打得落花流水。自卫团缴获了一部分枪支,又买了几支枪,正式成立了游击小组。这是滨五区最早的革命武装。 当时,滨五区的区长是原国民党的区长周冰如。日伪军一来,有点良心的周冰如辞职不干了。有一天,自卫团先与周冰如取得联系,经过几次交涉,最后游击小组强收了他的几支好枪。这时的游击小组已发展到10多人,原滨五区动委主任刘培园兼任指导员,刘佃青任司务长。 1941年春节后,吕新义的游击小组发展到20余人, 正式成立了区中队。当时伪军杜孝先部开始在说约李村修围子,区中队时常遭到杜孝先部的打击,滨五区也被割成两部分,东部洼里孙后,西部田镇后。到了春天,杜孝先部在说约李村修起大围子,我滨五区中队与蒲二区中队合编为特务队,蒲一区中队为一中队,滨五区中队为二中队,吕新义担任二中队队长。秋末冬初,特务队被编为清西二团二营五连,吕新义任二排排长。 1943年清明节前,李曼村政委派吕新义回滨五区中队任指导员。这时,杜孝先部经常配合日军出动“扫荡”。吕新义和陈立刚各带10余人,分两组配合部队袭击日伪军。这支区中队,后来升级为正规部队,即现在的二十八军二五〇团二营五连的前身。 1943年夏天,吕新义率领的区中队发展到90多人,但不久,被日伪军包围在尹付村,区中队遭受很大损失。这年冬天,吕新义的区中队又被敌人包围在旧镇附近的高官寨,吕新义不幸被俘。敌人将他押在旧镇据点,后来转到了蒲台城。1944年,日军拉战俘到高苑抬炮弹,吕新义机智地在途中逃跑,并从敌人手中夺了一支枪,带着战利晶归了队。这时的滨五区中队已与青城一区中队合编为青滨大队,于守温任大队长。 1944年麦收时节,陈风亭继任大队长。陈风亭由高苑县大队来,并带来了一个中队,编为一中队。原一、二良中队合编为二中队,吕新义任中队长。青纱帐起来后,吕良渐义经常带领游击队员出去打埋伏,使敌曹蕴山部闻风丧胆。二中队围着青城到处打击日伪军,斗争很活跃,青城一带的抗日活动出现了新的局面。 1944年冬天,吕新义奉命护送八路军干部过路。不久,又被派到城南打击日伪傅林山部,还配合分区中队整编了保安团,成立了青惠独立团三连,并任连长。此后,吕新义随大部队南征北战,为革命立下了战功。离休前,吕新义任福建省军区司令部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