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樵 曾用名张景文,河南省洛宁县王范镇人,1918年3月出生。少年时开始阅读《蒋光慈小说集》、《铁流》等进步书籍,思想倾向革命。1937年1月,为寻求革命道路,到太原牺盟会人民训团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决死队。同年10月,在决死队由五台开往沁县的 行军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山西省安泽、屯留县牺盟会特派员,中共太岳区委民运干事,淮涟县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淮阴县县委宣传部、组织部、敌工部部长,中共淮海地委整风队组长,中共浙江省昭安县县委书记,中共苏南溧(水)高(淳)县委副书记等职。在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带领县、区机关干部深入农村发动群众,抗日救国,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了大量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一樵随新四军北撤山东,任华东局组织部巡视组组长,长期奔波于各分局和区党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决策依据。1946年7月至1947年12月,任中共胶县县委副书记,协助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开展土地改革、反奸诉苦等群众运动;加强县区党、政组织建设和人民武装建设;组织动员全县党政军民,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做出一定贡献。1947年12月,中共山东分局决定,在胶县、胶南、诸城、高密四县边区设立胶河县,任中共胶河县县委书记。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健全了各级领导班子,圆满完成了地委交办的“三查三整”、“恢复农业生产、参军支前等大量工作试点任务。 1949年1月,根据滨北地委指示,他带领一套县及区级领导班子随军南下,先后任中共松江地委组织部部长、常州地委副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管理处副处长,中共温州地委第一书记,中共贵州省委秘书长、贵阳市委第一书记等职。1970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