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吉延男,汉族,1928 年8月出生,山东莱州人,大 专毕业,1944年参加革命工 作,中共党员,曾任步兵第六 师副师长。 主要业绩:1936年2月入 家乡读私塾。童年时代,父亲 靠耕种几亩薄地、卖苦力、打 零工维持着全家食不果腹、衣不御寒的拮据生活, 因为家境贫寒,自己只读了 2年私塾,就结束了 学生时代。1937年7月,日寇侵略到我的家乡一 一莱州后,由于封建地主的压榨和日寇的烧、杀、 掠、抢,使得原本捉襟见肘的贫苦生活更是雪上 加霜,无以为计。他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为了 抵抗日寇侵略,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拯救 人民群众于水深火热之中,少年时代的郭吉延便 加人了家乡的抗日民兵组织,做些力所能及的工 作,曾经给八路军站岗、捉敌特、传送情报、送 军粮、送子弹、抬伤兵、送茶饭、埋地雷、扒道 路、袭击敌炮楼和巡逻队等,贡献了自己的一份 力量。1944年8月,在国家和民族灾难深重的重 要时刻,他终于光荣入伍,加入到八路军“西海 独立团”,在此期间先后历任战士、警卫员、排长、 连长等职。在抗战胜利后,为巩固抗战胜利果实, 随部队进军东北收复失地,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 战。1945年10月开始,随部队相继先后参加了“营 口”“沙岭子”“海城”“本溪保卫战”、“四保临江” 等战斗。在1946年10月,从赛马集到新开岭, 在参加全歼国民党王牌部队——52军25师的战 斗中,给大部队开辟通路、扫清障碍,特别是在 辽阳、鞍山等战斗中,为全歼敌人,赢得战斗的 最后胜利充分发挥了炮兵的巨大威力,立下了功 劳,个人荣立战功一次。随后,为了赢得我军的 全面胜利,又相继参加了“锦州攻坚战斗、辽沈 战役、平津战役和华中南战役”战斗,新中国成 立后,曾担任军事学院炮兵系训练助理员、宣化 炮兵学院基本系助理员等职,较长时间都在从事 教学工作。由于在战争年代,自己积累了一定的 炮兵实战经验,1957年8月,部队选送他到宣化 炮兵学院基本系助理员第五期深造学习,学习期 间,因个人表现突出,再次立功受到学院表彰, 1961年9月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年,在对印自 卫反击战即将打响之际,因工作需要,郭正延被 组织调往祖国的大西北,来到了美丽的天山脚下 ——新疆军区乌鲁木齐步兵学校工作,先后担任 炮兵学员队队长、兵种教研室主任等职。在近二 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自己作为部队一手培养起来 的教育工作者,时时处处坚持严格要求自己,为 人师表;严格教育和管理部属、倾尽所能、兢兢 业业,默默无闻地为部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炮兵 专业人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自己再一次被组 织从天山脚下调往祖国西北最边陲的昆仑山脚 下,来到了步兵第六师工作,先后担任该师炮兵 团团长、副师长等职。任团长期间,为解决部队 面临的生活困难,带领全团官兵在大西北的塔克 拉玛干大沙漠中,开垦了 3000余亩戈壁滩,创建 了第一个军垦农场一一牌楼农场,实现年产粮食 60万斤,彻底解决了全团官兵的生活困难,大大 改善了部队的生活水平,推动了部队的全面建设。 担任副师长后,对于主管的后勤建设,一心为官 兵谋利益,为部队求发展,使全师的后勤建设一 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不断走上了健康发 展的轨道。1978年,被选送到北京军事学院(现国 防大学)学习,获大专文凭,毕业后回到步兵第六 师工作,直到1984年因身体原因,离职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