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萍男,汉族,1921年3 月出生,河南省罗山县人,1938年 7月入伍,1939年4月加入中国 共产党,曾任江苏省军区政治部 顾问。 主要业绩:曾任八路军太行 一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华东 军区第三野战军军法处副处长, 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江苏生产建设兵团政治部 主任,江苏省军区政治部顾问。该同志在国家民族 危难之间,毅然投笔从戎,历经磨难来到延安参加革 命,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八路军太行军 区一分区,参加过著名的“百团大战”等多次战斗。 1941年冬季,太行军分区组织机关和部队开展冬季 大练兵,他勤奋学习,刻苦训练,获得全优成绩。 1942年被八路军分区司令员秦基伟,政委郭峰授予 “练兵学习模范”荣誉称号。1945年的秋天,正当全 国人民,特别是解放区的军民满怀喜悦庆祝八年抗 战胜利的时刻。国民党反动政府,便开始在全中国 大举侵犯我解放区,妄想独吞抗战胜利果实,为发动 大规模内战做准备。这时的解放区军民在党中央毛 主席的领导下,除在军事上粉碎了国民党军队一次 次进攻。还利用了国民党军队中内部各种矛盾,加 强了对国民党军队的策反工作。在各方的努力下, 原国民党高级将领高树勋率领部一万余人发动起 义,这一事件在国民党内部产生了极大的振动。刚 起义的部队当时处于极不稳定状态,随时都有逃跑、 哗变的可能。(事实上起义后不久就有近两个连起 义部队又逃回安阳)。怎样稳定住这支(时称民主建 国军)队伍,成了太行军区当时的重要任务。那时张 一萍任太行一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1945年底, 被抽调到太行军区,被派往起义部队二师新成立的 政治部工作。这时起义部队地处平汉线,加上当时 国民党特务活动频繁,总部决定将这支部队迁至山 西长治地区。由于全国解放战争在即,起义部队到 达新的地区后,周围的我军主力大部东移、南下。为 在军事上对起义部队有所牵制,总部决定在所在地 大力发展民兵武装。所以他们的任务是在抓紧起义 部队的教育改造的同时,还要发展民兵组织。后来这 些民兵武装在防间,反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部 队到达新的地区后,整体形势有所好转。但是部队内 部人员的情绪还是很不稳定。针对这支队伍内部人 员政治背景不同,思想觉悟也参差不齐的情况,要想 把它改造成一支对人民有用的军队,必须对其进行 较长时间的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同志们在与一些 基层官兵的交谈中,了解到这支部队的大部分成员 都来自河南,河北的农村,家境十分贫寒,还有相当 一部分人苦大仇深,这部分人是愿意弃暗投明的。还 有一部分是动摇不定的。由于当时政治工作人员很 少,抽调的人员每个营只能派一到两人。这对当时工 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政治部的同志们白天到部队 中了解情况,晚上召开碰头会,分析形势,制定整改 教育计划。与这些人交朋友,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组 织那些积极坚定的起义人员一起做工作。对于少数 动摇分子,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帮助。使之认清新 1日军队的区别,国民党统治区与解放区的区别,我们 要建立新社会与国民党旧政权的区别,让他们逐步 树立对未来新生活的信心。经过一年多的分阶段,分 层面,有步骤的思想教育后,使这支“民主建国军”有 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基本达到我军参战部队的要求。 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这支军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这是我军在改造旧军队的工作中最成功的一次。由 于整改工作的成绩突出受到军委总部的嘉奖。解放 战争中参加过“济南战役”,1955年被军委授予上校 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以表 彰其为民族独立和祖国解放所做出的贡献。解放后 在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军法处科长、副处长期间, 由于及时准确地处理了大量违法案件,曾两次荣获 三等功。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1988年中央军委授 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奖章。几十年的革 命生涯中,他作战勇敢,指挥果断正确,担任领导工 作后,更是以身作则、积极工作、不计名利、廉洁奉 公、兢兢业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吃苦在前、享受 在后、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 业无限忠诚,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为子 孙后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