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厚德同志简介:

张厚德高级经济师。男,汉 族,1930年6月出生,山东烟台福 山区人,初中毕业,1947年5月入 伍,194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 党,曾任株洲331厂处长、科技咨 询中心顾问。 主要业绩:于1947年5月参 加革命时,正值国民党向胶东解 放区大举进攻,他们振泰厂担负着支前任务,在敌人 逼近他们几十里路的情况下,仍坚守岗位,生产支前 物资,此刻上级一紧急命令,立即停止生产疏散机 床设备。为了不让这些设备落在敌人的手里,大家 以临战姿态,争分夺秒,日夜奋战,将一台台机床硬 是用双肩抬到偏僻的山林里埋藏好,有些大型机床 重达几百斤,就四个人一组抬,大家汗流浃背,伤痕 累累,有的被荆棘刺破了皮肉,有的割破了脚,有的 压肿了肩、扭伤了腰,但大家不叫苦,不退缩,终于在 敌人到达之前,安全地将这些设备疏散完。几个月 后,敌人的进攻惨遭失败,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 反攻。为了支前的需要,上级决定立即将疏散的设 备启用,此时,正值寒冬腊月,冰天雪地,启用这些设 备必须经过一条大河,可是此河无桥,战机不容等 待,他们便冒着严寒从冰冷的河流中涉足而过,以最 短的时间将埋藏的设备启出来转入了生产。1948年 8月,他们厂奉命西迁并入掖县兵工二厂,他们平地 起家,自己动手,日夜奋战,仅一个月左右时间便建 起了简陋厂房,安装好机器设备,恢复了生产并将生 产的炮弹及时地送到了前方。1949年底,奉命迁至 博山兵工一厂,三个月后,又于1950年3月迁至徐 州兵工三厂;年末,奉命南下至株洲282兵工厂。在 搬迁恢复生产过程中,由于能服从分配,听指挥,在 徐州至株洲几千里路的铁路线上,他们日日夜夜在 敞口车上冒着严寒,头顶风雪护送设备物资的押运, 较好地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任务而荣立二等功。为 了发展航空事业,1951年9月国家将282厂一分为 二,一部分人迁到湘潭去组建282厂,一部分人留下 来组建331厂,从事航空发动机修理、制造任务。制 造飞机一直是旧中国的空白,也是新中国迈向高新 技术的起步,他们被留下的老兵工深感任务光荣、责 任重大。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国家一方面派遣 苏联专家亲临指导,一方面又从高等院校等单位选 拔优秀人才支援该厂,同时也要求向苏联专家学习, 利用晚上开办夜校,提高大家的科学、文化素质,他 原来是一名普通工人,1951年春被选拔到生产科从 事生产组织、计划管理工作,这些工作都是陌生的, 要胜任它,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较广的知识 面,而他却只有高小文化,远不能适应自身工作的需 要。因此,自1951年起便下决心坚持学习,八小时 之内努力工作,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力求工作、学习 两不误。如果晚上有任务时,则学习让路,先完成加 班任务后再加班复习作业,一般要到深更半夜才能 休息。这样持之以恒,读完了初、高中后,1960年秋 又人业余大学班学习二年,1963年初被借调到航空 部编写《航空发动机厂生产管理条例》而停学。多年 来,由于较好地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所以学习有 成效,从小学水平跃居至接近于大专水平,工作有业 绩能较怏地掌握新业务知识,有效地开展工作。工 作中能埋头苦干,工作不计时间,劳动不计报酬,能 按时完成组织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曾多次受到 上级的表彰。在生产、计划部门担任领导工作时,曾 多次被评为先进科室;在财务销售处担任领导时,曾 连续五年被评为先进单位,自己也曾三次被评为先 进工作者:工作中能不断地开拓创新,曾先后制定编 写了《发动机修理作业计划编制办法》《发动机试制 作业计划编制办法》《成批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办法》, 同乔寿等同志共同创造制订了《组织轮番生产方法》 与航空部陈业功等同志共同编写了《航空发动机厂 生产管理条例》;在涡轴发动机研制中,编制了《统筹 图》组织研制工作,对缩短研制周期提前完成任务起 了良好的作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组织制订了 《开展经济核算办法》,推广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 益,受到了航空部的表扬。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张厚德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