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鲁西北大旱,千百万民众背井离乡,外出逃荒。14岁的李子太跟着家人,从现在的梁水镇安太集去了济南。一家6口居住在一间小小的出租屋里。父亲和李子太出门打零工,都是些重体力活儿,挣得很少,往往一天挣的钱只够买半斤玉米面。 之后一家人又去了沈阳(当年称奉天)。但当时几乎所有工厂都是日本人开的,李子太抱着“宁当劳工不当‘二鬼子’”的念头,去了一家工厂当劳工。 1945年 日军投降,工厂随之停业,17岁的李子太开始做点小生意。 1946年 解放后李子太一家从东北回到老家,当时安太集已经开始土改,每人平均能分到3亩地。 1947年 在秋天大参军的时候,李子太抱着质朴的信念,光荣入伍。无论是在参军开始时的华野新兵二团,还是在之后的华野三纵8师22团一营一连,那个有名的“人民英雄连”,甚至在之后准备打金门的时候,战斗都是平淡无奇的转战、迂回、突击……解放济南时,李子太所属连队作为突击连,一直都冲锋在前。 在淮海战役结束前一天的战斗中,李子太等11人作为突击队冲在最前头,因敌军火力太强,很快身边就倒下5名战友。冲到第二战壕时,又有3名战友在身边倒下,李子太和剩下的两个人,继续往前冲。巢湖练兵后,胜利渡江,一路南下,解放舟山群岛……1964年,李子太以连指导员的身份转业回到地方,在闫寺任区委委员和财贸教导员,直到1985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