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朝鲜,我们就消灭了美军四个师” 军部特务营粮秣上士 卢安太 “部队是走到哪就吃到哪。”家住博兴县湖滨镇寨卢村, 今年82 岁的卢安太说。1947 年2 月,卢安太入伍,1950 年10 月, 22 岁的他随20 军军部特务营入朝参战,担任粮秣上士负责采购粮食。因为经常能吃上饭,他所在的20 军在朝鲜从没打过败仗, 卢安太也因为征粮及时,没耽误部队用粮而多次立功授奖。 “一枪没开,就解决了美军的四个机械化师” 据卢安太介绍,入朝的头天晚上,20 军就和南朝鲜军有一次遭遇战。“记得那天下火车已经是傍晚时分,刚到吃饭时间部队就集结过鸭绿江了。当时我们走的是一座正在搭建的木板桥。下半夜部队就和李承晚的部队交上火了,那一晚我们消灭了40 多名敌人,算是旗开得胜。” 更大的胜利还在后面,南朝鲜军阻击20 军失败后,美国人的五个机械化师来了。“当时美国陆战一师在后压阵,另外四个师在前开路,要和我们争夺鸭绿江的控制权。敌人大张旗鼓地从公路那头过来,车辆把夜空照得是灯火通明。而咱们是四个步兵师6 万多人,武器装备落后打起来肯定要吃亏,于是部队首长们设下一计,让我们没费多少气力就大获全胜。” 按照上级命令,只留一个团的兵力保护军部,其余人员都到公路两旁的山上去砍树,五六个人拖一棵树扔到公路上形成设障,“那路障在公路上摆了足有四五里路长,这下敌人的机械化部队傻眼了,而咱们4 个师在夜色的掩护下,从公路两边的山上慢慢向前移动,没有一点动静。” 走在前面的敌人被迫停下,后面的车辆不清楚状况还继续涌过来,结果公路上被堵了个水泄不通,“我们在山上还听见敌人在下面吵架呢,估计是后面的骂前面的为什么不走呢?” 卢安太说着忍不住笑了起来。 “等到天快亮了,部队也慢慢靠拢到敌人后方,首长一声令下,大家一起扔手榴弹,公路上顿时炸开了花,敌人阵脚大乱。随着冲锋号响起,我们气势如虹地冲下山去,把敌人团团围住。最后一枪没开,就解决了美军的四个机械化师。”从那以后, 敌人就不敢和20 军正面冲突了,因为打这一仗,部队缴获了很多美式先进武器,战斗力大大增强。 “粮秣上士的任务是要保证战士们能按时吃上饭” 20 军打完胜仗继续向前到达了黄草岭,老人说:“黄草岭有六十里路长,就在那里我们把美军陆战一师给包围了,一晚上消灭敌人一个多团的兵力,当时零下四十度,我们穿着灰色的球鞋,也没穿棉衣裳,也没带棉帽子,第二天16 军接替我们跟敌人周旋。我们就一直往南打,打到了南韩首都汉城”后来因朝鲜司令部出现叛徒、毛岸英同志牺牲等原因,五次战役格局改变,20 军被迫撤回三八线以北以防御为主。 卢安太说:“粮秣上士的任务是要保证战士们能按时吃上饭。每当部队驻扎下来,炊事员就开始做饭,而我就要立刻去征粮, 一起去的还有一个翻译。”这个名叫国明远的翻译是名朝侨, 在中国东北住过一年多时间,卢安太从他那学会了不少朝鲜话, 两人合作得很愉快,但战争结束后就失去了联系。 “每走到一个村庄,我们就先调查有多少户富农,多少户地主,咱不能和穷人要粮,光思想好那也是白搭啊。朝鲜老百姓的觉悟还是比较高的,米面、土豆啥的都给一些,每次不超两个小时,我们就可以征够部队一天的口粮了。五六百口人的一个庄,能征个七八百斤粮食。”卢安太回忆道,“遇到不愿意给的,就花钱买。但我们手头也没钱,只能打白条给人家。百姓不愿给也情有可原,其实人家的粮食也不够吃,但咱们不能强迫人家,只能讲政策、说好话,动员他。我要告诉对方后方物资马上就运过来,很快就能把粮食给补上,而且他家里还能立功,这样一说老百姓基本就会同意了。” “给战友们送饭途中,我的耳朵被炮弹震聋了” 每次看到战士们笑着吃上口热饭,卢安太心里就会很欣慰。有时仗一打就是好几天,送饭成了问题。“打仗时我负责领路, 炊事班的两三个人负责挑担,有时人手不够我也帮忙挑饭。一担的分量最重估计也能有个百八十斤,虽然不是很沉,但在战壕里必须一直俯下身子走,稍微一露头敌人就开枪,腰一会就酸得不行了。”卢安太说。 有一次送饭途中,炮弹在卢安太身前爆炸了,巨大的冲击力将他震翻在地,倒下去时他还没忘了护着担子里刚做好的饭, 这一炸也让他的耳膜严重受损,“那次身上只蹭破了点皮,但一只耳朵被震坏了,被炸后我长时间听不见声音,一直耳鸣。那会儿也顾不上治疗,爬起来继续送饭,现在这只耳朵是彻底聋了。”因为没有去军医院,也就没能被评定伤残级别,也没 领伤残费,但卢安太不觉得自己亏,“那次幸亏是一般的炮弹, 要是枚大型炸弹,恐怕我人早就埋在朝鲜回不来了。” 其实让卢安太感到幸运的,不止上面那次经历。一次行军途中,敌人在山上放暗枪,当时卢安太正向前走,刚迈出左腿, 突然感觉腿边一凉,他被吓了一跳。定下神来一看,原来就在他抬腿的那一瞬间,一颗子弹正好击中裤子打穿了口袋,“那次说来也巧,我的腿连点皮也没擦破,要是当时不抬那一下腿, 估计早就光荣负伤了,我感觉自己挺走运的。”停战一年后, 1954 年10 月卢安太才回到了祖国。老人说,在朝鲜战场上他立过三等功一次,四等功多次,证书和奖章都被家里拿去换了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