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夕阳红老年公寓的82 岁的花永昌(开发区沙河办事处钟楼孙村)1947 年参军,1951 年,23 岁的他随26 军军医院医疗大队开赴朝鲜战场,当时他是一名卫生员,主要负责照顾伤病员。由于赴朝期间得了病,花永昌在战场上待了不到两年就回国了,说起在朝鲜的那段经历,老人总是提起当时极差的医疗条件。 “军医院里根本没床,病号们都躺在地上” 据花永昌介绍,在朝鲜时部队的医疗设施非常差,难以保证大批伤病员的正常治疗和康复。他说:“虽然表面上叫军医院, 但是条件其实连普通老百姓家都不如!医院里根本没有病床, 伤病号都是躺在地上,而且一日三餐也无法保障。医护人员也不查房,因为没有人手。”花永昌苦笑道,“你以为能和现在的医院一个样吗?那差距是十万八千里也不止啊。”由于当时医护人员都是从各个部队抽调来的,每人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 如果没有业务上的往来,同事之间基本上都不认识。 “我一个人要照顾六、七个伤病员” “刚去军医院那会儿,我自己守护一个防空洞,里面有六、七个伤病员。正常情况下要想让他们吃上熟食,就只能等太阳落山以后,因为白天生火做饭很快就会把敌机招来。当时有句警言叫‘吃饭必须两头不见太阳’,一天两顿饭,一顿要天不亮就开始做,一顿要傍晚黑天再做。伤病员主要吃米,像红高粱米饭什么的,没米就只能挖土豆吃。” “饭吃了,喝水也是个难题,伤病员很容易口渴,常常问我要水喝。为了不加重伤病,就不能让他们喝凉水,必须煮开 了再一个一个地喂,我当时就经常乘黑夜到朝鲜老百姓家里讨水,记得那会儿我找了个小铁锅,烧开了也不算多,一人几口就给大家分了。” “为了给伤病员保暖,我们自己设计出土炕” “朝鲜的冬天非常冷,很多战士都经常被冻伤,更何况是总躺着不动的伤病员呢?为了不让他们再受冻伤,我们就想出了个好办法——在防空洞里挖土炕。其实这个方法也是我从战友那里学来的,在山洞里挖出个炕,在上面盖上板子再铺好树叶, 把挑水的铁桶也埋到里面,人既可以躺在上面取暖,也可以用来烧水做饭。在朝鲜的山里有一点好处那就是树多,漫山遍野的都是木头,拾回来就能烧。我这个防空洞里,十几个人没一床棉被,就凭借着土炕和棉袄,我负责照顾的伤病员整个冬天没有一个被冻伤的。”花永昌骄傲地对记者说。 “医院被炸后,病号们都躲到了山上” “敌机每天都在头上飞,好几次我们的屋子都被炸掉了。医院被毁后,伤病员们就只能往山上跑,有些人都还没好全就又负伤了,我们卫生员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但那时候也真是无可奈何。后来医院暂时搬到了防空洞里,即使在那里也不能保证伤病员是绝对安全的。 我至今还记得敌机的一次空袭,那天我们卫生班分在两个防空洞里照顾伤员,敌机的两颗炸弹正投到了我们班班长所在的防空洞里,就听见几声巨响,防空洞瞬间坍塌了,班长、两名卫生员和几名伤病员当场牺牲,直到现在他们的遗骸还埋在异国他乡。”花永昌回忆起这段经历, 很是伤感。 之后由于战况紧急,花永昌部队的上级下令,所有伤病员都必须尽快转移回国内,“当时我身体也不好,一直低烧,就随队伍回到东北疗养了三、四个月,之后就回原籍部队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