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曰岭同志简介:

开发区沙河办事处钟楼孙村的张曰岭,今年81 岁, 说起话来不紧不慢,老人回忆起当年战场上的经历时显得很平静。1952 年,23 岁的张曰岭随志愿军的炮兵团开赴朝鲜,他负责驾驶卡车运输物资,最主要的任务就向前沿阵地运送大炮和弹药。 “把大炮安全运到阵地,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 “我们的部队到了朝鲜后,接手了122 师的阵地。那时候步兵总是处在部队的前沿,炮兵距离步兵队伍也有10 多里地, 而运输队的位置就更靠后了,我们每次把大炮运到目的地后放下,汽车就撤回来原地待命,剩下的一段路需要战士自己把大炮推到阵地上去。如果前方需要补充弹药,我们再输送过去。说实话,在朝鲜待了三年,还真没有和敌人直接接触过。”张曰岭笑着说。 “山头上都有哨兵,听见飞机就放枪” 张曰岭向记者介绍,为了躲避敌机的轰炸,志愿军的部队白天是不外出活动的,运输武器物资全部等到天黑,“有时车灯就亮了一小会儿,敌机也能顺着光亮追过来。咱们在沿路的各个山头上都安排有哨兵,只要听见飞机的声响,他们就会立刻朝天鸣枪预警,人员和车辆就赶紧停下来隐蔽。”据老人回忆, 在一次轰炸中,几个观察班的战士被炸弹击中,不幸全部牺牲, “敌机一来就是一大片,虽然夜里它也很难判断我们部队的具体位置,但还是会疯狂地扔下几十吨的炸弹,往往会造成部队很大伤亡”。 “黑夜里开车走山路非常危险” 除了应付敌机的轰炸,最大的困难就是晚上在山路上行车, “车辆在夜里不能开灯,部队在朝鲜走的又全是山路,作为驾驶员我们只能慢慢摸索着向前走,有时候车队前面会有个领路的,那会儿,我们身旁就是悬崖峭壁,一旦有个什么闪失,车、人和武器全都掉到山谷里去,下去就全报销了。车辆失控掉进山谷里去的事故也曾发生过好几次。”张曰岭说起这段经历, 至今心有余悸。 “公路被敌人炸坏,给通行制造了不少困难” 敌机投下的炸弹把公路、土路全部炸坏了,有时地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弹坑,这给车辆行驶制造了不少困难。张曰岭说: “一次车队被一个深约三、四米的大坑阻断了去路,这条路一面是峭壁,一边是山沟,想绕过去都没办法绕,再耽误一会队伍就有可能暴露目标,首长下令加紧修路,那会也顾不上你是不是工兵了,全体齐上阵,战士们用工兵铲一铲子一铲子地把大坑边的山沟填出了一小段平路,车队才得以绕过去继续前进, 还好当时没有敌人发现我们,不然就危险了。”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张曰岭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