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品三同志简介:

鹿品三(1895—1964) 原名鹿鸿鑫,字品三,郓城县高庄村人,出身于中医世家。学医于祖父(鹿懋泰,字永芳,清末名医),尽得家传医学。他对中医学经典颇有研究,对于古今中外医学,能够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好古而不泥于古,厚今而不限于今,对于内科杂病医术精湛,名扬四方。他20岁临床医病,曾出诊于汶上、嘉祥、巨野、寿张、梁山、菏泽、兖州等地。1918年(民国7年)秋,菏泽北境温疫漫延,病死者甚多,当地医生束手无策,特聘请鹿品三前往抢救,他昼夜不停地为病人诊治,多数被他治愈,一时名震鲁西南。1932年他受请赴兖州出诊,适有患家至亲王某,年正盛壮,身驱魁悟,气宇轩昂,唯面部苦涩。王以为无病,见鹿品三到来,戏言要鹿品三为他看病,鹿品三为王切脉后认为右关频律不则,直言告诉王说:“君有脾败之虞,急治可愈,延则危”。王不信鹿言,不久病情发作,日渐沉重,速求鹿品三治疗,因治疗太晚死去。 1946年,他随担架队奔赴前线进行医疗服务,到职后感到病员多,药品缺少。他急速回家到吕月屯动员育盛堂、万盛永两家药店将药品按原本(物价已涨数倍)折扣卖给公家。鹿品三抢时间配制了一部分成药。两天后,他回到了担架队,经过他几天的紧张诊治,全队200多名病号,都逐渐康复。 1949年春,他被聘到县人民医院任中医师。1950年被选为郓城县政协委员。1953年被选为政协常务委员。他治病认真,治愈率很高,慕名求其医治的患者很多,每天门诊量近百人次。他在县医院工作期间,带徒13名,认真传授个人的实践经验,培养了晁钟桓等许多医术较高的中医人才。 建国后,他连年被评为模范,先后参加了省、地、县群英大会。1957年,他因患肺病和心脏病入本县疗养院疗养,在病重时仍有求必应,病故前10天仍有患者床前求诊,他不能亲自开方,便口述方剂,让弟子晁钟桓代开药方。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鹿品三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