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真同志简介:

忆大哥队长王希真 日军的每次扫荡,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次生死考验。使我们感到骄傲的是,我们每个同志在这场生死斗争中,表现都是好样的、出色的。我们抗大陆中四队的队长王希真就是最出色的一个。 四队队长王希真是个典型的山东大汉,年近四十,为人正直豪爽,待人诚恳亲切,特别对我们这些小学员像大哥哥一样体贴、关心,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大哥队长”。 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一次反扫荡突围中,我们较顺利地突了出去,但队长却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才知道,那天我们分班突围时,队长领着通信员,带着一枝小马枪和几枚手榴弹转到东山腰一块高坡上,向敌人打了几枪并扔了两枚手榴弹,将敌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在队长的掩护下,各班才得以趁机分散突出重围,而他却壮烈牺牲了。 反扫荡结束后,队里派人到战地寻找队长和其他失散、牺牲的同志,我也去了。我们在突围地附近的东山半腰一个近似猫儿洞的崖洞里,找到了王队长的遗体。洞口还有柴草遮掩,可能是当地的群众为保护八路军所为。他全身多处受伤,肠子已流出体外,枪已无子弹,就在身旁,右手指上仍套着手榴弹的弹环,说明他身负重伤后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然后挣扎着爬到这个洞口的。在洞附近几十米内,有多处血迹可辨认,可见敌人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在搬动王队长渗透了鲜血的遗体时,发现一个小本子和几百元冀南票。翻开小本子,第一页上写着: “同学们,永别了,我们一定要胜利!”下面还记述了这次反扫荡中一些同学的突出表现。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在他弥留之际,还把队里的经济账目和生产情况交代得一清二楚。小本子上记着出发前队里有多少现金,指导员带了多少,司务长带了多少,给同学们分了多少。属于他个人的几元还请代他交党费。小本子上还写着:反扫荡结束后,务必把队里的生产地锄一次草……当指导员宣读完王队长的遗嘱后,同学们个个泪水盈眶,许多人放声大哭。我很长时间就像失去了魂魄一样,呆呆地站着不动,默默地望着远方,回想“大哥队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任泪水流淌……大哥队长王希真,你是好样的,你是最出色的!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仍深深地怀念这位真正的共产党人、我们最敬爱的“大哥队长”。同时也绝对忘不掉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痛苦和灾难。 (张若青整理) 作者简介:郑耕禾,北海舰队航空兵政治部原顾问,男,山西襄汾人,1926年11月出生,1938年5月入伍,.1946年1月入党,1985年2月离休,2003年6月逝世。 (注:文章由其爱人张若青根据郑耕禾生前作品整理,值此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寄给编者,以表纪念。)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王希真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