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1930年6月生,中共党员,1946年3月参加革命。离休 前为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党委组织部助理调研员。刘晓,1932年8月生,中共党员,1949年3月参加革命。离休 前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研究院副教授。刘晓 我的家乡位于江苏省北部的苏鲁交界处,距丰县县城15公 里,徐州90公里。1938年初夏,日本侵略者逐步占领了苏北大部 分城镇,家乡韵爱国知识分子誓死不做亡国奴,如孙兆之、王效 斌、梁步庭、孙式本、刘德煜等奔赴延安、临汾、鲁南参加抗日队 伍,还有一些从城市退到农村,聚集在村寨学校中。 我家借住族叔的房子,这里有一座相当不错的小学校。当时 我不够上学年龄,曾随哥哥每天到学校陪读,由于身份的特殊,引 起了从南京、扬州等地来避难的曹健、刘健秋、丁太乙老师的注 意,经常把我召到他们的身边问长问短。当得知我这个女娃娃出 身于书香门第但并不娇气,所以都很喜欢我。老师们教我唱抗日 救亡歌曲,找来画家刘德文教我画画,比如画端着刺刀恶狠狠的 日本兵等。 潜移默化中,我慢慢懂得了憎恨日寇,我发誓:“长大了一定 上前线与日本鬼子拼命。”不久,六岁的我正式上了小学。从那时 起,我开始懂事,也渐渐明白了革命的道理。 江苏省丰县二区历史上就有爱国主义的革命传统。在生活与 环境极其困苦,战争又十分频繁的情况下,开始是八路军一一五 师苏鲁豫支队在支队长彭明治率领下进驻二区,在他们的发动 下,抗日百姓再次联合起来,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人出人,一时 间形成了老人送儿女、哥哥带弟弟携手共同抗日寇的局面。 我家是抗日家属,姑姑、哥哥、姐姐们都参加了八路军,我又 是小学生中公开的儿童团员。当国民党武装制造恐怖、日寇加紧 扫荡时,我整天提心吊胆地随母亲、拉着弟弟妹妹东躲西藏。后来 解放后,我被调到北京工作。又见到当年领导过我们抗日的 李岩同志(北京市公安学校校长)和徐欣三同志(原四机部八一三 厂党委第一书记)。他们总是热情地称我“小老革命”。李岩同志告 诉她姐姐:“王玉兰(王宇的曾用名)从十一二岁就跟随她的父亲 王宁升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从事交通工作。那时,日本鬼子占领 了他们的邻村马站镇,通过这个据点,向我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 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就是在这最残酷的年代,我地下党为了 配合根据地军民的反扫荡,组织敌战区人民起来破坏敌人的公 路,瓦解敌人的据点,捣毁敌人的岗楼。王玉兰每天都围着敌人 的据点、岗楼、公路转,了解鬼子增加与减少的数量,并及时传送 情报,为我们狠狠打击、牵制敌人的兵力,支援抗日根据地反扫 荡的胜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