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堂 长津湖,一个普通的地名,到现在 却依然被许多中国人和美国人所熟知, 因为它曾经是中美两国最精锐部队交手 的主战场。1 950年,我作为二十七军 的一员参与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见 证了“长津湖战役”的史实。60年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参与朝鲜战争 后,大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士兵渡过鸭 绿江,在朝鲜东北部之长津湖包围美军。 我军在零下40度的严酷作战环境中英 勇向前,经过惨烈的搏杀,联合国军被 迫从长津湖后退到兴南港并最终撤出朝 鲜。在长津湖的战役,从1 950年11 月27日至1 2月6日虽然只进行了1 0 天,却对整场战争的进程有重大的影响。 长津湖之战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一 场决定性战斗。 当时我跟随部队进入了气温接近零 下40度的朝鲜,战士们都只穿了适宜 华北气候的普通棉衣单鞋,很多战士因 此冻坏了腿脚,失去了战斗能力,加之 朝鲜饥荒,战士们没有充足的食物补充, 最致命的是我军装备不达标,只有轻武 器,无法与美国的飞机大炮等重武器抗 衡。极其险恶的条件,使得我国战士又 冻又饿又伤,战争开始三天即折兵近万 人。这一战的艰难是我军所始料未及的, 但是如果这一战失败,就面临着江界失 守的后果,所以决不能退。为避免美军 有目的的空袭,我军制定了“白天不打, 夜间秘袭”的战略方案,战士们白天隐 藏在山林中,晚上借着黑暗的条件进行 袭击,最终把美国从鸭绿江打到了“三八 线”。但这次战役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我所在的1 70多人的连队最终只剩下 30余人。这次战役的全部参战人员为 27军、26军和20军组成的九兵团, 人数达1 0万余人,最终的具体伤亡人 数未予以公布。 第二次战役结束后,我军进行了短 暂的休整。1 951年5月,我参加了第 五次战役,此次战役持续时间较长,从 1 951年5月开始直至8月结束,历时 4个月,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跨 过三八线”,三八线是南朝鲜和北朝鲜 的交界线,我军通过与英国和土耳其军 展开激烈战斗,最终打到了南朝鲜:第 二阶段是“突破韩阳江”,通过与南朝 鲜部队进行激烈交战,接近了“三七线”, 但此时美军通过空投炸弹炸毁了交通枢 纽,我军一八零师全部参战人员壮烈牺 牲。我所在的27军,克服了公路被炸 毁的困难,通过攀爬山路从敌人的空袭 中突围成功,并最终赢得了阻击战的胜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