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玉,1928年9月出生,莒县安庄镇安庄西村人,1948年4月加人中国共产党。 1947年,沂水还乡团活动猖獗,经常到安庄一带烧杀掠夺,搅得群众不得安宁。 在这种情势下,张金玉毅然决定组织全村民兵,自发组成保卫组,负责全村乃至周围 村庄的安全保卫工作。保卫组24小时站岗巡逻,多次与沂水还乡团交火,打击了还 乡团的嚣张气焰。一段时间之后,本村乃至周围村庄再没有还乡团的活动,保证了人 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解放战争时期,张金玉积极参加斗地主、打恶霸、分田地运动,发动民工全力支 援前线。1947年孟良崮战役期间,张金玉带领300多名民工支援前线,肩挑人抬,车轮滚滚,冒着生命危险,把医药、粮食源源不断地送上前线。累了就在路边歇会儿, 饿了就吃点自带的煎饼,渴了就喝点路边的沟水。他们虽然运送的是粮食,但在途中, 自己带的干粮吃完了,宁愿饿肚子,也不肯动一粒军粮。历时3个多月,圆满完成任务。 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后,张金玉和村里的民工又组成担架队,解放军打到哪里,民工 们就支援到哪里。由于白天有飞机空中扫射,所以只能晚上赶路,沿途经过码头、郯 城、徐州等地,一路上困难重重,危险四起,饥渴、寒冷、疾病、伤亡随时威胁着他 们的生命,但是他和广大支前民工们从没动过临阵退缩的念头。有一次,张金玉和民 工们在战场上运送伤员,为了不让伤员受到第二次伤害,敌人飞机扫射时,他们就用 自己的身体护住伤员,有一位老乡被当场打死。但是,他们冒着不断炸响的炮弹,躲 避着,飞跑着,惊恐胆怯一扫而光,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决不丢下一名伤员!在淮海 战役的战场上,张金玉和支前民工们像一股股洪流涌向前线,与几十万参战部队会合 在一起,打不断,炸不开,形成一片壮观的人民战争海洋。正是有像张金玉这些支前 民工无私无畏、不惜牺牲地支援前线,才有力保证了战役的胜利。直到1948年腊月 二十九,张金玉所在的支前民工队才回到老家过春节。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身体原因,张金玉在村里只担任调解员,10多年来,先后调 处了大小纠纷200多起。村民张某为建房与邻居发生纠纷,吵得不亦乐乎,“战争”不 断升级,愈演愈烈,打起群架,到现场做疏导工作的一名村干部被打伤,前往调处的 司法工作人员也感到束手无策。张金玉日夜奔波,帮忙调解,首先通过有关在场的干 部、群众了解事实真相,弄清来龙去脉,然后对症下药,找当事人苦口婆心地做工作, 终于解开了双方的疙瘩,最后达成和解,平息了这场风波。村民王某妻子不孝敬公婆, 还经常与公婆顶嘴,有一次竞打起婆婆来,婆婆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张金玉知道后, 连忙登门,分别找小两口谈心,严肃指出,虐待老人是国家法律所不能容许的。通过 耐心的工作,王某夫妇承认了错误,主动接回老人,当面向老人赔礼道歉。他长年累 月在村里奔波,帮村组干部做工作,为人们排忧解难,不取村里分文半钞,群众都很 尊敬佩服他。这几年,由于他的身体患病,行动不便,每次他抓住支部书记上门服务 的有利时机,主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情况。按组织规定,农村党员每人每年只需交纳 10元党费,可他每次都多交。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当他从电视 中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让儿子替他向灾区捐献了1000元钱,献出了他的一片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