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街道榆林村 史春清 出生于1925年的史春清老人,虽步履蹒跚,但精神矍铄。如 今,在三个儿子的精心照料下,他与90岁的老伴儿正安享着幸福的 晚年。老人胸前佩戴的一枚党徽,见证了老人家的爱党情怀。我们 给老人穿上特意为他定制的老式军装,戴上军帽。村支书动情地说: “老爷子,你又年轻了。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老人 的脸上浮现出亲切而自豪的笑容。 年事已高的史春清老人,因前几年的一场疾病,对过去的事情 大多失去记忆。但却清楚地记得自己是1949年2月参军入伍,两个月后的4月17日火线入党,入党介绍人是顾建堂(音)。参军入伍 后,他被分配到刚刚组建的胶东军区警备部队一O O师炮兵团一营。 这支英雄的部队就是解放青岛的主力军。残酷的青岛战役,给老人 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他断断续续地告诉我们:“战场上,部队围 了里三层外三层,主要是打驱逐战,牺牲了很多战友。最后,敌人 从海上逃窜了……” 史春清老人的儿子捧出了珍藏六十多年的荣誉证书,我们细细 翻看品读。这些泛黄的记忆,串起了老人不平凡的经历,诉说着老 人亲历的往事。1949年初,史春清告别年轻的妻子和不满一岁的儿 子,毅然走上革命道路。青岛解放后,老人所在的警备四旅驻守在 即墨。红色的复员军人证明书上,清楚记录着老人在部队里获得的 荣誉:四等功五次。 保存完好的功劳证上,详细记载着老人的主要立功事迹:1949 年6月1日,服从指挥,遵守政纪好,完成任务。1949年8月29 日,战斗中爱护器材好。1951年1月,一是生产劳动积极,打高梁 叶快,并及时介绍经验;二是生产中的群众工作很好,得到房东的 反映说,史先生好人;三是练兵积极。1951年5月,一是任政工组 长,招待军属、检查军纪、调查社会情况很负责任,并能带病工作; 二是纪律好、理论结合实际,并于全排及小组每位同志挑战起作用 很大;三是军事学习较好会使用一般的器材,并会座标求法测地磁 纠一等。1951年11月,一是在军区练兵中,积极用脑钻研;二是任互 劲组长很负责,带领小组互助学习,完成练兵任务。 他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壮举, 有的只是二颗朴实无华的平常心。多年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 地耕耘着,发着光、+散着热。 艰苦的部队生活,让老人落下了严重的胃病。1952年1月20 日,他不得不告别心爱的部队,复员返乡,被安排到县教育局工作, 开始了新的生活。1962年自然灾害时期,史春清又积极响应党的号 召,回村任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发展农业生产。“文化大革命”开 始后,他被打成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老人始终相信共产党、 相信毛主席,挺起坚强的脊梁,继续为乡亲们谋福利。先是干信贷 员18年,后到乡民政一千就是20年。直到1983年才卸任。 如今的史春清老人五世同堂,子女孝顺,安享幸福。党和人民 没有忘记老党员、一老革命,各级领导经常派人到家里看望他们。老 人说的最清楚的一句话就是:“党没忘了我!” 洗尽铅华亦从容,平凡一生亦英雄。这些毕生默默奉献的老党 员、老战士,历史会永远铭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