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支队抗日武装东征掖黄(上篇)

陆战小哥 发表于 2018-11-18 23:57:14

引言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大举侵华,首占华北,进逼中原,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大片国土,沦入敌手,山河变色,人民罹难,中华民族面临危亡关头。一切爱国志士,义愤填膺,奔走呼号,奋起御侮。各地抗日武装,风起云涌,揭竿而起。寿光地处海滨,人民朴实尚义,刚直强悍,自古有抵御外侮的光荣传统。面临国难当头,全县各区各乡抗日力量蓬勃发展。中共寿光县委审时度势,及时召开党委会议,遵照省委组织抗日武装的指示,决定于1937年12月29日,把分散于寿光牛头镇、台头、南河、张家屯、崔家庄、后王等地的抗日武装,集结牛头镇举行起义。是日,附近群众,手执红旗,涌向街头,各地武装健儿,应召云集。大会宣告:“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正式成立,马保三任指挥,张文通任政治委员,下辖五个中队共七百余人。大会庄严宣布部队宗旨:抗日杀敌,誓死保国。38年初,党中央派红军干部韩明柱来队,担任副指挥,整军建制,训练部队,深得群众拥戴。首战三里庄,继战三合庄,两战告捷,军威大振,民气沸腾,参军抗日者,纷至沓来。数月内部队达两千余人。三月奉命东征,挺进昌邑、掖县、黄县、蓬莱,攻击日军、土顽,扶植当地革命武装。七月,应调西上,转战邹平、长山,给日伪军以重创。十二月南下沂蒙、驰骋鲁中,抗战杀敌,成为山东抗日战场上的一支劲旅。


第一节  挥师东进

1938年3月,八支队东迸与七支队会师,必须经过张景月控制的中心地带,为了避免发生摩擦,顺利过境,3月中旬指挥部派交际科长李文轩前往张景月司令部驻地西方吕与张部商谈。张景月召集副司令徐云程,政训处长慈乐尧,参谋长王奉宣,秘书丁岚生,机要参谋刘东坡等研究对策。慈乐尧、刘东坡认为八支队整军训练,借路东去,目的是想以“假道灭虢”的战略来吃掉我们,我们必须集结兵力,给以痛击。其他人沉默不语,丁岚生说:“双方建军以来,虽政治背景不同,但还是遵守联合抗战的原则,未发生过冲突。再者“假道灭虢“是想叫虢国大开城门,让部队通过,借以无所准备,不用攻坚战斗的方法一举占领城池,而我们是游击队,无城可守。部队分驻在四面八方,兵力超过八支队三四倍,他们不会这样做的,我看借道东去是实。张景月是老粗出身,他最后说:“马保三为人守信,我和他打过交道,不会有阴谋,他们都东去,寿光地盘,不……不就全是咱们的吗?我同意,叫各部一律戒备,但不准阻拦袭击,群众欢送,咱不干涉。”李文轩与丁岚生是旧交。李与丁又私谈,问张景月是否诚意,丁说:“八支队真是东去,张部绝不会为难。若另有别图,那就难说了。”于是达成协议,讲明日期、路线,李文轩回队后告诉了马保三。韩明柱说:“按协议进行,但部队进入张景月统治区时,都要提高戒备,随时准备战斗,如果他们动手,我们立即反击。绝不能大意松懈,以免上当。”

3月23日,早饭后,集合号声,响彻晴空,八支队集合整队出发。韩明柱副指挥率领精干中队为前锋,另挑选两个中队殿后,特务中队跟随马保三指挥及司令部科处人员居中,.浩浩荡荡向昌潍开进。此时,尚未过清明,天气乍暖还寒,马保三同志——一个身材魁梧的寿光农民,方方的面孔,炯炯的目光,消瘦的双颊,长满了短须,他第一次骑上战马,离乡远征。欢送的人群有的频频招手,有的眼含热泪,有的手摇小红旗,向家乡子弟兵送别。马指挥一面挥手,一面用浑厚的寿光乡音不断说着:“再见了,再见了!”部队按规定序列,挨次上路,每个中队之间都保持了一定距离,不断用旗语和军号声保持联络。部队虽穿着各色各样的服装,但步伐整齐,有的肩背钢枪,有的背插大刀,举着红旗,唱着战歌,颇为雄壮,沿途各村,都簇拥出入群欢送,口号声,锣鼓声响成一片。

当日傍晚,部队行至寿光东部稻田宿营,稻田分东西两村,中间一条丹河南北贯穿。两村有大桥相连。两村约有上千户人家,富户商号不少,是从广饶到潍县的必由之地,附近有张景月部驻扎。晚上稻田群众烧水做饭,十分热情。八支队文艺宣传队为群众演出《抗日战歌》、《大刀进行曲》等节目,其中八名女战士演唱的几个节目,不断赢得群众的掌声。

次日,由稻田东进,经西刘营时,白朴臣部突然向八支队开枪袭击。韩指挥当机立断率领战士迅猛反击,展开包抄追袭,白部迅速北逃。我无伤亡,击毙伤白部五人,获战马六匹,被白部强编的羊角沟水上警察局的四十多人,还乘白部溃败之机,携带武器投入我八支队。白部原是从河北拉来的土匪队伍,武器较好,后被张景月编入第四梯队巩志远部下为第一直属大队,原驻邢姚一带,八支队初建时,曾与其在邢姚发生过摩擦,他们怀恨在心,借八支队东去,进行袭扰,(此部不太受张景月节制,39年初便拉起队伍逃往外地为匪去了)。此事马保三见张景月时并未质问,以免节外生枝,影响东去。

为了搞好联合抗日,马保三在经过张部腹地时,带警卫员数人,骑马到西方吕告辞张景月,说明东去任务,为了抗战,要合作对敌,请照料八支队家属,还风趣地说:“我年纪大了,眼又不好,快成一匹‘瞎马’了!”张景月,徐云程等都奉承:“还是老马识途呀!”情绪、气氛比较轻松和愉快!

第二节  驻军潍北固堤

1938年3月24日,阳光灿烂,和风拂煦,八支队2000多名指战员,骑兵在前,步兵在后,队列整齐地于晚霞初照时到达了潍县北部重镇固堤。固堤‘是潍北的政治、经济中心,唐代就在此设镇,明、清两代设巡检,因北部盐滩毗连,自清代即设盐署。清代官冈盐场东移后,这里驻有盐警,看管北部盐务。、日寇侵华前,这里商贾云集,店铺栉比,人文荟萃,市场繁荣。1937年“七七’’事变后,这里青年即组织抗日活动,后建立一支百多人的抗日武装,由王一之领导参加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因此,这里各阶层人物汇集,抗日情绪高涨。八支队的到来,人们热情洋溢,真诚欢迎,积极为部队安排住宿、吃饭。为了发动当地群众抗日,早就在这工作    ’过的鹿省三便邀请本镇及附近各村的社会名流,区乡官绅,学校教师,宗族长辈,富户巨商等头面人物开会。马保三首先向他们致谢对部队的热情接待,然后讲明八支队的来意和去向,最后以他雄辩的口才,开展了抗日宣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教育,动员各界人士支持抗日部队。他打着手势,目光炯炯注视着全场,讲道:“各位父老乡亲,兄弟姊妹,各位读书明理,通晓大义的爱国同胞!目前形势恶化,日军掠境,芦沟桥事变以来不到一年,倭寇即占我华北,染我华东,侵我齐鲁,铁蹄所到,纵火奸淫,杀戳抢掠。无恶不作;数日前,日军己践入寿光、潍县,铁蹄正踏向我广大乡村。我数千年文明古国,正遭受涂炭。我勤劳善良的中华儿女,正遭受蹂躏。我富饶的矿产宝藏和稻麦菽粟,正遭受抢劫。同胞们,乡亲们,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民族危亡,匹夫有责。揭竿而起,是唯一出路。畏懦退让,只能待毙。我炎黄子孙,素有抵御外侮传统,所有同胞,应精诚团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他讲得慷慨激昂,如海涛拍岸,与会人员,心荡神动,无不感佩,无不激奋,谈至深夜,有些人还不离去。当次日部队继续东进时,好多青年前来入伍,群众也是箪食壶浆,以犒义师。

 第三节  瓦城会师

3月25日,八支队的指战员,告别固堤父老,向昌北迸发。25日下午,八支队的先头部队,到达了昌邑北部的马渠村。这时七支队一部、昌邑县各界代表及马渠附近村庄的百姓,敲锣打鼓,熙熙攘攘,夹道欢迎。两支部队战友握手言欢,群众高呼口号:“欢迎八支队进军昌邑!”会师后七八支队战友,携手并肩,向七支队发源地之一——瓦城进军。

七支队,原是鲁东工委书记鹿省三,在“七七”事变后,发动潍县和昌邑北部党组织建立起来的一支武装,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曾几聚几散,几挫几振,到38年3月才在瓦城一带建立了一支较为正规的武装,这支队伍主要是由王一之、张洪礼整编的部队。3月20日才编成。驻昌邑北永安村。番号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张洪礼任代理支队长,鹿省三任政委,王一之任政治部主任,刘光汉任参谋长。下属三个大队和一个特务中队。第一大队原是在潍县蔡家栏子,于38年1月26日起义的部队,成员是潍县西乡、北乡、东乡三地在共产党领导下发动起来的抗日武装。那时鹿省三主持起义、整编,就号称“七支队”。现令魏培德任大队长,于效辉任政委。第二大队原是张洪礼在潍县南部地区的抗日武装——三十四别动大队,后来同王一之商量编入了七支队。张洪礼(非党员)兼任大队长,缺政治委员。第三大队是昌邑起义的部队,陈龙飞任大队长,翟瑞符任政委。特务中队是由潍县和昌邑的部分战士舍编而成,陆升勋任中队长。八支队从马渠向瓦城进军时,七支队指挥部设在白塔村。部队驻白塔、郭疃、齐西等村,指挥部派部分部队和领导人到马渠迎接。

七支队的同志迎上八支队后,便共同向瓦城进军。当时八支队进入昌北,对多次受挫的七支队和昌邑人民是极大的支持和鼓舞,但对当地坚持顽固立场的地主武装,却是严重的威胁。他们对八支队极力污蔑、诋毁、破坏。说八支队是“叫花子队”(乞丐),因那时八支队无军装,多是贫苦群众,穿着杂乱破旧。他们说是来昌邑讨饭的!用这些反动宣传迷惑群众,当途经龙池时就受到龙池地主武装的袭扰。

龙池是昌邑北部的一个重要村镇。西南两面环水,北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洼。入村必须过小桥进南门。村内有数户地主,建有武装,配有枪支弹药。在抗战前,土匪横行,各村有名大地主都买枪买弹令壮丁护庄护院是常有的事。七支队初建时,陈龙飞、刘光汉曾派人与村内地主武装商谈,希望他们把枪拿出来交给抗日队伍,共同抗日卫国。但几次动员,他们信不过共产党的队伍,都坚决拒绝。后来他们把一部分枪支送给昌邑城附近的土顽部队。当八支队到了昌北,他们惊慌失措,强令村民抬土封住围墙南门,阻止八支队进村。当八支队转路从龙池村西经过时,地主武装在围墙上向行进的部队开枪射击。七八支队的部分指战员,气忿异常,就要举枪攻进村内,缴这股顽固派的枪械。指挥部马保三、张文通及鹿省三等研究,暂置之不理,等机会再说。因当时行军疲劳,对村内情况不熟悉,敌人有围墙可恃,不如待机行事。当晚部队到达瓦城。指挥部与部分中队驻瓦城,其余驻附近邓家庄、徐家庄。晚饭后,部队安排就绪,八支队即挑选了部分精干战士,配足枪弹,由七支队熟悉本地情况的战士领路,出其不意,打进了龙池,把地主武装全部缴械。八支队初到告捷,镇住了当地顽固势力,也提高了自己的声威。群众对八支队也有了好的看法。

第二天,在瓦城学校操场上,七八支队指战员,和当地群众数千人,举行隆重大会,庆祝两个支队的胜利会师,两个支队的领导人都登台讲演,表示携手抗战,共同杀敌。台下“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团结起来,打败日寇,保卫祖国!”的口号,响彻云霄。情绪十分高涨。加深了抗日部队友谊团结的气氛。

第四节  柳疃受挫

七八支队会师以后,部队在瓦城暂驻了一个阶段。队伍扩大了,力量强壮了,但部队成分复杂了。特别是三十四别动大队的来归,张洪礼担任七支队领导,鹿省三是事先不知道的。八支队的王云生、王永周等一些老同志,对张洪礼的根底,知之甚详,知道他当初破坏过博兴暴动,叛变投敌,又极力效忠敌人,破坏我们党的工作等。他反复无常,是个投机分子。为了加强党对部队的领导,保证部队的政治素质,使部队能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中共鲁东工委决定鹿省三、张文通分别任七八支队政委,强化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并决定将两支队合编成立联合指挥部,统一调度.。两支队合编,个别领导人意见有些分歧,八支队马保三、韩明柱、王云生等军政首长一致拥护工委决定,赞成合编。七支队的同志意见复杂。原一大队蔡家栏子起义的队员,都赞成合编;二大队以张洪礼为首的三十四别动大队的人,坚决反对合编,特别是张洪礼,指责鹿省三借用八支队力量吃掉他,进而进行人身攻击。三大队即原昌邑的同志,有的赞成,有的反对。鉴于这种情况,工委反复研究,决定还是从大局出发,对两支队进行了合编。合编的原则是大队以下,不作变动,只解决上边领导机构的合并问题。整编后决定番号名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杂游击队第八支队”,刻了印章,制了符号,调整了机构,搭配了人员。司令部马保三为正司令,韩明柱、张洪礼为副司令,鲁东工委书记鹿省三,委员张文通任政委,刘广汉为参谋长,马健生为副参谋长,王一之为政治部主任,李文为组织部长,薛少庚、王文轩分任宣传部正、副部长,李文轩为交际处长,特务一中队(八支)和特务二中队(七支)编为一个特务大队,陆升勋为大队长。还建立了军政委员会为总的军政领导机构,鹿省三为主席,张文通、马保三、王云生、赵修德等为副主席。张洪礼因不是党员不能参加军政委员会。

在这勉强合编,末达到完全统一的情况下,张洪礼极力主张攻打柳疃日军,并宣称“柳疃很好打,里边住的是杨新元的伪军,没有日本鬼子”。鲁东工委认为打击曰伪军是我们建军的宗旨,拔掉这个敌伪据点,也能打掉日军在昌北的嚣张气焰,提高人民抗曰信心和部队的威望。因而对柳疃敌情未作周密详细侦察了解,便作了攻打柳疃的决定。

柳疃是昌邑北部的一个重镇,镇的东面是大河,水深堤高;西面是开阔的平原,站在新修围墙上,一眼可看到5公里外的龙池、岱邱等村。南门外是通往昌邑城的公路,距城10公里。日军于38年2月12日占领昌邑城后,不到一个月即在此安设据点,培植汉奸势力,到北海滩涂掠夺原盐。

鲁东工委决定由张洪礼率七支队主攻西门,八支队一大队和特务一中队攻北门,八支队五大队由韩明柱率领负责打援。马保三和七支队参谋长刘光汉在龙池坐阵指挥,掌握全局。4月2日凌晨,‘各部队进入指定位置,拂晓战斗打响,七八支队很快冲入镇内,可是镇里据点内敌军兵力不是一股汉奸,而是日军的几个小队,武器精良,步枪、机枪、山炮齐发,火力非常凶猛。七八支队战士都是第一次与训练有素的日本正规军作战,武器也差,又是攻坚战,面对强烈的反击,败退下来,失去控制。八支队特务一中队长王佩山同志身负重伤,战士伤亡很大,一大队撤出战斗。七支队遭到反击后也撤出战斗,退出镇来。负责打援的五大队在沟子崖和昌邑城来援曰军接火,韩明柱根据他的作战经验,凭险据守,激战至中午,阻止了日军的北进。我五大队

也有不少伤亡。后听到日军进攻龙池司令部,部队才撤出战斗。

这次攻坚战失利后,指挥部从瓦城突围向西转移。部队失去控制。七支队地理熟悉,向北撤出。八支队大部随司令部北去,可是五大队的九十中队由孟兆瑞率领全部逃回寿光,投奔了张景月部,五中队的二分队长张方坤(老土匪)私带卫兵一名逃跑投敌。一大队的七中队由孟祝三带领,全队逃回寿光,投了张景月。还有个别不坚定队员也逃回寿光老家。

柳疃战斗失利后,七八支队分散转移并没有解体,次日,大部分队员,陆续在潍北泊子一带集中起来,稍作体整,又拉到龙池瓦城。

第五节  合编东进

七、八支队攻打柳疃受挫以后,军政委员会认真分析了当时局势。一是,上次合编不彻底,内部存有矛盾,不能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二是,七八支队所处地带不利,地处潍北、昌北滨海地区,地旷人稀,供给困难;东有张景月部控制,南部有厉文礼国民党顽固势力控制,受到双方威胁。部队难以发展。三是胶东形势较好,地理形势好,群众基础也好,当时黄县尚无日军,有力于发展壮大和部队补给,并且胶东特委又多次邀请七八支队东去帮助建立根据地。鉴于以上分析,决定彻底合编,挥师东进掖黄。

在领导骨干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于4月5日在龙池召开七八支队,大队以上干部会议,讨论合编东去问题。鹿省三主持会议,首先讲了关于进一步合编和东去胶东等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决定(一)成立八路军鲁东游击队指挥部,统一指挥两个支队的行军、作战、训练等重大事宜。马保三任指挥,韩明柱任副指挥,鹿省三兼任政委,张文通任副政委。指挥部设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司令部参谋长李福泽,参谋主任马健生;政治部主任王一之;供给部主任翟绍先;副主任侯连三;卫生部主任王仪亭。指挥部下辖七八两支队、直属特务大队和骑兵队。张洪礼任七支队队长,王云生任八支队队长。陆升勋任特务大队长,陈介章任骑兵队长。(二)所有部队立即向平度、掖县、黄县地区东进。

会后,各机关、直属队和支队都忙于东进的准备工作,第二天指挥部机关的大部和七支队即迂到潍河东岸。指挥部驻下营镇,七支队驻刘家圈。在部队东移时,鹿省三回到瓦城,一方面安排在柳疃战斗中牺牲的烈士,抚恤其家属,一方面安排部队留守人员,成立后方工作委员会,做好留守工作。同时组织昌潍两县坚持地方工作的党员同志成立联合县委,在地方开展工作。

4月7日,鹿省三在瓦城正忙于各项工作时,出其不备,被刺客枪杀。刺客当场被抓获,是混入七支队的坏分子名叫金炎。他是由七支队驻地刘家圈骑马返回瓦城将鹿省三刺杀的。司令部张文通、王云生、王一之三人组成临时军事法庭,对金炎进行审讯,金炎供出行刺鹿省三是张洪礼主使的。司令部随即将张洪礼逮捕,经审讯,张洪礼自知罪责难逃,抵赖不了。就供认行刺鹿省三是他给金炎的枪,唆使金炎去干的。司令部深知鹿省三带八支队东来昌潍,张洪礼就嫉恨入骨,他怕以后失去领导权,便想置鹿于死地。等一切审讯完毕,证据确凿后,就地将金炎与张洪礼枪决。

处决罪犯后,指挥部在下营举行会议,调整了有关领导人员。决定由张文通任政委,刘光汉任七支队队长。4月10日,部队浩浩荡荡向东进发。新任七支队队长刘光汉为前锋,向平度挺进。

第六节  沙河镇聚会

向胶东进军是人心所向。大伙都知道,胶东三面环海,数处口岸,连接海外,经济发展较早;胶东腹心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山区层峦迭嶂沟壑纵横,开展游击战争十分有利。所以部队行军情绪很高。刘光汉带七支队渡过胶莱河,到达平度县的新河镇,等候指挥部和八支队的到来。

4月中旬,虽然已过清明,莱州湾畔的气候还时寒时暖。这天风大天冷,好在部队还穿着年初起义时的棉衣,身上还热呼呼的。指挥部率八支队,从潍河岸边廒里一带出发,渡过了胶莱河,来到掖县西北部的海沧一带。指挥部及部队进驻海沧,可是一进村,家家闭门锁户,大街小巷空无一人。指挥部知道这是群众,被这一带国民党顽固派制造谣言蒙蔽所造成的。

 因为这一带原来被国民党杂牌队伍杨新元、张金铭等部盘踞着。他们得知七八支队越胶莱河东进,生怕抢占了他们的地盘,于是千方百计造谣惑众,说八路军抢粮抓人,欺骗群众弃村外逃,切断七八支队供给,使其退回昌北。指挥部下达命令,各中队一律在街头驻扎,不准私进民宅,不动群众一草一木。部队在大街和场院里集合,演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战歌曲,宣传队在十字路口演文艺节目,敲锣打鼓弹琴吹笛,十分热闹。群众有的开门观看,部队均热情与他们谈笑,后勤部还带领医生到有疾病人家看病送药。群众一见如此,转忧为喜,一传十,十传百,纷纷开门,问长问短,观看演出,听说部队中有好医生,有疾者都来求诊求药,部队均热情相待。有些老人见部队军纪这样好,都骑马出村,招回受骗群众。老百姓见部队就餐,不跟群众要这要那,只到野外挖野菜煮了吃,都十分感动。纷纷凑粮凑米给部队做饭。日西时,群众都陆续回村,给部队铺草住宿。晚上把战士们接进家中,说笑联欢,象过节一样。次日部队离村时,男女老少都依依不舍,送出村外。当部队经过几个村子有“红枪会”阻拦时,海沧的老乡都前去劝说,帮助粉碎反动派的谣言,使部队顺利开到平度县的北部重镇——新河镇。

4月中旬,七、八支队驻新河镇一带,一面宣传群众,一面整顿训练。指挥部派出数路人马,奔赴胶东各地与党组织和兄弟部队联系。几天后,部队沿烟潍路继续东进。在掖县沙河镇遇到前来联络的中共胶东特委副书记吕志恒,掖县党组织负责入张加洛、黄县“三军”三大队负责人仲曦东等人。于是便在沙河镇住下来,举行鲁东与胶东互通情报的联席会议。据介绍,胶东人民在中共胶东特委的领导下,举行了“天福山起义”,建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特委书记理琪已在对日作战的雷神庙战斗中壮烈牺牲。掖县是由郑耀南、张加洛等领导,建立了“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但是胶东各县,国民党顽固派和土匪势力较大,栖霞的辛诚一、招远的焦盛卿、黄县的王景宋等,都打着抗日旗号,拉队伍,抢地盘。相比之下,共产党领导的军事力量单薄,发展困难,还时常被侵吞。黄县已建立的八路军第三大队,已被王景宋合编为第二支队了;掖县三支队的部分军事指挥权,也掌握在国民党顽固派手里。因此,胶东的同志邀请七八支队,继续东进,遏止顽固派势力,与三军合力战斗,发展壮大胶东抗战部队力量。

七、八支队也介绍了部队情况,八支队东进昌潍非常顺利,七八支队合编遭到顽固分子的阻挠破坏,使鹿省三书记受害,盲目攻打柳疃,使部队减员,但部队通过清除顽固分子,除了隐患;柳疃战斗也淘汰了一些投机分子,使部队更纯洁一致。现通过进一步整编、调整,部队的领导权,完全掌握在久经考验的共产党领导人手里,部队更加精练、统一,有旺盛的战斗力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夏季到来,战

士还没有换装,通过与日作战,感到武器弹药,深为不足。会议最后决定:七八支队暂住掖县,由三支帮助解决当前困难,然后东进帮助各兄弟部队开展工作。指挥部与各部领导取得了统一的看法,会议开得很成功,很诚心、很友谊、很愉快。(未校对谢绝转载)

相关链接:八支队抗日武装东征掖黄(下篇)

你的回应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