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的“铁西瓜”(下篇)整理/韩文友 李永军

HY红娃 发表于 2019-08-03 18:21:42

(四)诱敌吃雷

    赵疃是1941年冬季成立游击小组的,也叫青抗先(即青年抗日先锋队的简称)。

    1943年秋天,赵疃民兵队长赵同伦从区武委会领来两颗大地雷。因为以前没有用过,只听说它的威力很大,一响能炸飞半个疃。他怕出意外,不敢放在家里,放在草场的草垛里。由于不得要领,试放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于是,他就和赵守福、赵新瑞等凑在一起研究,最终研究出拉弦、绊弦等几种埋雷方法。

    这年冬,300多日伪军到赵疃村北的东村庄一带抢粮。敌人的抢粮队伍刚出据点,赵疃民兵就得到了情报。知道这一消息后,民兵们个个摩拳擦掌,认为不能便宜了这帮敌人,必须借机狠狠教训他们一下。赵同伦等人率领民兵在敌人必经的大路上布好地雷阵,然后埋伏在附近的仗子山上等待时机。

    估摸时间差不多了,可是敌人还没有到。人们有些着急了,埋伏的队伍有些骚动不安。正在人们焦急的关键时刻,一个担任警戒任务的民兵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他刚刚站定,赵同伦就迫不及待地问:“怎么回事?”

    “报告队长,敌人走到离咱们这儿二三里远时,突然向西转去。”

    “什么?鬼子向西转了!”一向沉着稳重的赵同伦也有些沉不住气了。

    “这样岂不是让敌人白白溜掉了!煮熟的鸭子怎么能让它飞了?”他喃喃自语道。

    “不行!”赵同伦果断命令道:“麻雀组打枪,土炮手点炮,把敌人引过来!”

    话音刚落,顿时,枪炮齐鸣,喊杀声震天。声音在山谷中激荡,传出好远。

    敌人听到枪炮声和喊杀声,认为是小股民兵的小打小闹,根本不足道,正好趁机歼灭他们,便立即向民兵们埋伏的地方扑去。民兵们见敌人气势汹汹地追来,打两枪放两炮便机警地转到雷区方向,然后继续打冷枪,敌人抓不到人更加气恼,便穷追不舍又朝民兵扑过去。他们可万万想不到,自己正好被引诱进民兵布好的地雷阵。随着一声接一声的巨响,十五六个敌人死的死伤的伤。

    赵疃初次开展地雷战就收获颇丰,区委书记宋金民为此特地赶来向赵疃的民兵祝贺说:“你们炸得好!今后要想法让地雷遍地开花,叫敌人不敢出门!”赵守福他们亲眼看到地雷的巨大威力,又受到上级的表彰鼓励,心里乐得开了花。他们盼望上级多发给些地雷,以便自己能多消灭一些敌人。可是,那时候条件很差,兵工厂的生产一时还难以满足战争的需要。赵守福他们杀敌心切,便开动脑筋,日夜琢磨,根据放炮打石头的原理,他们很快研制出一颗“石雷”,经过试爆,效果很好。于是,他们就地取材,把满山遍野的石块利用起来,凿上圆洞,填上炸药,安上导火索,制成各种各样的拉雷、绊雷、滚雷。结果,在赵守福他们手中,石块成了要敌人小命的武器。

    与此同时,其他村庄的民兵也不甘示弱,都积极行动起来,不断用地雷打击日本侵略者。

    文山后村距日伪军行村据点6公里,是敌人下乡骚扰的前沿地区。当时全村有114户,发展了青抗先队员40名,基干民兵64名。李树梓担任民兵指导员兼青抗先队长。于化虎担任分队长。

    李树梓出身于文山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跟随祖父读书,祖父身经清王朝的末代统治和军阀混战两个时期,山河支离破碎、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惨情景,激发了他救黎民于水火之中的凌云壮志和渴望国家统一强大的美好愿望。祖父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了李树梓以后的人生道路。立志救国、振兴中华的想法在李树梓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烙印。1937年卢沟桥的炮声点燃了中华民族的抗日烽火。李树梓奋笔疾书写下了“祖国山河不容日寇蹂躏,炎黄子孙不容敌人欺侮。我要闯刀山,过火海,我要抛头颅,洒热血,消灭汉奸,击败日寇,捍卫祖国锦绣河山,捍卫炎黄崇高尊严”的豪言壮语,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救国的大潮中去。

    于化虎9岁就给地主放牛,16岁开始给地主扛活当长工。他不甘心永远做牛马,迫切要求翻身得解放。1940年,在赵疃经邹太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胶东军区经常派人到文山后一带开展敌后斗争。1941年麦收过后,独立营在望格庄树岚里开会学习埋雷,于化虎和李树梓被派去学习埋雷技术,并带回两颗地雷。回来后,他们利用手中的地雷结合所学的技术,很快教会了其他民兵如何埋雷。民兵们学会了埋雷,都想一展身手,炸死几个鬼子解解气。但是,敌人是狡猾的,他们一直没有机会下手,只好耐心的等待。

    1943年秋的一天,他们得知驻行村的敌人100多人到河崖、寨头、小纪一带“扫荡”,觉得机会难得,是该把手中的地雷派上用场的时候了,于是李树梓、于化虎和于希水等人率领爆炸组,迅速抢先占领村边的野虎岭。他们根据敌人的行动规律,在山顶、山前巧妙地埋了数颗地雷。伪装完毕,他们立即转移到东山顶,隐蔽在山头的密林中,观察敌人的行动。

    等了好久还没有看到敌人的影子,秋日的阳光晒得民兵们有些倦怠了。下午三点多钟,一个眼尖的民兵看到“扫荡”的敌人从小纪转回来了。“快看,来了!”他显然有些激动。听到他的提醒,大家顿时来了精神,举目望去,果然敌人的队伍远远地向他们所在的位置移动。观察到敌情,大家立即握紧了手中的武器,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敌人刚走上野虎岭便踏响了一颗地雷,四五个日伪军飞上了天。于化虎他们便在山头上大喊“吃西瓜要留下西瓜钱!”敌人慌乱成一团,敌军官吩咐士兵到赵疃下门板抬尸,刚转到前山坡,又踏响了另一颗地雷,又炸死了三个敌人,其余的敌人急忙逃回据点,一个多月没敢出来。

    1943年10月1日,驻行村据点的伪军三中队队长曹云飞带领150多人的队伍到文山后抢掠。敌人来势汹汹,但民兵们毫无惧色。李树梓、于化虎和于希水等带领爆炸组在村外分头埋雷。敌人进村之后,刚想入门下院,进行抢掠。忽然听到背后枪响,冷不丁被吓了一跳。稳住心神之后,曹云飞等人仔细一听,枪声稀稀拉拉,便认为是几个“土八路”挑衅打冷枪。他们心想,借机抓住这几个民兵,回去向太君邀功请赏也不错嘛。于是,曹云飞指挥队伍回马就追,追着追着踏响了路上的一颗地雷。几个伪军死的死伤的伤,队伍一下子乱了套。曹云飞见状恼羞成怒,心想这回非逮住这几个“土八路”不可,他重整队伍,驱赶着人马拼命又追。民兵们好像是在故意嘲弄敌人的无能和愚蠢,他们且战且退,敌人跑得慢,他们就跑得慢,敌人加快了步伐,他们就甩开腿地跑。曹云飞等人渐渐被引入雷区,只听得“轰隆”一声,跑在前面的曹云飞坐骑被炸得血肉模糊,人从马上摔下来也当场毙命。其余的敌人~看队长都完了,顿时作鸟兽散。

    有一次,驻行村的日伪军突然窜到瑞宇北面的几个村子去“扫荡”,当天没有回去。根据以前敌人的出没规律,第二天上午他们势必要回老巢。于是晚上,瑞宇村的民兵们进行研究,决定第二天给敌人来个回头炸。第二天拂晓,民兵副队长于凤鸣带人在村西的大路上埋设了两颗“绊雷”、两颗“拉雷”,然后手扯雷绳,隐藏在附近草丛中。其他民兵在南山头架起土炮,埋伏下来。半个小时过后,“扫荡”的敌人顺着大路返回来了。于凤鸣等敌人走近,猛力一拉,两颗拉雷同时爆炸,炸得敌人人仰马翻。几百个敌人顿时乱了套,东奔西窜,争相逃命。四散奔逃的敌人慌乱之中踏响了附近的两颗绊雷。此时,南山顶上的土枪土炮一齐怒吼起来,喊杀声震天,敌人误以为遇到了八路军主力,哪敢应战。这一战,民兵用地雷毙伤日军三名、伪军五名,并炸死副官和翻译各一名,炸死战马一匹。

    地雷不光是用来对付日伪军的,在对付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行径上同样有效。1943年秋,国民党顽固派阎茂文带领队伍从青岛窜人海阳。9月8日,200多名匪兵进驻大闫家村。进村后,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激起当地村民的强烈愤怒。为了配合胶东军区16团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县武委会命令丛玉奎带领民兵爆炸队前去埋雷炸敌。

    秋天的夜晚,凉风习习,爆炸队员个个精神抖擞、斗志高昂,他们借着朦胧的月光,悄悄潜入大闫家村东头。丛玉奎等人查看四周动静,发现时至深夜,村子里家家户户已经关门上锁,敌人的驻扎地也是悄然无声,看来敌人已失去了戒备。于是,他大手一挥,“开始行动!”众人七手八脚忙活起来。丛玉奎等人娴熟地在敌副官门口和村里场院等处埋下数颗地雷。埋完后,他们悄悄隐退。接着向16团发出信号,随后16团向阎茂文部的敌人发起攻击。睡梦中的敌人听到爆豆般的枪炮声,吓得来不及穿衣服,纷纷夺门而出,结果正好踏响了门口的地雷,敌军官兵七八个人当场倒下。敌人心惊胆战,仓惶迎战,边打边退,退到场院里的草垛旁边,又踩响了一颗地雷,又有两个敌人被炸飞。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敌人支撑不住,连夜西逃。

    那时候,谁埋的地雷一响,全村都高兴。有一个老大爷,因为他儿子三四天没有响雷,就埋怨说:“人家埋的都响了,你埋的怎么不响呢?”许多老大娘干脆要求把雷埋在自家门口,说:“比锁都管用。”

    初期爆炸战连战连捷,鼓舞了全县民兵的斗志。斗争的实践使民兵们认识到:虽然没有洋枪、洋炮,但地雷战可以大显神威。于是,村村都搞地雷战,特别是赵疃、文山后、小滩这三个村的地雷战搞得更是活跃。赵疃以赵守福、赵同伦为首,文山后以于化虎为骨干,小滩的主将是孙玉敏,那时她才是个16岁的小姑娘,但杀起敌人来却俨然一员虎将。她经常只身到五六里外的村庄送情报,还深入虎穴瓦解当汉奸的舅舅张贤斌。她一人教会40多名妇女埋雷。他们热情高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不仅制造出大批石雷,还研究制造出铁雷。威力跟上级发的差不多。于是,地雷战由点到面,普遍展开。起初,地雷战仅在靠近敌人据点的小纪、行村、大山区开展,后来渐及全县,榆山、龙山、磊石、昌水、高家、徐家店等区一些村庄的民兵,也把地雷战成功地运用到反“扫荡”斗争中去。

(五)智斗顽敌

    地雷战广泛开展后,民兵们对地雷的需求大增,供应不足的问题渐渐突显。但是英勇而富有智慧的民兵们不等不靠,自己开动脑筋去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文山后村民兵于化虎、李树梓、于希水、于进湖等爆炸骨干经常聚集在一起,集思广益,共同商讨研究造雷问题。他们经过反复试验,先后研制出了石雷、绊雷等多种雷。最初,文山后的民兵为了对付日伪军轮番“扫荡”,曾试制了几门木头炮。但是,木头毕竟不能当铁用,打不几下就着火了。民兵队长于化虎就发动大家动脑筋想办法。老石匠于振庆见民兵们试制木头炮失败,很想为民兵们帮点忙。

    后来,他在放雷炸石头时受到启发。他心想,把石头凿上窟窿,装上药,用它来炸鬼子不行吗?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找到了于化虎等人,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于化虎一听,高兴地说:“行!土药可以自己碾,石头遍地都是,这是个好办法。”于是,于化虎就带领民兵们制造石雷。他们不怕失败,不怕挫折,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终于用竹筒做成了“拉火管”,造出简便好用、效果理想的“石头拉雷”和“石头绊雷”。此后,赵疃、“五虎村”、栾家、夏泽等村民兵也创造了石雷。

    1943年5月的一天,于化虎带领民兵在大街小巷和房前屋后埋了70多颗石雷,为前来“扫荡”的敌人备下了一道丰盛的大餐,结果一次炸死炸伤敌人17个。区、县武委会表彰了这些村,并且总结推广其经验。很快,一个大搞石雷的热潮就在全县各村掀起。铁雷、石雷并用,威力更大。日伪军走到哪里,地雷就响在哪里,敌人每次“扫荡”均遭杀伤,敌人哀叹:“石头大大的厉害!”因此轻易不敢出动。

    敌人在吃过地雷的苦头后,便挖空心思,想出了一些对付地雷的办法。开始,日军每次出动总是命令伪军在前边寻雷、起雷,民兵们便很快研制出一种“真假子母雷”,就是假雷在上,真雷在下,用线相连,一起假雷,真雷就炸。敌人遭到这种“真假子母雷”的打击后,不敢再起雷了。每次出动,在大队前面派出几个尖兵进行侦察,发现可疑的地方,就用石灰粉在其周围撒个白圈,警告后面的队伍“此处有雷”,以防止他们触雷;或者把写有“雷田”字样的纸条压在那里,后面的大队人马绕过去。遇见了“绊雷”,他们就远远地用铁钩子钩住雷弦,引爆地雷。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了对付敌人扫雷,民兵们发现敌人的这一做法后,就在没有埋雷的大街和道路刨起新土,用石灰洒上白圈或压上写有“雷田”的字条,在标记的旁边或另一条大街和道路上埋设地雷,搞好伪装,迷惑敌人,使敌人真假难辨,照样上当受骗。当敌人发现没有新土的地方埋有地雷的秘密后,民兵们又在新土处埋上地雷,在新土旁插上草人,草人身上写着“打倒日本鬼”的标语,敌人一见,往往会气愤地上前去拔,因此遭雷炸就不可避免了。有一次,敌人出动到文山后,发现路上埋雷的痕迹。于是他们仍然依照旧例,小心的四处查找雷弦,发现雷弦后用铁钩子把雷弦钓好然后猛的一拉,接着急忙卧倒。可是他们不知道这雷是假的,真雷却在敌人卧倒处爆炸了,汉奸队长和几个鬼子一同被炸上了天。还有一次,赵疃的民兵扎了十几个草人,上面贴着“小鬼子,不要动,动一动,要你的命”等字条和宣传标语。赵守福、赵新瑞、赵绍仁等几个爆炸队员,趁着黑夜摸到了日军行村据点的西门外,把草人一个个栽好,在草人的旁边埋上了“连环踏雷”。第二天,敌人发现了这些草人。由于以前吃过苦头,这次看到后,他们怀疑民兵们又是在捣鬼,因此不敢贸然上前拔除。他们先派伪军试探性地用绳子拉倒了一个草人,等了半天,见没有什么动静,就认为没有地雷。于是,他们放心大胆地把绳子一扔,一窝蜂似的扑了上去,七手八脚的胡乱拔起来。谁知忽然间地雷发怒了,一连串“轰隆隆”的巨响掀起的气浪把几个鬼子卷上了天。

    英勇的民兵越战越聪明,他们还研究了一种在地雷腹中自动点火的“慢性自燃雷”。这种“慢性自燃雷”是用镪水做的,到了一定时候会自己爆炸,专门对付敌人起雷。原来在此之前,驻行村据点的敌人想了一个办法,发动伪军起雷,能起出来的就重赏。伪军们见了钱,就像蚊子见了血,都跃跃欲试,整日做着靠起雷发财的美梦。有一次,一伙伪军出来起雷,顺顺利利地起到一个大地雷。想一想能马上拿到重赏,他们高兴得心花怒放,马上带回据点像献宝一样送到日军军官的办公室。鬼子拿到雷正凑在一起研究,忽然轰的一声,地雷爆炸了,把屋子里的敌人炸得粉身碎骨。总之,敌人一出动,到处都可以碰到地雷。地头上有地雷,瓜园田里有地雷,草垛里有地雷……地雷到处开花,炸得敌人晕头转向。在与狡猾敌人的不断战斗中,民兵们的埋雷技术和地雷战术也不断获得改进和提高。文山后民兵的“飞行爆炸”,就是“不见鬼子不挂弦”,单等见到敌人的影子,才迅速埋雷,它克服了埋雷等敌人这种固定爆炸方法的比较被动的缺陷,出敌不意,屡获成功。一次,1000多日伪军分兵两路气势汹汹地向文山后扑去。敌人刚一出动,负责监视敌人动向的民兵便把消息告诉了文山后,文山后的民兵获知了消息后,便提前做了应战准备。尽管敌人人多势众,但民兵于进江和伙伴们毫无惧色,不慌不忙,沉着应战。敌人的先头便衣到了村头,他们先把便衣让进村,等瞅准了敌人大队要走的路线后,他们迅速地把地雷埋在一条通街的大路上。然后,他们利用自己熟知地形的优势,走街串巷,飞进西沟,又从西沟转到东沟,绕到敌人身后。两路敌人刚到村头,地雷就“轰隆隆”地炸响了,五六个敌人应声倒下。敌人乱了阵脚,慌乱中急忙往回折,沿着河边向东走,结果正好踏响了于进江他们刚埋好的地雷。这一次,敌人共中了于进江他们埋设的七颗“飞行雷”,抬着三四十具尸体回了据点。民兵们还在雷坑里埋上石子、铜钱、碎锅铁之类的东西,大大增强了杀伤力。赵疃的民兵还创造了空中绊雷,专炸敌人的指挥官和骑兵。地雷品种由拉雷、踏雷、绊雷发展到夹子雷、梅花雷、头发丝雷、真假子母雷、丁字雷、水雷、标语雷、飞行雷等30多种。埋雷方法也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使敌人防不胜防。由预埋待炸发展到飞行爆炸,由单一布雷发展到大摆地雷阵。一旦得到敌人出动的情报,民兵们就提前做好准备:大小路口、山坡、树林,河套、瓜田、菜园、门阶下、水桶底、箱子里……到处是地雷,敌人走到哪里哪里响。战争实践不断增长人们的才干,使人们从战争中逐步学会了战争。随着斗争的深入,民兵们的爆炸战步步升级,由原来的点线爆炸发展到面上爆炸,由一面爆炸发展到全面开花,并把地雷战同麻雀战有机结合起来,紧密配合主力部队,更有力地打击敌人。

    一天上午,驻行村据点的200多名日伪军窜到小纪区,在小纪村住下来不走了。看样子敌人企图在这里修筑工事,安设据点。哪能随便让敌人的阴谋得逞呢?当天夜里,小纪村便组织民兵到村头骚扰敌人,民兵们东放一枪西放一枪,敌人出来他们就跑,敌人回去了他们又回来打枪,就这样使敌人穷于应付,折腾得敌人一夜不得安宁。第二天上午,小纪区调集五个联防队的几百名民兵,配合主力部队,决定要把鬼子赶走。早饭后,纪斌带领三个联防队的民兵先在小纪北山山脚下埋设了地雷,然后留下麻雀组诱敌,其余的民兵都转移到东北口子,架起四门土炮,埋伏下来。另外两个联防队的民兵和八路军5支队16团侦察连一起,运动到小纪北山的西北山头,也埋伏下来。八九点钟的时间,麻雀组的民兵东一枪,西一枪,打打停停,边打边走,被骚扰了一夜的敌人有些恼怒了,他们穷追不舍,结果正好被民兵们引进了雷区。“轰轰”几声巨响,七八个敌人倒下了。敌人更加气恼,像发了疯一样,向东北口子发起攻击。哪知正中了民兵们的计谋,山上民兵们的土枪、土炮一起怒吼了起来,敌人被打得抬不起头来。敌人见势不妙,调转屁股,要抢占西北的山头。哪知,八路军主力和民兵早已在这里等候多时了。他们刚刚爬到半山腰,就被一阵钢枪、手榴弹打得滚下山来。就这样敌人的进攻接连受挫,损伤严重,他们哪还敢恋战,急忙撤退。下午,他们抬着死尸和伤兵狼狈逃回了行村。敌人企图在小纪建据点的阴谋彻底破产了。

    后来,敌人想出了毒辣手段。他们从驻地附近村庄抢来一些牲口,抓来一些老百姓。敌人用牲口拖着木耙开道,或者强迫群众走在前面踏雷开路,他们自己的队伍则在后面远远地跟着。他们认为这样既能保住性命,又能抢到粮食。敌人心里想,这回看你还敢不敢再炸。民兵们见状又气又急,为了不伤害群众,只得强压怒火,放敌人过去。敌人的阴谋暂时得逞了,他们简直有些忘乎所以。第二天,敌人又故技重施。正当他们趾高气扬、放心大胆地跟在开路的群众后面走路时,忽然脚底下响起了炸雷。他们哪知民兵们连夜发明出一种“长藤雷”,把引爆索线加长,等前面的群众或牲口安全走过以后,埋伏在旁边的民兵迅速扯动长线,使地雷专在敌人脚下开花,炸得敌人血肉横飞,敌人的“绝招”不灵了。后来,敌人挨炸实在是挨怕了,他们知道大街大路很容易被民兵埋地雷、设埋伏,因此他们不敢走大街和大路,专走小路和村边的庄稼地。敌人这一招果然得了一阵便宜,但是纸里包不住火,民兵们很快就发现了,于是就把地雷埋在小路和庄稼地里。鬼子又想出一个花招,对他们要走的路,一段一段地用望远镜观察,发现破绽就起雷。民兵们马上研制出一种“马尾雷”,雷弦细如马尾,不到跟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蛛丝马迹,任敌人的望远镜再先进,这时也派不上用场了。

    敌人连遭地雷轰炸,兵力损伤很大。为了苟延残喘,便将外围的日伪军全部集中到行村据点。兵力约有八个中队,其中日军一个中队单独驻在西寺,控制七个伪军中队。对其占领区以“清乡”为主,实行保甲制和“连坐法”,清理内部“不稳分子”;实行奴化教育,强化其反动统治,强迫群众建立伪自卫团为其站岗放哨,传送情报;驱使群众在据点四周筑起高墙,墙内墙外堆起一米多厚的黄土(防我军民贴炸药),围墙下挖两米多深的封锁沟,封锁沟外边拉上三道挂着铃铛的铁丝网,然后龟缩在据点里。

    敌人龟缩在据点里,吃喝拉撒全在里面,饮食给养便强迫周围的群众往里面送。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等人深入到东山、朋化庄、南泊子等村,向群众宣传抗日的道理,传授埋雷方法,同当地民兵一起切断敌人的供给,并组织他们建立武装。据点里的敌人眼看坐吃山空,只好向青岛的日军总部求援,总部便派人用汽车从青岛远远的运粮过来,赵守福、于化虎等人就在敌人车队必经的青威公路上埋下丁子雷炸汽车。最初,民兵们并没有发现敌人有从青岛方向运粮的迹象。因为饱受地雷轰炸之苦的敌人也变得日趋狡猾,他们不露声色,知道白天目标太大,便想方设法夜里偷运。但是,汽车的轰鸣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更加清晰。没过多久,青威公路两侧村庄的民兵们便探知了这个“秘密”。哪能让敌人从自己眼皮底下把粮食运过去!于是,民兵们针锋相对,决定用地雷对付敌人的运粮队。

    一天夜晚,斑驳的云彩遮住了月亮的半个脸,月光惨淡地把自己的身影洒落在青威公路上,除了草丛中不知名的虫儿的叫声外,四周一片静寂。此时,赵疃和文山后的民兵们已经在路边埋伏了很久,秋夜的蚊虫依然是那样肆虐,民兵们露在外面的脸和手臂成了他们用餐的理想场所,但是英勇的民兵们还是耐心地等待。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还没有看到敌人车队的踪影。

    “敌人今晚是不是不运粮了?”一个民兵小声嘀咕道。他显然有点耐不住性子了。

    “听!什么声音?”旁边的一个伙伴用胳膊肘捣了他一下。

    话音刚落,顿时周围又恢复了寂静。他们竖耳倾听,从公路的远方隐隐传来了汽车的马达声。大家一时又来了精神。想一想自己亲手埋下的地雷要掀翻小鬼子的汽车,哪能不兴奋呢!

    马达的轰鸣声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终于,四辆汽车组成的汽车队跃人民兵们的眼帘。第一辆汽车的车轮刚刚轧进雷区,只听“轰隆”一声就瘫痪在那里。车上押粮的敌人猝不及防被爆炸的气浪掀了下来。后面的汽车见势不妙,掉过头去想逃。埋伏在路旁的民兵们冲上前去一阵土枪土炮,把押车的敌人打得落荒而逃,汽车也全然不顾了。民兵们一拥而上,从车上卸下大米、白面和罐头之类的食品,作为战利品全部上交了区委会。公路不行,敌人又改从海上运粮。敌人轮船的靠岸地点选择在何家以南的海岸,其实那儿并没有码头。船无法靠岸,日军便叫伪军下水扛粮。赵守福、于化虎他们通过调查摸清了敌人下水扛粮的往返路线,为了让敌人把粮食送上门,便提前把水雷下在敌人返回的路上,敌人下水的时候平安无事,等他们扛着粮食靠近岸边,水下的连环雷一起爆炸,敌人倒毙在水中,粮食都送到门口了。

    以后敌人又改用飞机投运,但是狼多肉少,那么多的敌人哪能顾得过来?所以,飞机只往驻西寺的日军那边投,而伪军们却干瞪眼捞不着。但是飞机飞低了怕民兵打,只好高空投,但高空投又投不准,投了三次只投进西寺一包罐头,结果把大部分粮食投到了据点的围墙外边,成了送民兵的慰劳品。就这样,不管敌人从陆路、海上,还是空中都无法向据点运送粮食。

(六)特殊宴席

    进入1945年,抗战胜利的曙光已经就在眼前了。盘踞胶东腹地的日伪军明知自己大势已去,虽然惶惶不可终日,但他们困兽犹斗,继续做垂死挣扎,试图挽救他们垂死的命运。为了打通海莱、青威公路,保住他们的海陆退路,敌人妄图重新控制海阳沿海一线。1945年5月上旬,青岛日军总部纠集了日伪军3000余人,分南北两路,重新占据了盆子山区。在中共海阳县委的领导下,海阳民兵全力配合主力部队,大摆地雷宴,对敌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地雷爆炸战,并取得了重大胜利。

    在大摆“地雷宴”活动中,整个盆子山区共炸死炸伤日伪军1000多人,战斗中涌现出许多模范集体和英雄个人。小滩、文山后、赵疃、  “五虎村”、小纪、叶家、孙家夼、夼里、栾家等村,“地雷宴”摆得很成功,其中文山后、赵疃、小滩三个村,被誉为“胶东模范爆炸村”。从5月10日到6月17日,这三个村埋下的地雷就爆炸近40次,炸响地雷120多颗,炸死炸伤敌人300多人。

    盆子山战斗区包括行村、大山所、小纪、磊石等行政区,面积有几百平方公里。敌人窜到这里以后,除重新侵占行村之外,还在何家、索格庄、野口、孙家夼、夼里等地安了据点,并在南北长50余里的60多个村庄疯狂地实行“三光”政策,不断进行“扫荡”和“清剿”,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简直是猖狂到了极点。

    可是英勇的海阳人民不可侮!敌人的疯狂反扑不但没有吓倒海阳人民,反而更加激起了海阳人民无比的仇恨和激烈的反抗。在中共海阳县委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全县人民紧急动员起来,群众有组织的进行转移,坚壁清野,县、区成立战斗指挥部,划分战斗区域,配合主力部队,开展麻雀战和地雷战,各自包打一方。全县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决心彻底打败狗急跳墙的日本侵略者覆灭前的最后的一跳。

    5月25日起,日伪军开始在孙家夼、夼里安设据点。据点的敌人每天白天派一个班到黄山顶放哨,晚上撤回据点。哨兵负责监视沿海一带村庄民兵的活动,以便伺机袭击、“扫荡”,对民兵活动和群众安全威胁很大。对于镶嵌在自己周围的这颗眼中钉、肉中刺,民兵和群众都恨之入骨,大山区民兵决心除掉它。大山区作战指挥部抽调叶家、修家、代格庄、槐家泊等几个村的20多名爆炸能手,由区武委会主任于东山率领,组成临时爆炸队。一天晚上,他们携带地雷,偷偷摸上黄山顶。山顶上敌人临时搭建了个棚子,还有一张破桌子、几条破板凳,放哨的敌人就在这里值班。于东山先在桌子底下挖了个洞,把一颗大地雷埋进去,然后把雷弦挂在旁边的板凳上。其他人在棚子周围也布好了雷。伪装完毕,大家安全撤下山来。第二天,敌人上山放哨。来到棚子里,敌班长拉过板凳刚想坐下,桌子底下的大地雷便发怒了。“轰隆”一声,敌班长当场毙命,其他的几个敌人也被掀翻在地。其余的敌人混乱中又踏响了周围的地雷,一个班的兵力伤亡过半。剩下的敌人慌忙逃下山去。但是,挨了这次炸之后,日伪军仍不肯放弃山头要地,继续派兵上山放哨观望。民兵们便夜夜上山埋设地雷,敌人天天挨炸,死伤累累,最终不得不放弃。

    夼里和孙家夼距文山后,一个二里,一个四里。日军在夼里和孙家夼安上据点之后,进出都要经过文山后。麦收之前,盘踞在索格庄的敌人遭到八路军主力部队的猛烈打击,溃不成军。1945年5月26日下午,驻索格庄据点日伪军600余人,分兵三路,要南撤到夼里和孙家夼据点。文山后的民兵在于化虎的带领下,正确分析判断出敌人的逃跑路线,迅速在敌人经过的路口上预先密布了20多颗地雷。第二天便有200多伪军窜到文山后村西,一连踏响三颗地雷,敌人被吓懵了,不敢挪步。正当这部分伪军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200多个日本兵从瑞宇那边窜来,一见伪军被吓成这副模样。为首的日本军官气得吹胡子瞪眼,“巴格!死了死了的!”一边骂一边命令伪军跟他们一起向村北绕。伪军无可奈何,只好战战兢兢地跟着日军走。敌人浩浩荡荡的队伍刚到村西北角,也不知是谁又踏响了一颗地雷,一死两伤。绕到村北,又有雷响。转到村东北,又遭雷炸。敌人无奈只好挪到村东停下。晚到的200多敌人,又在河边接连踏响“连环雷”,死伤甚重。一股敌人见势不妙转而向村南迂回逃走,又遭到地雷轰炸,他们不敢乱窜,只得顺原路返回。稍后,村西北的敌哨兵踏响石雷,也不敢乱动。敌军四面皆雷,进退两难,只得抬着40多个死伤者,绕路逃到夼里和孙家夼据点。这一次,文山后民兵创造了“三路敌军陷雷阵”的精彩战例。

    6月的一天中午,日伪军集中一个营的兵力袭击报复文山后村。敌人大兵压境,民兵队长于化虎临危不惧从容应对。他一面派人向附近的部队报告,请求部队支援;一面带人在河套地区布下地雷阵,然后他指挥麻雀组的民兵用土枪、土炮把敌人诱向河套的地雷区。麻雀组的民兵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边打边退,敌人对民兵狂追不止,被引入雷区,炸得敌人懵头转向,扭头向西南方向的山上爬,没想到被埋伏在那里的八路军5支队16团所狙击,敌人不得不逼上野虎山,又遭到县独立营的袭击,向东北选窜,被埋伏在那里的文山后民兵打了回来。当敌人第二次被挤进河套时,地雷接连不断地开了花,日伪军死伤70多人,被民兵俘虏30多人。

    小滩村在行村的西面,两村相距5里之遥。小滩村的民兵惩罚敌人更有绝招。他们在青威公路上把敌人必经的石桥加以改造,使每块桥石的间隔加宽,走起来格外费力,然后把地雷埋在桥头上,民兵躲在一旁牵线待炸。5月中旬的一天,一长串日伪军“扫荡”经过石桥。因为桥石的间距加宽了,前边的敌人蹦蹦达达走得很慢,后边的拥挤在桥头上急得“叽里哇啦”直叫。民兵们见敌人都拥挤在一起,机会难得,便急忙拉动雷弦,顿时地雷在人群中发威了,这颗地雷创造了炸死炸伤九个敌人的纪录。

    在孙玉敏等人的带领下,小滩的民兵多次请敌人赴“地雷宴”,其中“水雷炸敌”是一大创造。日伪军在多次吃了地雷的苦头后,不敢轻易走大路。小滩村南有一条河,是驻行村日伪军到莱阳穴坊据点的必经之地。敌人为了躲避地雷,便在河中趟水走。最初敌人果然侥幸躲过地雷轰炸,但时间长了,就被小滩村民兵发现了。民兵们决定趁敌人送上门的好机会,来个水中炸敌。于是,孙藻训、孙玉敏、孙春旭等人抓紧时间赶做了九颗水雷(用葫芦衬上防潮物件,装上地雷,合缝处用“船泥”封严),瞅准敌人将到之时,迅速将水雷埋在河里。日伪军涉水过河,轻车熟路,。他们丝毫没有防备,结果九颗水雷全部爆炸,敌人死伤惨重。有一次,小滩的民兵获悉驻行村的敌人向西出动去“扫荡”。他们在日伪军必经的路上,隔三叉五地埋下地雷。敌人走到那里,五步一炸,十步一响,吓得不敢轻易挪步,整整一个上午,才走了5里路。还有一次,敌人由青岛经海路运来一批粮食和物资。夜里,孙玉敏和孙藻训等七人,偷偷地飞行到村西南青威公路与一港流交叉处,在石条便桥的两头及路的中央和两侧埋上了七颗地雷。第二天,行村的敌人到海边去搬运物资,被炸死炸伤13人。

    夏收时节到了,金黄的麦子成熟了,硕大而饱满的麦穗让敌人馋得红了眼,他们不由得蠢蠢欲动,时刻准备着抢夺人民劳动的果实。与此同时,针对敌人的贪婪用心,民兵们也做好了保收抢收的准备。赵疃、文山后等村的民兵联合起来,住村的部队也赶来帮忙,大家准备一起抢收小麦。傍晚时分,各路人马人山人海地涌进村边的麦田里。敌人看到这种阵势,误以为是来打他们的,吓得拉起“兔子腿”跑到南山上。敌人这一跑,正好给老百姓抢收麦子留下了空隙。民兵们分兵把口,个个荷枪实弹,精神抖擞地担任警戒任务,掩护老百姓抢收地里的麦子。老百姓则人人干劲十足,男女老少齐上阵,他们不停地挥舞镰刀,连脸上的汗水都顾不得擦一下,互相之间仿佛憋足了劲儿在搞一场劳动竞赛。在民兵们和老百姓的共同努力下,一夜之间,“无人区”的麦子被抢了个一千二净,全部搬到临村脱粒藏好。第二天,敌人跑回来一看,满地只剩下麦茬子,气得干瞪眼喘粗气。

    麦收期间下了一场雨,民兵们怕埋在地里的地雷受潮失效,就起出来搬到北山上晾晒。敌人发现后,趁机对赵疃进行了一次偷袭,民兵们猝不及防,结果被敌人抢去大批财物,人员也有一定伤亡。民兵们义愤填膺,吃一堑,长一智,他们决定借机惩治一下小鬼子。爆炸组长赵同伦说:“鬼子趁雨后对咱们搞突袭,咱要将计就计,想个对策整治他!”一天大雨刚停,赵同伦便指挥爆炸组大摆地雷阵。他们先在路面上布下三组“胶皮连环雷”,每组拴上三颗大号地雷;在路两侧埋上“踩雷”、“绊雷”、“夹子雷”等100多个。为了迷惑敌人,他们故意在村头留下几个雷坑。村东头一户人家的大门敞开着,他们便把门反扣上,在门里边拴上一个大号地雷,菜园地里长着土豆,他们在最大一颗根部也埋下地雷。接着,民兵们用水把整个雷区喷洒一遍,不留半点痕迹。与此同时,麻雀组的民兵把整个村庄的大街小巷堆积的黄泥、粪土扬了个遍,把整个村庄的大街小巷弄得松土蓬蓬,好像到处都是新埋的雷迹,给敌人摆下了“迷魂阵”。中午时分,雨后偷袭占过便宜的敌人又向赵疃扑来,他们探头探脑地走进村北头,看到到处埋有“地雷”,便朝村东头走来。几个敌人见有一户人家反扣着门,想进去抢东西,哪知一推门便“轰”地一声被炸飞了。另有几个到菜园里拔土豆的敌人,也被炸倒。日军官见势不妙,慌忙命令队伍撤退,刚走不远,“轰!轰!轰!”三声巨响,黑云腾空而起,路当中的连环雷又响了,炸得敌人倒下一大片。剩下的敌人左躲右闪,慌不择路又踏响路两旁的地雷。最后,敌人一无所获,反倒碰了颗铁钉子,只得丢下尸体和伤兵落荒而逃。

    敌人到处挨炸,只得把兵力收缩到夼里、孙家夼、索格庄和野口等几个主要据点,并在盆子山、黄山、索格庄南山、野口西山等山头构筑工事,设置鹿砦,妄图凭险扼守,继续控制海莱、青威公路和沿海一带。

    根据形势的发展,7月下旬,海阳县委和武装部在高家村召开全县民兵英雄和模范大会。会议号召广大民兵,“向敌人展开主动进攻,把鬼子赶出盆子山区”。

    会后,民兵的爆炸战迅速发展到敌人据点的周围以至内部。在这场主动进攻战中,“五虎村”和小纪村的民兵负责包炸索格庄和野口据点及附近山头,文山后、孙家夼、夼里村的民兵包炸孙家夼和夼里据点,叶家村民兵包炸黄山,赵疃民兵包炸盆子山,其他村子的民兵积极配合。同时,还抽调了部分爆炸能手,组成一支战斗力很强的爆炸队,作为机动力量。

    盆子山在赵疃的东南面,相距3里路。日军重新占领盆子山区后,就在山上修筑工事。山下是日军的夼里据点。敌人害怕挨打,白天到山上施工、放哨,晚上龟缩在据点里。赵疃民兵抓住敌人这个活动规律,民兵队长赵同伦毅然提出“包打盆子山”的口号。

    6月25日夜,天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整个天地笼罩在一片黑暗和湿漉之中,空气之中又弥漫着一种燥热,让人有些感到窒息。此时,赵疃的民兵正在有条不紊地做出发前的最后准备……10点左右,赵同伦一声令下:“出发!”赵同伦、赵绍云和赵新瑞等几个优秀的爆炸手,携带着五颗地雷,悄悄地向盆子山上摸去。

    到了半山腰,他们先在敌人上山的路上埋了两个“封山雷”。快到山顶时,一道石头围墙凸现在众人面前,他们摸近了一看,围墙里是敌人挖的掩体,掩体四周用松树枝子布满了鹿砦。他们小心翼翼地拨弄开鹿砦,然后翻进围墙,来到掩体里面,把剩下的三颗地雷埋在敌人的掩体里。第二天,敌人又到山上施工。走到半山腰,两颗“封山雷”炸响了,几个敌人被炸死炸伤。其余的惊魂未定,远远地绕道赶到施工地点。刚进了掩体,地雷爆炸的气浪又掀翻了好几个。

    这五颗地雷,只是赵疃民兵上演的一个小插曲。第二天晚上,民兵爆炸队要对盆子山进行大爆炸。附近的民兵配合行动,负责警戒,严密监视夼里据点的日军。夜幕刚刚降下,山村里已亮起星星点点的油灯。此时,赵同伦、叶洪福等13名爆炸队员,每人携带四五颗地雷,开始向盆子山运动。当民兵们快要接近山顶时,忽然看见周围墙边模模糊糊地立着一个人。众人冷不丁吓了一跳,他们以为是敌人的哨兵,赶紧隐藏在旁边的树丛之中。但是,观察了一会儿,不见任何动静。众人起疑,他们悄悄向“哨兵”聚拢过去。摸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个草人,身上穿着鬼子抢来的女人衣服。众人不觉哑然失笑,小鬼子还会搞这一套!他们向四周一看,在不远的地方,还有三个这样的“哨兵”。民兵们再也不去理它。他们在敌人的掩体和常走的道路上,迅速埋好地雷。

    最后还剩下五颗地雷,总不能带回去吧!他们便又摸上了小盆子山东面的小山头,把其中四个地雷埋在敌人的掩体里。山顶上有个大席棚,可以坐开七八十个人,里面乱七八糟地放着一堆煤,还有一个风箱和一个打铁用的小火炉。这个棚子是敌人打造和修理工具的地方,也是敌人休息时打牌和闲扯的场所。赵同伦看了看,“嗯,这是个放地雷的好地方!”他把最后一个10多斤重的大地雷埋在煤堆里,雷弦系在风箱的拉手上。一切布置停当,他们迅速撤下山来。

    第二天上午8点钟左右,大小盆子山像放焰火一样,一股烟柱,紧跟着一声巨响,浓烟滚滚,爆炸声不断。不一会儿,两个山头就被烟尘罩住了,只听到地雷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快到中午时,“轰隆”一声震天巨响,那个大个的“风箱雷”爆炸了。山顶上的席棚被炸塌着了火,顿时烈焰飞腾,火苗子窜起一丈多高。

(七)远征爆炸队

  、’海阳的地雷战炸出了海阳人的气势,炸出了他们坚信抗战必胜的决心。到了抗战后期,海阳地雷战已是远近闻名,成为威震敌胆的杀手锏,海阳民兵的活动范围再也不仅仅局限于海阳县。1943年至1945年,海阳民兵奉上级命令,多次组织远征爆炸队,配合部队作战,为当地民兵和部队培训爆炸手。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布整个胶东,走到哪里,他们就把地雷战的火种散播到哪里。1943年冬,赵守福、于化虎、赵同伦和栾恒月等60多人,开始组建胶东爆炸队,随后爆炸队开赴莱阳,布雷于莱阳城外,被地雷吓破胆的敌人被封锁得不敢出动。同年,海阳县武委会主任栾晋阶等,在小纪区笤帚夼村集合民兵50多人,夜入莱阳五尺渡,袭击赵保原的联络点,俘虏敌人六人。撤离时在敌联络点附近布下地雷,后全被敌人踏响,敌人死伤惨重。

    1944年10月,于化虎奉命率领五人爆炸队,赴烟(台)潍(县)线开展地雷战,历时四个多月。他们在黄县(今龙口市)、蓬莱一带,教会1000多名民兵埋地雷;于化虎等一次在蓬莱城附近埋雷20多颗,毙伤日伪军28人。

    1945年1月,胶东区武委会于凤鸣带领四人爆炸组,到蓬莱县执行任务。10余天中,教部队、民兵600多人学会爆炸技术;并布雷于敌大辛店据点周围,毙伤敌军40多人,受到胶东区武委会的通令嘉奖。

    1945年5月初,赵同伦受胶东区委派遣,带领赵炳昆等5名爆炸队员,扛着军区授予的“胶东远征爆炸队”大旗,到胶济铁路沿线的蓝村一带,配合南海独立团作战,并向部队干部战士传授爆炸技术。并同部队一起试验,用地雷加炸药爆破敌人铁路,连续三次,炸毁铁路50多米,致使敌人的铁路运输长期中断。

    1945年5月6日晚,得知各路日伪军集结莱阳城,赵守福奉命带领远征爆炸队,奔赴莱阳城及东岘河,埋设地雷20多颗。次日,敌人踏响地雷,毙伤24人。


相关链接:海阳的“铁西瓜”(上篇)

你的回应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