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冀鲁豫、冀南两行政区

       所辖现山东省津浦铁路以西地区的行政区划冀鲁豫边区西起平汉铁路与太行区相接,东抵津浦铁路与山东省相连,北隔漳河、徒骇河与冀南区相望,南达陇海铁路(一度越过陇海路)与豫皖苏相邻。该边区作为政区经历多次变化,有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

  1940年4月建立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始有冀鲁豫地区名(抗日战争爆发前曾有直鲁豫的称谓)。1941年1月成立冀鲁豫边区行政主任公署,始作为政区名,这时的冀鲁豫边区为与后来扩大了的冀鲁豫相区别,亦称小冀鲁豫,辖直南、豫北、鲁西南三个专区。同年7月与鲁西行政区合并,但湖西专区仍属山东省。合并以后仍称冀鲁豫边区,隶属于同时成立的晋冀鲁豫边区,下辖七个专区和一个专区级办事处,其中属今山东省辖区的有第一(泰西)、二(运西)、三(鲁西北)、四(运东)、七(鲁西南)等五个专区和巨南五县联合办事处。同年9月晋冀鲁豫边区改为不以地名、而以序号命名各专区,上述冀鲁豫边区中今属山东省的几个专区依序编为晋冀鲁豫边区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专区。1942年7月在泰西、运东、运西三专区结合部设一个新专区,为晋冀鲁豫边区第二十三专区。同年10月湖西专区亦划归冀鲁豫边区。同年12月调整行政区划,由原辖八个专区合并为六个,其中第二十三专区撤销,并入第十七专区。八个专区中属于今山东省者有第十六(泰运) 、十七(运西)、十八(鲁西北)、二十(鲁西南)、二十一(湖西)等五个专区。1944年8月各专区专名仍恢复以“冀鲁豫”加序号命名,原晋冀鲁豫第十六、十七、十八、二十、二十一等五个专区,依次命名为冀鲁豫第一、八、七、十、十一专区。1945年5月(一说4月)冀鲁豫边区一度与冀南行政区合并(早自1944年6月两行署就开始合署办公) 。这时的冀鲁豫边区范围达到最大。1945年10月原冀鲁豫边区与原冀南行政区仍然分置,原辖区不变。

   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鲁西南专区

   1941年5月设立,为冀鲁豫第三专区。同年7月随鲁西区与冀鲁豫边区的合并,排序为冀鲁豫第七专区。同年9月改称晋冀鲁豫边区第二十二专区,先后辖菏 泽、曹县、定陶、东明、东垣、南华、考城(今属河南) 等县及曹东南抗日办事处(县级)。194 2年12月改称晋冀鲁豫边区第二十专区,辖菏泽、南华、齐滨、曹(南)县、成(武)曹、定陶、东明、东(明) (长)垣及今属河南省的考城、民权等县。1944年8月改称冀鲁豫第十专区,辖县增加了一个今属河南省的虞城县,余无变化。

  (二)泰西专区

   1939年底设立,初属泰西行政区,1941年7月鲁西与冀鲁豫两区合并后改为冀鲁豫第一专区。辖泰安(津浦铁路以西部分)、肥城、长清、河西(长清县 黄河以西部分)、平阴、汶南、宁阳等县。同年9月改称冀鲁豫边区第十六专区。1942年12月与运东专区合并设立泰运专区。

  (三)运东专区

  1940年4月设立,为鲁西行政区第四专区。1941年7月改称冀鲁豫第四专区,同年9月改称晋冀鲁豫边区第十九专区。辖县与属鲁西区时相同。1942年12月与泰西专区合并为泰运专区。

  (四)泰运专区

   1942年12月(一说1943年初)由泰西和运东两专区合并设立。为晋冀鲁豫边区第十六专区。1945年5月冀鲁豫与冀南两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边区 时,排序为冀鲁豫第一专区,又称泰运专区。辖泰山以西、运河以东各县、泰安 (津浦路西) 、肥城、长清(原长清黄河以西部分)、峰山(原长清黄河以东部分)、平阴、宁阳、筑先(聊城)、阳谷、东阿、阿东(1943年春与平阴合并为平阿县)、茌 平、齐(河)禹(城)、博平、清平(1943年划归冀南行政区第七专区)等县。

  (五)运西专区

  1940年4月设立, 原属鲁西行政区。1941年7月改为冀鲁豫第二专区。辖郓城、鄄城、巨(野) 菏(泽)、郓南、昆山、汶上、寿张和今属河南省的濮、范等县。同年9月改为晋冀鲁豫第十七专区。1942年12月撤销晋冀鲁豫第二十三专区(昆[山]张 [秋]专区),并入第十七专区。1944年1月第十八(鲁西北)专区撤销,辖县大部并入第十七专区。在第十七专区存在期间先后辖有昆山、郓城、鄄城、临 泽、汶上、东平、寿张、张秋、观城等县和鄄西办事处以及今属河南省的昆吾、清丰、尚和、濮县、范县等。1944年8月晋冀鲁豫第十七专区改为冀鲁豫第八专 区,辖昆山、南旺、郓城、鄄城、郓(城)巨野)、临泽、南华、观城、南峰、寿张、张秋、汶上、东平等县及上述今属河南省的五个县。同年12月在第八专区之 下设立两个办事处分别代表专署领导一部分县。第一办事处以同年6月组建的昆张东汶寿五县办事处为基础,辖昆山、张秋、东平、汶上、寿张、南旺等六县;第二 办事处辖临泽、郓巨、南华等县。

  (六)昆(山)张(秋)专区

  1942年7月设立,为晋冀鲁豫边区第二十三专区,辖昆山、张秋、东平、汶上、寿张等五县。同年12月撤销,并入运西专区。

  (七)鲁西北专区

   1940年4月设立,原属鲁西行政区。1941年7月鲁西与冀鲁豫两区合并后,改为冀鲁豫第三专区。同年9月改称晋冀鲁豫边区第十八专区。1943年7 月划归冀南行政区。1945年5月(一说4月)冀南行政区与冀鲁豫边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边区,鲁西北专区为冀鲁豫第七专区。该专区先后辖冠县、莘县、莘朝 (城)、朝城、观城、朝(城)北、聊西、馆陶、邱县、临清、卫东、南峰、冠堂(邑)边、清平、元城、永智等县和县级办事处。

  (八)湖西专区

   1940年7月设立。1942年10月划归冀鲁豫边区。同年12月排序为晋冀鲁豫边区第二十一专区。1943年1月巨(野) 菏(泽)金(乡)嘉(祥)成(武)五县联合办事处及其所辖五县划归该专区,但五县联办之建制依然保留。1944年8月改称冀鲁豫第十一专区,辖单县、金曹 (原曹芳办事处改建)、临河(原单西南办事处改建)、巨野、成武、金巨、嘉祥、鱼台、济宁等县及今属江苏省的丰县、沛县、沛铜、华山、今属安徽省的砀山等 县。

  (九)巨(野)南办事处

  最早始于1939年7月在巨野、定陶、成武、嘉祥、菏泽等县毗邻地区建立的准政权机构巨 菏金定成五县边抗日总动员委员会。该机构在湖西“肃托”事件中解体。后于1941年2月在巨野、菏泽、金乡、嘉祥、成武五县毗邻地区设立巨菏金嘉成五县联 合办事处,同年7月划归冀鲁豫行政区,下辖巨野、成武、嘉祥、金(乡)巨(野)等县。1943年1月成建制地划归湖西专区。

  (十)冀南第六(卫东、运东)专区

   原为中共鲁西区党委第五(卫东) 地委所辖区域,但当时未设立专区。1939年1月成立中共鲁西区鲁西北特委,同年春夏间改建为中共鲁西区第三地委,同年11月改称卫东地委(卫东,系指卫 运河以东)。1940年春改称鲁西第五地委,但仍习称卫东地委。是年底,该地区抗日斗争形势日趋恶化,与鲁西区党委联系甚不为便,因而由中共中央北方局批 准于1941年1月将该地委划归中共冀南区党委领导。1941年3月始设卫东专区(一说称冀南行政区运东专区),下辖高唐、恩县、平原、夏津、禹城、武 城、清河等县。同年11月,卫东专区撤销,禹城县划归冀鲁豫第四专区外,其余各县划归冀南第六专区。1943年9月冀南第六专区于恩县设(卫) 运(河)东办事处,辖高唐、夏津、平原、恩县等四县。1944年5月运东办事处撤销,所辖四县复归冀南第六专区。

  附记:原属山东省的馆陶、邱县、临清等三县于1940年5月划归冀南行政区,临清属冀南第四专区,其余2县属冀南第三专区。

没有补充

按投票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