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抗日根据地经典事件述说(上篇)/陈青

含山 发表于2023-06-25 22:14:21

鲁西,指的是津浦铁路以西,济宁、菏泽公路以北地区。黄河将其分为南北地区。黄河以南,以运河为界又分为运河西、泰山西两部分;黄河以北,划分为鲁西北、运河东南两部分。

 

1-1.jpg

鲁西抗日根据地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后并入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中共山东党组织即同国民党第六行政区督察专员范筑先团结合作,坚持抗日武装斗争,创建抗日根据地。

1939年3月初,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开进,为巩固鲁西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7月间,留在鲁西的部队发展扩编为一一五师独立旅,杨勇任旅长。接着,又争取汶上县伪军反正,使运河西和泰西连成一片。1940年4月,成立了鲁西军区,杨勇任司令员,肖华任政治委员,同时成立鲁西行政主任公署,将第五支队与第六支队合编为运河支队;将原独立旅第一、二团与游击第八支队合编为黄河支队,统一了鲁西地区的军事、行政领导。至此,鲁西地区的运西、泰西、鲁西北和运东连成一片,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1941年,为加强鲁西区和冀鲁豫边区的军事指挥,7月,鲁西区合并于冀鲁豫区。归属晋冀鲁豫边区。 

鲁西抗日根据地创立的时间最早,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根据地存在时间又很短,但是,它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不容小觑。正如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副会长黎小弟所指出的:“鲁西根据地也是山东省委重点抓的地区,恢复党组织、派张霖之去领导,与范筑先合作统一战线,搞武装,打下很好的基础。体现了山东的贡献,与山东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鲁西根据地从山东独立出去,恰恰是加强延安、新四军的重要枢纽,再者津浦路东西因日军控制,人员物资交流也受到严重的限制,鲁西、冀鲁豫、冀南、太行山、太岳、湖西最后合并到一起,形成晋冀鲁豫根据地。冀鲁豫根据地成为排名第二大的根据地,历史贡献也很大。”

本文将一些关于鲁西抗日根据地的史料作以系统整理,奉献读者朋友们,以便进一步加深学习认识。

鲁西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和全国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创建

1937年9月中旬,日寇逼进山东境内。为了适应抗战体制,将第六专署和六区保安司令部合并成立“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范筑先任司令。并且六区政治处(共产党领导的)于1937年10月,在六区所属县(加山东四区几个县)建立抗日政权,其中十余个县的县长由共产党员担任。按时间算这应该是全国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的建立时间是1937年11月7日,中共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7年11月7日,中共山东省委在向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工作方针的报告》中指出:目前“日、伪军已经侵进西北,虽然暂时停顿在小的扰乱,但不久将随太原之失利与平汉之退却而迅速进攻山东”。“因此,利用现在的合法地位开展游击战争,是万分迫切的。鲁西北党组织的任务--游击队要争取1万多人,在直接领导之下,作为必争的目标”。中共鲁西北特委遵照北方局和中共山东省委的指示,立即深入各地,建立发展抗日武装。

抗战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即派组织部长张霖之等同志前往鲁西北的聊城,加强鲁西特委的领导,并协助国民党进步人士、山东第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我党的建议和推动下,范筑先将国民党第六区保安司令部改为“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将收编的游杂武装编成35个支队,并在10多个支队中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鲁西特委还独立自主地建立了堂邑县第一游击大队,后扩编为第十支队上述武装,活跃在鲁西北平原和长清县的大峰山区,积极打击日军。此外,我鲁西南工委在曹县组织了一支300余人的武装,用范部第三十五支队的名义,活动于曹县、菏泽一带。

1937年11月,根据徐运北等人的指示,共产党员解彭年等将堂邑县政训处办事处部分服务员及当地部分共产党员、青年学生、小学教师和农民等,组成一支抗日游击队,并不断将其发展壮大。11月22日,张霖之、王幼平、徐运北和洪涛到堂邑宣布了范筑先的命令,命名这支武装为“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第一支队”。为加强领导,特委派红军干部洪涛任队长,李福尧为政治指导员,群众称洪涛为“洪队”。第一支队初在堂邑东一带的农村活动,很快发展到六七十人、三四十支枪的规模。年底,洪涛调走后,廖云山继任队长,群众称其为“廖队”。1938年1月下旬,第一支队奉命到冠县西唐寺一带驻防。第一支队发展到400人时,编为一个营,营长由长期在上海和华北从事军运工作的共产党员刘致远担任。这支武装成为后来组织第十支队的基础力量。

1938年1月1日,由省委派出的张北华同志,在泰山西南部的夏张镇(泰安城西南)一带,组织了武装起义,组成“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首克肥城,继袭界首镇,并在津浦路上之黑虎泉一带及万德庄车站附近,破坏日军交通运输线,在此期间,长清、泰安、肥城党组织发动的武装,也编入自卫团,使起义部队发展到2000余人。

为进一步巩固了鲁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鲁西北特委和范筑先建立统一战线后,为发展第六区的抗日武装,建议范筑先将山东省第六区保安司令部改为第六区游击司令部。接着,中共鲁西北特委立即派大批共产党员直接到各地创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1938年1月31日,中共鲁西北特委和范筑先商定,以第一支队为基础,合并冠县、范县、博平、寿张等县地方党组织和政训办事处掌握的武装,在冠县正式成立了山东省第六区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张维翰任司令,王幼平任政治部主任(后由刘子荣、袁仲贤继任)。后来又建立了第十支队机枪营,刘致远任营长。第十支队还按照红军的做法在部队中建立了党组织和政治工作制度。不久,第十支队又收编了馆陶、冠县的两支民团和馆陶的第二十五支队,发展到2000余人。以后,又将汶上、东平的抗日武装编为第十支队独立营,队伍扩大到四五千人。第十支队是鲁西北地方党组织创建的第一支正规抗日武装,是党直接领导的坚持鲁西北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十支队活动在鲁西北平原、大峰山区及河南省内黄一带,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军的进攻,在战斗中不断成长、壮大。

在鲁西北地区,由党组织直接创建并领导的抗日武装中,除了第十支队外,还有以下几支抗日武装:第十一支队,牛连文任司令,王乐亭任政治部主任;第十二支队,1938年六七月间,以齐河县爱国人士卢致和、李聚五等组织的抗日武装为基础组建,中共鲁西北特委通过范筑先委任傅亚屏任司令,高峻岳任政治部主任;第十三支队,1938年1月,在中共直南特委、鲁西北特委的帮助下,在濮阳、濮县交界处创建,冀振国任司令,共产党员王青云任副司令,史占岐、汪毅先后任政治部主任,部队迅速发展到1000余人;第三十一支队,根据中共鲁西北特委指示,1938年10月在长清建立,由范筑先委任管大同任司令,吴亚屋任政治部主任,共850人;第三十五支队,徐茂里任司令,在地方党组织的帮助下,很快发展到1500人;第五、六支队中也有部分党的武装;在临清、高唐、禹城、恩县、平原、夏津等县也分别组建了一些游击大队或八路军武装工作团。到1938年秋,在鲁西北,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发展到1万余人。

为了使这些武装力量发挥抗日作用,鲁西北地方党组织一方面不断发展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按照八路军的建军原则进行建设,使之发挥骨干作用;一方面协助范筑先建立政治工作制度,使得这些武装的战斗力有了较大的提高。鲁西北抗日武装的组建和发展,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39年春至夏,鲁西区委撤销3个特委,先后建立7个地委。1940年初,鲁西已有30多个县、80个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4月15日,鲁西各界代表大会召开,决定将鲁西北、泰西两个行政委员会合并,成立鲁西行政主任公署,萧华任主任,段君毅任副主任,下设泰西、运西、运东、鲁西北4个专署。1940年3月至5月,鲁西区各抗日救国总会先后成立,有组织的群众达50多万人。此时,鲁西区党委共辖6个地委、40个县(工)委。至1940年底,运西、泰西、运东、鲁西北各区已经连成一片,形成了统一的鲁西抗日根据地。

唯一一个国共合作的抗日根据地

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是中国抗战史中唯一一个国共合作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并且领导人是国民党员(范筑先)。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多就被国民党给破坏了,但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是共产党在全国仅有的一个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意义重大,中国共产党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评价,毛泽东亲笔书信、延安大批派干部、徐向前两晤范筑先等。即使在范筑先殉国后,还利用范的旗号,组建“筑先纵队”。

在鲁西北,中共地下党组织与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结成统一战线,共同承担起创建鲁西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任务。

中共中央对范筑先和共产党的合作抗战极为关注。1938年3月上旬,鲁西特委派成润等人去陕西延安汇报鲁西北抗战情况,并带去范筑先致毛泽东、朱德的信。成润等人到达西安后,向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负责人伍云甫作了汇报,请求中共中央派一批干部到鲁西北工作,同时由鲁西北特委派一批干部到延安学习。西安办事处将此事转报中央。25日,中央即派胡超仑等20多名干部随成润到聊城。同时,鲁西北特委派张郁光、牛连文、刘子荣等向中共中央驻武汉的领导机关汇报工作及请求派干部到鲁西北,得到支持。中央驻武汉领导机关即派红军干部袁仲贤、老党员周紫珊和记者朱穆之、莫循、刘子毅等到鲁西北地区工作。此后,鲁西北特委先后两次派干部赴延安中共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学习。中共中央对鲁西北抗战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这一地区抗日工作的开展。当时的鲁西北成为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一个典范,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基于鲁西北与河北平原地区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经验,1938年4月21日,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致电刘伯承、徐向前、邓小平等,作出关于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指出:抗战以来的经验说明,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坚持平原地区的斗争是可能的。指示要求在范(筑先)专员、丁(树本)专员的地区应即通过统一战线的推动,迅速改造与加强原来的政府,使之成为人民的抗日政府。按照中央的指示,6月15日,到达冀南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特邀范筑先赴河北威县会谈。会谈达成协议,主要内容是:建立情报互换制度;八路军帮助范筑先培训干部;冀南地区归八路军驻防,鲁西北地区归范筑先部驻防,两个地区的民众起义武装互不收编。会谈后,徐向前等向范筑先介绍了八路军的歼敌战例和红军战术。这次会谈,使范筑先对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和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于9月下旬在南宫召开冀、鲁两省军政联席会议。共产党方面党政军领导人徐向前、朱瑞、陈再道、宋任穷、杨秀峰出席会议,国民党方面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和河北省政府主席鹿钟麟应邀到会,范筑先也应邀参加会议。会上着重阐明了共产党广泛动员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整顿部队、团结合作、长期抗战等主张。范筑先完全同意,并商定冀南和鲁西北加强协作,配合作战。会后,范筑先率政治、军事两个参观小组分别进行参观访问,还出席了在南宫召开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冀鲁边区总队成立大会并讲了话。

黎玉、张经武1938年10月下旬从延安回山东途经聊城时,带来了毛泽东致范筑先的亲笔信。毛泽东在信中高度评价了范筑先在山东敌后坚持抗战的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勉励他坚持抗战到底。黎玉、张经武根据鲁西北地方党组织的要求,留下部分干部充实抗战力量。

据《黎玉画传》记载:“(1938年)11月1日,干部大队到达鲁西北重镇聊城。范筑先将军得到消息,亲自率领军民列队欢迎,并把黎玉、张经武等送到住处。稍后,范筑先又带领他的军政官员同黎玉等亲切会见。年近六旬的范筑先,看到毛泽东主席的亲笔信非常高兴,连声说:“感谢毛主席的关怀,感谢毛主席的关怀!”并表示,一定同共产党合作抗战到底。黎玉还把从延安带来的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分别送给范老、张郁光等。第二天,中共鲁西北特委在聊城第三师范学校礼堂举行欢迎大会,范筑先亲自出席。黎玉代表中共山东省委向抗战老人范司令表示敬意,并代表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鲁西北全体军政干部致以亲切慰问。黎玉的聊城之行,不仅促进了鲁西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而且坚定了范筑先与日军血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11月15日,日军进攻聊城,范筑先坚守聊城,同中共党员张郁光、姚迪红一起为国捐躯,谱写了一曲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壮丽凯歌。”

 image004.jpg

范筑先像

 1-3.jpg

黎玉纪念范筑先诗

在中国共产党和范筑先合作抗战的形势下,鲁西北地区的各项抗日工作都取得了很大进展。1938年5月1日至6日,中共鲁西特委以第六区政训处的名义,在聊城召开了全区政治工作扩大会议。范筑先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会议认真总结了统战工作、政权工作、武装工作和群众工作的经验教训,并对以后的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政治工作扩大会议对于进一步巩固鲁西北党组织同范筑先的统一战线起了重大作用。为便于统一指挥鲁西北抗日武装力量,1938年5月,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改称鲁西北抗日游击总司令部,范筑先任司令;政训处改称政治部,张维翰任政治部主任,姚第鸿任副主任,赵伊坪任秘书长。同时,范筑先采纳特委建议,建立山东第六区政治干部学校和军事教育团。10月4日至6日,范筑先在聊城主持召开了第六区军政联席会议。会议通过了第六区抗战行动纲领、战时经济政策和整军方案3个文件。第六区军政联席会议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制定了巩固发展鲁西北根据地的完整的方针政策。

鲁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党组织、群众团体、政权建设和抗日武装及游击战争的迅速发展。由于国民党第四、六区的各县政权相继瓦解,为安定人心、建立抗日秩序,中共鲁西北特委帮助范筑先对原有政权进行了认真改造,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和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同时恢复发展共产党的组织。范筑先采纳鲁西特委的建议,先后恢复或新建了30多个县政权(皆由范筑先任命县长),其中濮县、观城、阳谷、范县、莘县、冠县、寿张、高唐、馆陶、邱县、齐河、恩县等县均由共产党员或进步人士担任县长,同时迫使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委派爱国进步退伍军官、与共产党友好合作的韩多峰任山东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鲁西特委一方面协助范筑先收编遍布鲁西北的各种游杂武装和留在当地的国民党军队,并派出政工人员对其进行改造;一方面创建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作为鲁西北抗战的骨干力量。至1938年秋,隶属于游击总司令部统辖的武装,共有35个支队、3路民军,另外还有直属部队和独立团、独立营,共约6万人。到1938年11月,党员发展到1万人左右,各种抗日群众团体总人数达几十万人。

鲁西北抗日军民广泛地开展了平原游击战争。从1937年11月起,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进行大小战斗80余次,歼灭大量日、伪军,狠狠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到1938年夏天,鲁西北境内基本上肃清了日、伪军,管辖范围扩大到30余县,鲁西北抗日游击根据地初步形成。

1938年秋,为配合武汉保卫战,鲁西北军民主动出击,发起了济南战役,并对津浦铁路泺口至德州段进行破袭,使日军交通一度陷于瘫痪。鲁西北抗战创造了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经验,在山东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毛泽东曾给予高度评价:“河北平原、山东的北部和西北部平原,已经发展了广大的游击战争,是平地能够发展游击战争的证据。”鲁西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受到国际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关注。1938年7月,美国驻华使馆海军武官伊•福•卡尔逊,由延安到聊城参观访问。卡尔逊回国后,于1939年和1940年撰文著书,专门介绍了鲁西北和他的聊城之行,扩大了鲁西北抗日游击根据地在国际上的影响。

1938年11月14日,日军从东阿渡过黄河进攻聊城。另有两路日军,一路从禹城经高唐向聊城进犯,一路从大名县金滩过卫河扑向聊城。范筑先率部与日军血战竟日,终因敌我兵力悬殊,15日聊城失陷。范筑先和共产党员张郁光、姚第鸿等700余守城将士壮烈殉国。范筑先牺牲后,鲁西北的国民党顽固派王金祥等加紧制造摩擦。11月17日,王金祥杀害共产党员、抗日县长吕世隆,捣毁了莘县抗日政府和群众团体。27日,王金祥又调集部队3000余人,突然围攻共产党领导的第十支队机枪营。鲁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严重破坏。

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是国民党山东第六区具有强烈爱国主义及正义感的专员范筑先,接受了共产党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主张,在中国共产党及鲁西北各个阶层的配合下,发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人民战争。

(指导 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长副会长黎小弟 作者 陈青)


浏览:1334次

评论回复
  • 董云凌

    2023-06-26 董云凌

    非常感谢黎会长不怕劳苦、不遗余力,潜心整理挖掘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经典事件,不忘沂蒙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使我们非常受益,辛苦了,谢谢[握手][握手][合十][合十][强][强]

最新来访
  • lyxs
    lyxs
  • 董云凌
    董云凌
  • 含山
    含山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