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留下的两件国家一级文物
刘力群
一、第一届全国妇代会纪念册
二、第一届全国妇代会日记本
过去的2023年对于我和姐姐、妹妹来说,是连续收获惊喜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的母亲牛玉华生前保存的第一届全国妇代会纪念册和日记本“旅平日记”,分别由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和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报呈北京市文物局,先后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两件纪念册和日记本缘何能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它们有着怎样的特别经历和珍贵内容呢?
母亲牛玉华(1917-2009),山东安丘景芝镇前屯庄人,1936年在被称为“山东小延安”的济南乡村师范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宣传和教育工作。1949年3月,她作为华东妇女代表团成员和随团记者,到北平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两次见到了毛主席,并在香山荣幸地与毛主席握手。她在这次妇代会赠发的纪念册和自己的日记本上,对这一盛况做了记载,并且还有其他许多珍贵的记录。
第一届全国妇代会纪念册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妇女运动有着独特的发展历史。全国解放前夕,在第一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召开前,华东、华北、东北、西北等地都先期召开了地区性的妇女代表大会。1949年2月,母亲从中共鲁中南区委机关报《鲁中南报》所在地临沂曲沂村到山东青州参加了华东妇女代表大会,被选为代表到北平参加第一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前面提到的大会纪念册(一式两册,封面颜色不同,内页一册完好,一册缺损),就是华东妇女代表团赠发的。这两本纪念册长18厘米,宽12厘米,一本红色封面,一本紫色封面。红色封面那本内页完好,一百三十多页,封面印有毛主席浮雕像和“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九四九年三月”字样;扉页印有著名老摄影家吴印咸1942年在延安为毛主席拍摄的肖像,肖像旁有母亲的笔迹:“一九四九年四月四日下午三时,我荣幸地与他握手,牛玉华。”在紫色封面的纪念册上,母亲还添加了给父亲刘宗卓的赠言:“这是大会最重要的纪念,赠给宗卓永远留作纪念,玉华,五月十九日”。
牛玉华第一届妇代会纪念册1(内页完整)
牛玉华第一届妇代会纪念册2(内页缺损)
母亲在这本由东北解放区东北书店印制的纪念册上,三次记录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的传达,以及1949-1950年在北平、济南、南京等地有关宣传和教育工作的会议记录,共约三万五千字,内容目录如下:
1、李立三传达七届二中全会毛主席报告;
2、邓颖超关于全国妇代会的总结(有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内容);
3、华东局宣传部长彭康传达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4、南京市委宣传部长石西民报告学习问题;
5、《新华日报》复刊一周年工作总结;
6、陈毅军长在高干会议上报告的传达;
7、教育工作会议笔记;
8、邀请华东大学负责同志座谈工作;
9、关于划清思想界限的报告;
10、华东军区唐亮副政委总结。
以上除唐亮的总结报告为父亲刘宗卓记录外,其他都是母亲牛玉华记录的。
这些记录中最重要的内容,当属李立三、邓颖超、彭康关于刚刚召开过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的传达,其中李立三的传达报告引述了许多毛主席在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上主旨报告中的生动语言,对此,我在“春天的报告:记母亲牛玉华三次听取并记录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的传达的日记”(人民政协报2024年4月11日)一文中,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述。
除了以上重要和珍贵的记录外,这本纪念册还有一个特点:开篇第一页印有毛主席手书题词“学而时习之”;另外在内页每一页的下方都印有领袖语录,共105条,计毛泽东语录36条、刘少奇语录43条、任弼时语录6条、朱德语录1条、斯大林语录8条、列宁语录7条;另外还有《联共党史》、《中共党章》、《中共中央调查研究决定》、《中共中央四三决定》等书籍和文件的语句摘录4条。
排在这些语录第一条的是刘少奇语录:“学习毛泽东思想,宣传毛泽东思想,遵循毛泽东思想的指示去进行工作,乃是一个党员的职责。”第二条是毛主席语录:“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毛泽东的这条语录出自1940年1月《新民主主义论》,对于我们今天溯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的来由和最后确立,有很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单是分析、研究这108条领袖语录的内容,就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党的宣传教育方式和手段,体现在利用纪念册和笔记本做媒介来传达党的领袖的思想和指示。
母亲牛玉华在这本纪念册上有时间、有地点的亲笔题记、一些重要会议的记录和该纪念册的印制特点,都构成了作为国家一级文物的重要特质。
第一届全国妇代会日记本
2023年4月间的一天,位于北京东单附近的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馆长刘华彬高兴地通知我,我于2019年建国七十周年之际捐赠给该馆的母亲《旅平日记》,被北京市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在一个题为“传承·赓续·新征程: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文物联展”的展览中展出,这个展览是由全国妇联宣传部和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联合举办的。
母亲的这本《旅平日记》,是她1949年3-4月从山东青州赴北平参加首届全国妇代会期间写的日记,记录了母亲作为随团记者,跟随华东妇女代表团3月25日到西苑机场参加并观看阅兵仪式,见到了刚从河北西柏坡到达北平的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以及4月4日又在香山见到了毛主席,并与毛主席握手的令人难忘的内容。
牛玉华《旅平日记》
这本日记跨度为1949年3月4日到4月17日,历时一个半月,近两万字,不仅记录了母亲在北平两次见到毛主席,还记录了华东妇女代表团的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刚刚解放的天津实况、在天津观摩军事表演、参观北平故宫、颐和园和北京图书馆、与毛主席、刘少奇一起看戏等新鲜活泼的内容。这里从《旅平日记》中原文辑录日记一篇,其原汁原味的现场感和时代感溢于字里行间:
“三月二十五日,今天,在我的一生中是最光荣、最幸福的,我见到了毛主席,而且是在飞机场上欢迎毛主席,更骄傲的是,随在毛主席汽车的后面,绕着飞机场,检阅了我们庄严的、铁的阵营、钢铁的队伍,我看到了数不过来的坦克和大炮。
去欢迎毛主席,开始我们大家都是不知道的。临站队时,邓大姐告诉大家说,都把衣服穿好,帽子戴好,风纪扣扣好。她平常是不管我们这些,我以为是检查了无组织无纪律之后,要整顿一下,就听了她的话,好好的穿上大衣。
坐上汽车一直往北开,经过会场又过去,大家就奇怪了:‘为什么不停下呢?’有人怀疑地问。汽车经过北海一直出了西直门,向西驶去了,这时,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要去逛西山,有的说要去颐和园,但终究到哪里去,却没有一个人知道。
在西直门外的公路上,岗哨密布,战士们雄赳赳的,就和面临着一个很紧张的局面似的,我心里便更加怀疑了,为什么有这么些岗哨?汽车不是往西山开,也不向颐和园开,而向着飞机场开来了,我忽的一下子想起来,昨天邓大姐在主席台上告诉大家:‘我们要做防空准备,但最近一、两天却要来我们自己的飞机,大家不要惊慌。’我想,到飞机场去,是不是我们的飞机开来了?车上很多人和我一样的觉察起来。
汽车一到飞机场,庄严的行列、彩色的旗帜早已布满会场了。整个飞机场呈现着愉快紧张的空气,这时康英来向大家传达口号了,第一个便是‘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大家喜得又跳又笑,高兴得无法形容,欢呼起来。
大家只是欢呼,却不知道毛主席到底来了没有?只是一个劲的望着天空,忽然,一个燕子一飞,也有的说飞机来了,高射炮打上去的照明弹,也怀疑是毛主席的降落伞。忽然,西北方响起了一阵鼓乐,欢呼‘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响彻平原,我们才知道毛主席早已到来。大家伸着脖子看,但是前面的人太多,我前面的人挡得我一气不通,这时我才真尝到自己长得太矮了的苦恼。
当我们随着他绕场走了一周,他下来与民主人士们握手时,我从人隙中看到了毛主席,在五光十色的人群里,我们的毛主席是如何的朴素呀!我无法形容的愉快,几乎使我掉下车去。
回来的路上,小报贩子还高叫着号外,我以为是军队过江南下了,谁想一拿到手,原来是毛主席的号外已登出来了。我这时才知道,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已全部迁至北平,这是胜利的象征,中华民主共和国即将诞生的象征,我永远记住这历史上的光辉日子,三月二十五日,在自己的一生中,也是最光荣最幸福的一页。”
这些真切、生动的记录和描述,今天读起来,真是令人惊叹!
这本日记能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除了记载有新中国建国大业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外,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这本日记是《鲁中南报》美术编辑刘晓刚(1931-2022,曾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亲手制作赠送给母亲的,封面上有“旅平日记,一九四九年三月,玉华”等几个形式特别的美术字,母亲当时在该报任编辑部主任。
2、日记的第一页抄录有郭沫若的诗词:“多少人民血,换来此尊荣;思之泪欲坠,欢笑不成声!”郭沫若的这首诗,据著名作家邵燕祥在其杂文集《闭门日扎》“东车站”一文记述,是郭老于1949年初春(有关史料记载为2月25日)随其他民主人士抵达北平时写的。母亲把这首诗抄录在《旅平日记》的第一页,恰好印证了郭老此诗的写作时间。
此日记本一半内容是日记,一半是笔记,笔记中除母亲从北平回山东后的汇报提纲外,还特别抄录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为第一届妇代会的题词,党中央五位常委长同时为一个全国群众性团体大会题词,是不多见的。
1984年9月,母亲以这本《旅平日记》的原始记录为基础,加上自己的回忆写成了《春天的日记》一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于2001年收录于她的诗文集《征程》一书中,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现在,母亲的这本《旅平日记》连同她精心保存并由我们一并捐赠的全国首届妇代会会报全套(共7期),成了记载中国妇女运动史的极为重要和宝贵的历史资料。2019年,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举办的“光辉的历程: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成立七十周年纪念展”上,第一部分特别展出了我和大姐、妹妹捐赠的《旅平日记》和首届妇代会会报,时任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和其他领导同志出席了该展开幕式,对我们的捐赠表示赞扬和感谢。
图片:时任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与刘力群握手,对我们对捐赠表示感谢。2019年7月11日,于北京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图片: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收藏证书
图片:香山革命纪念馆收藏证书
继上述捐赠之后,这几年我们又陆续向香山革命纪念馆捐赠了母亲在全国解放前夕写给父亲的二十封信,我们给文物定名为“鸿雁传情1949”,被评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内容涉及沂蒙山解放区民众支前活动、济南战役后35军南下渡江、天津解放掠影、华东妇女代表大会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的召开、毛主席在香山会见妇代会代表、党的工作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团结民主人士政策、解放区干部南下、新形势下党的报纸和宣传工作,等等。同时,我们还捐赠了父亲刘宗卓拍摄的35军进军南下、备战渡江的原始底片和拍摄用的照相机;向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捐赠了全国解放初期出版的《新中国、新妇女》多种版本,该书收录了全国第一届妇代会的重要报告和英雄模范人物事迹。
母亲作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个写作爱好者,比较注重历史资料的保存。这次同时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妇代会纪念册和《旅平日记》,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随父母亲南下北上,经历多次运动,最后能保存下来很不容易,能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也是父母亲和我们后人不曾想到的,为此我们感到荣幸和高兴!
自左至右:刘舒平、刘慧、刘力群、刘宗卓(时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刘承军、牛玉华(时任江苏省委宣传部时事报刊处处长) 1963年于南京湖南路大同新村。
我们的父母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时期,他们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字和影像资料。我们作为后人,有责任把父母遗留下的宝贵资料整理和挖掘出来,捐赠给国家,教育后代,赓续传承,这是对父母最好的尽孝,也是他们最感欣慰的愿望。
(此文刊载于《炎黄春秋》杂志202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