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期以来,我在想,作为二野的后人,我做了什么?我为什么这样做?从我的自传来看,应该说自己是做出了一些实绩的,经历了那么多艰难困苦,想起来都是后怕的,不是吗?生活是艰辛的,甚至是坎坷的。我是充满坎坷不如意的许多劳苦大众中的人之一。为什么会做出一些实绩呢,这跟我的红色家族家庭成长环境不能说没有关系,从小听命父母亲教导,在他们的精神影响下,才会有今天,才会有今天取得的成就成果。
就拿我们“三好”临沧理论与实践来说吧,有关部门统计的理论文章数量五年来我居然列全县第一位,有一篇上了国家级杂志,一篇上了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期刊。想想自己经历的难处难事,这是不可能的呀,为什么还会这样呢?还有这么些惊人喜人的成绩成果,这一切还得从源流说起吧,一句话,勇士精神激励后人,二野精神代代传。
从老师从书本里从父母身上,我学到了革命精神,首先学到了长征精神,而二野最初是从红四方面军而来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度概括了长征精神的内涵,伟大长征精神已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这一伟大精神,我学了一辈子,仍然没有学好,仍然是有许多不足缺点甚至错误,但我没有停步,没有懈气,一个劲地学呀钻呀冲呀,坚定信念,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能够体现二野精神的,另一个就是渡江精神:军民团结,一往无前;坚定信念,革命到底;勇于担当,无私无畏。在渡江战场上,无数革命志士是这么做的,是这么冲锋在前的。这些都是我们的坐标,我们的榜样,我们的骄傲与自豪。
能够体现二野精神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大别山精神永放光芒。大别山革命斗争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历程,锤炼了大别山英雄儿女的崇高精神品格,铸就了彪炳史册的大别山精神。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内涵如下:1.坚守信念:大别山军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大别山军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党和红军在大别山地区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他们始终坚守信念。2.胸怀全局:坚决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方针。革命战争年代,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大别山地区立下赫赫战功,顾全大局、忠诚担当是他们伟大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一生既擅长于政治上的运筹帷幄,又精通于军事上的决胜千里。3.团结奋进:筑起打不破、摧不垮的铜墙铁壁。大别山地区党和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团结奋进,建立了血肉相连的党群、军民关系,筑起打不破、摧不垮的铜墙铁壁。4.勇当前锋: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探索中国革命道路。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地区的共产党人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不断开创大别山革命斗争的新局面。
大别山精神不仅是鄂豫皖三省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强调:“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一讲话充分肯定了“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光荣历史,他还叮嘱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求是网评论员文章:《砥砺革命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2021年08月07日):
激扬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是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只要还有一人,就要同敌人血战到底,这是人民军队的信条。从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到千难万险的长征路,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从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英勇斗争到抢险救灾、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顽强拼搏,从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无私奉献到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实际行动,人民军队一路走来,赢得人心、赢得胜利,靠的就是这些宝贵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为新时代强军兴军提供了丰厚滋养。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大渡河”、“腊子口”需要征服,必须赓续人民军队的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奋进新征程、奋斗新时代的精气神。
锤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人民军队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我军数以百万计的将士献出了生命,赵一曼、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无数英雄群体和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面对气焰嚣张的强大敌人,人民军队曾经发出了“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英勇顽强、视死如归、血战到底,人民军队用大无畏的气概赢得了党的信任、人民赞誉,也赢得了世界尊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什么时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千万不能丢;在党、国家、人民需要的时刻,军队就要有这股劲、这种精神。
这篇评论员文章总结得很好很透彻,是精典。
总之,第二野战军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长征精神根脉。
第二,抗战精神传承。第二野战军是前身是八路军129师,在抗日战争时期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著称,曾多次创造以少胜多的精典战役,如神头领伏击战中歼灭日军1500多人。这种精神在解放战争中延续,成为第二野战军的核心基因。
第三,战略逆袭能力。该部队擅长以少胜多,例如在淮海战役中,仅用28万兵力牵制国民党军百万大军,通过运动战、歼灭战等战术实现战场逆袭,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和士兵的顽强意志。
第四,英勇作战传统。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第二野战军始终保持冲锋姿态,例如在邯郸战役中成功阻击国民党军北进计划,在上党战役中全歼国民党军3.5万人,彰显了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
虽然我没有当过兵,但我耳闻目睹了前辈的光荣传统,我们和前辈也是这样接力走过来的,在艰难困苦中奋起,为了我们的理想,为了中国梦目标,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勇于直面困难挫折,从一个个小胜到大胜,虽然历尽艰难,但总算这么过来了,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果,真是令人欣慰啊。
作为人民大众中许许多多受苦痛的人之一,经历挫折苦难,还是初心使命冲破百苦千难创造奇迹,承继了父辈二野四兵团红色传统,在澜沧江畔南河边锻造了一块好钢,继往开来,感谢生活的苦难磨炼,让我更加热爱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