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独自一人走在茫茫黑夜中,没有看到一颗小星星,只听到了几声夜鹰的鸣叫,说实话,我的心在滴血,我感到了莫虚有的恐慌,面对困难,我真的想大声哭出来,我仿佛听到了夜空中父亲在对我说:不要放弃,即使无常,也不要忘了从哪儿来,要到哪里去,吃一点苦算什么,共产党从上海从瑞金从雪山从延安从大别山从抗战从三大战役到解放全中国,要说苦,那是吃尽了苦头的,牺牲了多少好同志,要向他们学习做人做事,不要太斤斤计较小事小我,要像英雄们一样想着家国为伟大理想奋斗。
图片再现五十年代父亲驻守阿佤山边关情景
这三天过来,我在思考很多问题,有的想清楚了,有的没有想清楚,三天的阵痛,我也没有闲下来,这些年我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去做工作,哪怕是写一点文章也好。我想着人为什么活着?像著名诗人臧克家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父亲买给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那些话又在耳边回响。这三天,像炼狱,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我没有停下来,唯有做事才能继往开来,一点委屈算得了什么,名利和金钱算得了什么,要想大事,在艰难中奋进,踏踏实实为党和人民办事,要学习英雄烈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崇高气节,要有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豪迈,要像革命前辈一样的冲锋陷阵,无私无畏。
父亲说得对,不要斤斤计较,不要太计较个人得失,对党和人民要有责任担当情怀。因爱看革命历史故事和寻根,我在无意中偶然浏览到一个革命后代写的文章,读着读着便发现了烽火HOME网站,觉得这个网站很适合我,我非常喜欢,是我三天阵痛中破茧成蝶的突破口,是继续理想与现实、探索红色精神与时代文化对接和寻根的途径。为什么要建设这个平台?网站说:红色基因产生于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说:“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他更在以身作则地实践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革命的汪洋大海,滔天大浪领袖将帅屈指可数,更多的是由普通革命人物、这些无以计数的小水滴组成的。无时无刻不散落于每个人的记忆中、铭刻在我们的家谱里。正因如此,革命人物数据库自助建设平台来了!「烽火HOME」的寄语说得好: 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永远是一盘散沙;一个缺乏信念传承的家族难以兴旺。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我认为,这正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网站,我每天可以学习一至二篇文章或故事,了解党史军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载体途径,可以整理革命前辈和家族历史,可以发表纪念文章或随笔,可以联络友谊寻根。通过这样的党史军史理论学习,铸牢灵魂根基,让革命理想高于天走进实实际际的生活,在工作中强动力增信心扎实干。不仅如此,还要率先垂范,通过一点一滴的工作,通过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梦凝聚更多力量。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创造的,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新时代,对于人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凝心铸魂作用。善于用红色文化锻造人们坚守理想、追求崇高,勇于拼搏、敢于进取的精神,是我们党不断推动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的重要途径。面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更加深刻系统认识红色文化的丰富内容、凝心铸魂的新时代价值,更加注重用红色文化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更加注重用红色文化激发人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创造创新活力。
总之,要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要不忘初心,勤奋敬业,发扬红色传统,继承先辈遗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