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九、博学多才的父亲

老兵kk 发表于2016-07-25 15:45:05
他俨然是个理论家和学者.同时又爱好历史和文学.他的成才源于他自身的天资和勤奋.并被上下级和学者们所公认
父亲一生博学多才学识渊博,特别是在社会科学和中国历史方面尤为精通。我刚上“成人大学”时学的就是《党政管理》, 门门功课也都不错,但在父亲面前谈马列、谈哲学、谈辩证法、谈历史,只能是班门弄斧自愧学识浅薄。我曾经阅过父亲上世纪5、60年代写的历史文章,也看过他7、80年代在抚州地区社联研讨会上作的报告文稿, 其理论根基和历史视野确实非同凡响,就是那些长期研究理论和历史的学者们也为之赞叹。
父亲的讲话稿从来没有让秘书代过笔,都是他自己独立思考亲自动笔完成的, 有时为了作好一次报告,他一写就是几天几夜,文稿中完全是他自己的东西,后来他当了军分区领导还是这样,这在现在的领导干部中恐怕已不多见。如父亲写的《大生产》、《全民皆兵》、《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演变之我见》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坚持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 开创民兵建设新局面》等文章,我都认真看过, 尤其是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时写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坚持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 开创民兵建设新局面》一文,父亲引经据典猎古涉今,从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说起谈到古今中外的战争;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谈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从世界各国军事理论的发展谈到和平年代民兵工作的重要性,着实是一篇军事理论中难得的范文。
父亲不仅对政治理论和历史颇有研究,对文学艺术也很感兴趣,他爱看戏喜作诗,诗文常常由感而发并贴切生活。如1978年10月,他到江苏、浙江一带考察,就写下了《于长江轮上》游记一篇,短短数千字,把长江沿岸的美丽风光、风土人情和古老动听的民间传说融合在了一起,笔墨流畅语句感人,可称为一篇难得的散文精品。又如上世纪70年代,他出游广西桂林,就对桂林美丽的自然风光赞不绝口,当沿江而上看到漓江船工撑竹排的情景时,不由引发了他的诗兴,他当即以自己的联想,脱口吟出了“一竿支出千里路,双足登启万里程;撑排船工漓江影,急流险滩真英雄”的诗句,赞美了行于漓江之中的船工。到广西龙宫洞一游后,父亲又触景抒情的写道:“仙桥有奇景,洞湖水府游;大王邀我去,水晶把酒酬。”
当然,父亲也有一些即兴的游诗。如上世纪70年代,他在杭州西湖一游,站在小桥旁观赏景色时,脱口对身边工作人员吟诗道“少女立桥头,一步三回首;秀色亦可餐,花落知谁手?”在黄山旅游时,他又作诗道“沿山石阶风景道,依山峭壁楼树亭;奇峰异洞神仙府,千姿百态胜神功。”1982年3月,父亲在庐山疗养,一天夜里他梦见了自己的东北家乡沈阳,醒来后以梦作诗道:“满庄桃花争春艳,一柳垂影摇媚风;南国昨夜睡梦醒,朦胧又回儿时中。”
1982年6月,父亲到省军区开会, 一天他在赣江边散步,看着两岸秀美的江南美景, 不由想起自己少年参加革命,从遥远的东北来到江西,几十年为了江西的军队和地方建设,走遍了江西山山水水的工作经历, 顿时激发了他心中对江西的深厚感情,他又兴起的吟起了北宋的一首《四季诗》“春游芳草地,夏赏莲藕池;秋饮黄花酒, 冬吟白雪诗。”这短短的几句诗文,把他个人的悠悠情感,全都融入了江西一年四季的美景之中。
1984年父亲离休。1985年,父亲的老战友江西省军区原副政委、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王一琴,知道父亲战争时期就喜爱书画,画了一幅《四鸟翠竹》送给父亲,并题诗道:“解甲离休一事无,提笔濡墨画翠竹;人间炎凉休去看,报纸一张茶一壶。”1987年,父亲回沈阳定居前,向在南昌的老团长张庆诚、老战友王一琴告别,王一琴当即提笔诗一首《送老战友李信同志》,诗中的“转战江南大半生,解甲离休各西东;今日相会都白发,心中怀有无限情。”道出了王一琴与父亲的不舍分离。1992年10月,父亲和母亲回江西,参加原江西军区文工团战友聚会,在南昌看望了王一琴夫妇,王一琴又送父亲墨宝一幅,写道:“解甲无事得消闲,老来新结瀚墨缘;世皆炎凉让它去,人间冷暖莫要看。我画翠竹傲风骨,不在人皆献媚颜;兴来挥笔丹青画,闷时盅酒解愁颜。晨起散步听鸟叫,夜晚独自看月圆;心中有了新天地,砚池虽小别有天。院中栽下花百种,何必在外寻桃源;闲愁抛向乾坤外,自寻安乐度暮年。”告诉父亲要珍惜生活过好晚年。当然,父亲对曾经和他战斗过的老战友们也十分怀念。此外,1987年6月,父亲告老还乡沈阳后,一次找东西翻出了一幅《鸡山烟雨》国画,是上世纪60年代父亲在上饶军分区工作时,一位叫铁操的老战友送给他的,顷刻勾起了他对老战友的深切怀念,他当即按照画意题了两句诗:“深山烟雨松下雾,峡谷华溪桥上翁。”表达出了他对老战友的怀念之情。
父亲是从枪林弹雨的战争中走过来的人,对革命历史遗迹和自己工作战斗过的地方都很怀念。1971年8月,他在井冈山参加江西省第三届“双代会”时,撑着手杖参观了红军在井冈山时期许多革命遗址,一路上他感想颇多,在井冈山宾馆写下《上井冈山》一首诗,诗文是“山寒春来晚,云雾锁山峦;朦朦沥细雨,流水盈梯田。红军走过路,我今寻迹前;先辈打江山,换来江西变。”当父亲登上黄洋界,俯视绵绵群山之时,他又想起了毛主席“高路入云端”的诗句,不胜感慨地又写下了“山峰微露首,白云脚下浮;昔日崎曲路,今已变通途”的诗一首。
父亲一生中,还写过不少富有激情与情感的诗词散文, 由于历史原因大部流散, 为此极为遗憾。
浏览:115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