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攻坚战(下)

Chief 发表于2016-10-29 22:56:56
25日,第3师攻打东南角守敌坚固支撑点天主教堂时,第9团8连连长卞献荣率领全连32名老战士,在轻重机枪掩护下,连续10几次爆破敌火力点,将天主教堂炸毁并占领。战后,8连被命名为“四平爆破模范连”。

这时,四平守敌残部被压缩在市东北角之晓东中学、油化工厂一带,竭力呼叫援兵。蒋经国亲自到沈阳并空投蒋介石的亲笔信,对四平守军进行安抚和鼓励。

27日,由长春南援之敌新1军占领了四平东北60公里处之公主岭。29日,沈阳北援之敌的先头部队进至四平以南10公里处之忙牛哨,与我形成对峙局面。我军已失去全歼四平守敌之机,遂主动于30日晨全部撤出战斗。至此,历时半个多月的四乎攻坚战即告结束。

南下打援的第l纵队主力与兄弟部队密切协同,于30日在莲花街歼灭北援之敌新6军新编14师1个团,我第l师在战斗中歼敌1500余人。此间,我军又在貂皮屯、威远堡地区击溃敌新编第22师和第169师。

由于援敌采取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打法,队形密集,使我无隙可乘,遂于7月1日停止打援,撤出战斗。历时50天的夏季攻势以我歼敌8.2万余人,攻克城市36座,迫敌收缩于中长路四平南北段和北宁路沈阳、山海关段之狭长走廊地带的胜利而结束。

这次四平战役是东北民主联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攻坚战。我军在缺乏大兵团正规战和攻坚战经验的情况下,组织7个师的兵力合力攻城,与敌血战17个昼夜,摧毁了敌极力夸耀的“核心工事”,占领了敌军指挥所,消灭了敌第7l军机关及其特务团全部,将残敌压缩于城东北一隅。这虽然是一个不完全的胜利,但大大震惊了敌人,动摇了敌企图依托大城市顽抗的决心,在国内外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我军则从中取得了侦察组织、步炮协同、爆破攻坚、城区巷战等许多宝贵的经验。如我第1纵队在战后总结的爆破组、火力组、突击组、支援组、战斗突击队这“四组一队”的攻坚编组方法;第6纵队总结的一个营打一条街的打法;第7纵队总结的“穿插迂闯,分割包围”的战术原则等都为其后的城市攻坚作战提供了极其有益的经验。

在攻坚战中,部队的坚毅顽强,死打硬拚的战斗作风得到了极大的发扬和锻炼,干部战士真正做到了前仆后继,视死如归。战斗中,我第l纵队即有5361人受伤,1447名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各级指挥员都身先士卒,始终和前沿部队战斗在一起。我们的前线指挥所设在距敌油厂大楼200米的交通沟里,离火线这样近,是敌人做梦也想不到的。

中共中央东北局对这次作战作了充分的肯定,在致各纵队指战员书中明确指出:“经过10余昼夜的血战,我军摧毁了敌人四平防御体系的大部,歼敌1.6万余人。……四平之战大大锻炼了我军的攻坚能力,我军既有逐一摧毁四平现代化堡垒群的能力,也就有把握攻克蒋军在东北的任何防御工事。换言之,蒋军任何防御体系,都无法阻止我军的进攻,也无法挽回蒋军覆没的命运。”

四平攻坚战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战前刚刚成立的四平市委和市政府,在我军突破敌防线后即跟进市区,组织人力帮助部队运送弹药和救护伤员,维持社会秩序。来自黑、吉、辽、嫩江等省近20个县的担架队、大车队及近万名民工,不仅在后方转运伤员,而且积极上火线前送物资,抢救伤员,有的甚至直接参加战斗,他们豪迈地称自己是未穿军装的民主联军。许多民工单位和个人立功受奖。据第l纵队第3师第8团统计:有一个担架队通过三道封锁线,一夜抬伤员30次;418名民工中,有38人立了大功,70人立了小功,12人被评为工作模范。

四平攻坚战的胜利是军民团结战斗的胜利。四平攻坚战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值得记取的教训也很多。我军虽取得歼敌1.6万人的胜利,但我也伤亡了1.3万多人。特别是未能将四平全部攻克,一定程度上使敌人低落的士气得到了恢复。

战后,参战各部队都认真总结了四平攻坚战的经验教训。主要是:

参战部队上下都存有轻敌思想,因而在准备工作还不充分时即仓促作战。夏季攻势的节节胜利,使部队普遍产生了一种轻敌急躁,速战速胜的情绪。因而,对四平守敌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觉得不在话下。在数量的判断上,战前,我第1纵队侦察人员曾提供敌守军兵力为1.8万多人和3万人左右两个数字,而我们轻易地否定了后一个数字,实际上打出了35378人(据缴获文件)。对守敌的质量分析上,认为四平之敌系一半新兵和大部败军,第7l军几个师多次被我歼灭过,系手下败将,没什么战斗力,对其守在坚固地堡里,既不能逃脱又在督战队严厉监督下的拚命抵抗能力认识不足。特别是对省府、警察、特务、兵站、铁路警、以及外县跑进去的保安队人员等,根本没有放在眼里,而实际上这些人在与我作战中相当顽强。在我军没有打攻坚战经验的情况下,应该把战役的准备工作做得周密一些,兵力集中好了之后再发起总攻以求攻坚必胜。而我们在外围据点没有完全肃清,一些部队还没有完全弄清当面敌情、地形,没有进行足够的战术技术准备,甚至有7门炮还没有进入阵地的情况下,即仓促发动总攻,致使战斗一开始即发展不利。

在兵力使用上没有形成绝对优势,战斗开始后即感兵力不足。四平设防坚固,守城兵力达3.5万人之多,又有飞机和训练有素的炮兵配合作战。而我军只集中了两个纵队另一个师进行攻城,无法对敌实行四面攻击,形不成绝对优势。第7纵队首长曾根据侦察得知敌约有3万多的情报,建议“东总”用3个纵队攻城,“东总”没有给以明确答复。在攻城不顺利的情况下,只是将第17师投入战斗。当其后第16、18师投入战斗时,第l纵队之第l、2师已有很大伤亡,不得不撤出战斗,实际参战部队仍只有7个师,不能对敌构成绝对优势。

在攻城战术上不够灵活。首先,在突破口的选择上不甚恰当。第1纵队主攻方向为洼地,敌居高临下进行防守,增加了突破的难度。这只要和后来四战四平比较一下,就十分清楚:四战四平时,选择了三道林子作主攻突破口。一下子就突破成功。第7纵队和第l纵队第3师在路东久攻不下时,没有及时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去攻击路西的突破口,或另选易攻的突破口。致敌能够首尾相顾。在突破以后,又很少采用迂回包围,穿插分割的打法,基本上是采取一面平推,这就不能有效地打乱敌人的整个防御体系。对于这一点,陈明仁在长沙起义后所作的自传中这样写道:“当时解放军进攻四平的第一天,便突破了我的阵地,但其战术似乎也只是根据对国民党军队的传统看法,始终从突破点发展,不去另突破些地方。而不知我们正希望这样的做法,使我们能够以少数兵力应付一个突破点,虽则再有地方被突破,可是始终只有两个突破点,仍然不会影响我们的全局。”

在步炮协同上也存在不少问题。我军虽有榴弹炮、山炮96门,远远超出敌军19门火炮的数字,为5:l。战斗中,却没有能够真正发挥威力。在步兵突破时,我炮兵大部压制了敌炮,迫使敌炮兵采取分散配备,及经常变换其阵地,基本上完成了援助步兵的任务。但由于事先没有详细区分直协炮兵和远战炮兵的任务,没有事先安排以一部炮兵用间接射击对敌炮战,又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在步兵突入城区后,炮兵即不了解步兵前进的具体位置,不知如何配合作战,而只是对敌方行摇摆和扰乱性射击,这就不能有效地杀伤敌人和压制敌人炮火以支援步兵进攻。相反,敌火炮在数量上虽远不如我,而却是训练有素,运用多种手段指示目标,哪里需要炮火支援,炮弹即打到哪里,对我攻城部队杀伤极大。

总之四平攻坚战(即三打四平)是东北我军对东北国民党军进行夏季攻势中的一次规模巨大、战斗剧烈、持续时间较长的攻坚战役。这一战役给东北敌军的打击与震撼是相当大的。但我进攻部队所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大的,所取得的经验教训也是深刻的。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我军战后加强攻坚作战训练和加速取得东北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作者:万毅 苏静)


谁在收藏
浏览:136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从东北到海南
    从东北到海南
  • 漂流者
    漂流者
  • 王帅
    王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