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征途的记忆》坚持大别山11

lysun 发表于2017-10-29 22:52:26

22.在苦难中看到了曙光

    我们坚持大别山斗争不到一年时间,全国的时局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使我们在苦难的斗争中看到了曙光。

    记得在1947年的12月,我们在转战斗争的空隙学习了毛主席《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主要内容是,一年来由于我们把战争引向了蒋管区,大大减轻了解放区的负担和压力,在东北和华北各大解放区的军民,都能集中力量,机动灵活地大打歼灭战,消灭了大量蒋匪军,迫使蒋介石放弃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并由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从而使我军由被动的防御,转向主动反攻,这是目前形势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我们今后的任务就是要集中一切力量,继续开展全国性的反攻,大量歼灭敌人,直至向蒋管区进攻。

    因为我们脱离解放区在外线作战,进入大别山一年来,看不到报纸,听不到广播,也很少有机会听到首长的时事报告,整日就像蒙在鼓里,只知道行军打仗,打仗行军,外界的情况什么也不知道,根本不知道时局发展有什么转折点。所以当学习毛主席的形势报告时,就怀疑,不相信时局发展有这样的变化,但这种思想不敢暴露出来。

    这不是吗?我们的学习还没有学完,蒋匪又集合重兵,由空军配合,从四面八方来围剿合击我们了。成群的飞机日夜轮番地来轰炸扫射我们,陆军四下重兵摆阵拉网,要与我军决一死战,非把我军消灭在大别山不可。我军寡不敌众,为了避免损失,便昼夜不停地向边远艰险的大别山区转移,在那里,蒋匪虽居优势,但无用武之地,也不敢与我军在大别山区周旋。只是,我军人马的苦日子就越发苦上加苦了。

    经过十余天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群山突起、奇峰林立的大别山腹地。也不知是什么地界,盘古开天辟地,怎么就造就出这么多的崇山险峰,笔直笔直的悬崖绝壁,一架连着一架;山连山的羊肠小道,崎岖险要,不用说去爬山越岭,你老远看一看就觉得腰酸腿麻,这小道只能走一路行军,两人并排走就走不开。你流着大汗向上爬,这座未等翻过去,又一座高山横在你的面前。

    咬!苦尽甜来,大反攻的一天就要来到了!这座山未等走到山底,行军的长队前锋已到对面大山的山腰,远看人马小了许多,在弯弯曲曲的小道上,活像搬家的蚂蚁在匆匆忙忙地向前走着。

这样的行军,又走了三天三夜,没有宿营。因为在数九寒天的大山上宿营,还不如行军好受,行军虽是疲劳,但能抗寒御冷。

    大概是正月十五这一天,我们走出大山区,到达了小山丛林区。天下起大雪来,指战员们早已没有布鞋了都穿着草鞋,很多同志的脚上都打起了血泡,拄着树枝拐杖,一瘸一拐地紧跟队伍前行。敌机三架五架时常在我们头上飞来飞去,寻找我们的踪影。它飞得又低又慢,翅膀上的积雪和天空的飞雪混成一个颜色。幸亏沿途绵延不断的松林掩盖了我们的行军踪迹,使我们很少受到损失。

    松林里的积雪深到膝盖,踏进脚去就跋不出腿来,这一夜只走了七八里路。驮着机关物资和行囊的骡马行走更难,山坡路上的雪都冻成了冰道,牲口一走一滑,滑倒一匹牲口,人就得拉牲口,抬牲口驮的东西,到好走的地方再给牲口驮上。这样,摔倒一匹牲口,就得忙活几十分钟,这一夜就有十几匹摔倒的骡马。有的牲口摔瘸了,有的人碰破了手或摔伤了脚,没法走,走不动,大家就这样在雪地里冻了一夜。

    第二天又过一道河,又有两匹牲口摔倒在河里,饲养员顾不上脱裤子,就跳水拉牲口,牲口在水里鼓了几鼓劲,连翻了几翻也没有爬起来。光靠饲养员哪能拉起牲口来,我们机关人员都下水去帮忙。水深到肚脐,刺骨的冷啊,都冻得“咯咯”打着下巴骨,浑身哆嗦,等到把两匹牲口都救上水来,人也冻个半死。

    大概在正月十八这一天,我们走出了山区,来到了较平坦的丘陵地带,前头部队传来过冰河的消息,这又是“雪上加霜”的苦难。我们来到冰河一看,在一里宽的河面上,全是漂浮流动的冰块,水有齐腰深。带队指挥员叫牲口先把病弱的同志送过河去,大家再互相照应徒步过河。开始有些同志脱了棉衣过河,两腿和腰部都被河水冲下来的冰块碰撞得皮破血流,有的被冰块砍出一道一道的伤痕。

    后面的同志为了避免皮肉受伤,都穿着棉衣下水了。这样虽然身上不受伤,但过去河没有衣服换,穿着水泡的棉裤,边走边顺着两腿往下淌水,走不了多远,两条裤腿就冻硬了,这种冷冰冰挨死冻的滋味更是难忍难受。紧牙关前进吧

    春节后,部队从一个叫刘家塘的村庄出发,半个多月的苦行军中没有休息过一天,牲口也没有好好喂过草料。日日夜夜,跋山涉水,数九寒天,风餐露宿,人困马乏,苦难谁同?有的老同志说,抗日战争时期也没有这样艰难过。那时部队有根据地,有民主政府支持,有老百姓支前,部队有吃有住,有医有药。现在什么也没有,苦来自己受,有难自己当,别无办法。

    这一天的晚上,盼来了山前一个村庄的驻宿,住上了老百姓暖和的草房,吃了一顿热呼呼的晚饭,牲口也喂上了草料,人马都能好好地休息一下了。一夜酣睡,这算过上了“天堂”的日子。

    第二天早晨,部队集合在村头,等待司令部的命令和“行军路线”。谁也没有想到,司令部通讯参谋王吉成飞马报来两项好消息:第一项,司令部临时决定,今天不走了,部队就地再休息一天,好好喂喂牲口,人马休息好了,准备明天继续前进;第二项,自春节以来,东北华北的各大战场不断传来我军大量歼灭敌人的好消息,昨晚上和今早晨,司令部电话又传来我军在长春东南地区歼灭敌人两个师和一个军部的消息,在营口又歼灭敌军两万余人,抚顺又有敌人一个师起义。王吉成自己也很高兴:“同志们,苦难的日子熬到头了!大反攻的一天来到了!”说罢便飞马而去。

    听到这两项好消息,部队立即沸腾起来,欢呼声响彻山村上空。大家都纷纷议论起来。有的琢磨分析说:“过去都说‘待命出发’,为什么这次强调人马都要休息好,准备继续前进?再前进就没有山了,是否要出山回中原呢?”这第二项好消息可是电台传来的,不是小道消息。这证明毛主席对时局的论断是正确的,形势确实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时,我们才意识到艰苦的意义,才感到各解放区的每一个胜利,都和我们在大别山背的敌人这三十三个旅是分不开的。

    我们的心里亮堂堂的,我们的眼睛也看得远了。在坚持斗争的艰苦岁月中,我们终于盼来了希望,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

咬紧牙关前进吧!苦尽甜来,大反攻的一天就要来到了!

3.出山,与四野会师中原

   走出大山区,按上级指定的路线继续前进,越往前走,前面的天地越远大。回头再看看,距离背后的大山越走越远了。我们是在向北偏东方向走,肯定,这是出来大别山了,要回到辽阔的中原。

    我们的胸怀一下子宽阔起来,眼看着这辽阔的中原大地,真是“海阔任鱼跃,天空纵鸟飞”,令人兴奋。我们在大别山里,整日转战在层层的群山之中,东西不过三百里,看地地不平,看天是条缝。北方人在那里,真感心闷目障,过不惯。

    还是大平原好,村庄多村庄大,行军宿营很方便。在山里憋得太久了,一出山,我也分不清是到了什么地方,在这一天的晚上,部队都在村庄宿营,司令部驻在一个叫左家庄的村子里,离政治部驻地只有二三里路。这大约是河南的某个地方。当天晚上,司令部召开了全师排以上干部大会。这是外线作战以来第二次开这样的大会。第一次是南下渡江过淮河后召开的,传达的是固始和六安的敌情以及我们的战斗任务。这一次,童国贵司令向我们讲了新的情况:我刘邓大军已胜利完成外线作战的战略任务,大反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央军委要我们撤出大别山,把敌人引出大别山来,在中原广阔的战场上,集中主力,把敌人各个分割消灭。另外,我们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坚持斗争一年来,受损较大,出山后先不急于作战歼敌,先整顿休养一个时期,等三野向中原集中后,再互相配合大打歼灭战。据说第四野战军一部分已过来山海关,很快就和我们会师中原。

    高治国政委对我军未来与友军会师作战作了思想动员和准备,并强调,要和友军主力搞好团结合作,睦邻友好,坚持反对本位主义和山头主义,绝不容许与友军在战场上争功夺利,抢俘虏抢战利品。这些注意事项,我们一定要说到做到,不能马虎。

    另外高政委传达,山东和河北老解放区的人民给我们部队发来了慰问电,他们听说我们在大别山行军打仗很艰苦,没有布鞋,没有衣服换,便发动妇女做军鞋,并早就为我们准备好了脱棉衣的单军装和毛巾袜子等日用品,现在正和这新区人民沟通联系,想办法往这里运送。这是老区人民对子弟兵的关心和爱戴。“我们和老解放区失掉联系一年了,通知战士们,在这里可以和老区通信了,家在老区的同志,可以和家里通信联系了。”

    听了这些激动人心的消息,我们在精神上真感到莫大的欣慰和高兴,骇人听闻的苦难日子,我们终于熬出来了!

    开过会的第三天,大概是在豫西地区,我们的部队和进关的四野部分部队相会了。那一天,宽阔的公路上,威武气势的三路纵队从我们对面行来。你看人家的队容多么整齐壮观,一色的浅灰军装,戴着长沿军帽,背着闪闪发亮的新武器,显得格外精神、威武、漂亮,看起来令人羡慕。再看看我们,服装五花八门,破破烂烂,还脏乎乎的,真令人扫兴。

    正走着走着,四野的一个战士忽然说了一句:“这是哪里的游击队?”

    这话正被我们挑行军锅担子的炊事员听见,便不服气地说:“谁是游击队?我们是刘邓大军!”

    对方又一个战士说:“你拉倒吧,别糟践刘邓大军了,刘邓大军就像你们这个样儿?”

    另一个战士也说:“游击队也不是正宗游击队,就像刚从煤窑里爬出来似的!”

    我们这个炊事员越听火越大,他“当啷”一声把行军担子摔在地上:

    “你们净瞎说!刘邓大军就是刘邓大军,谁还冒充不成?”

    我们另外一个同志插嘴说:“四野的同志,他说的对,我们是外线作战的刘邓大军,刚刚出来大别山。”

    四野同志一听真是刘邓大军,就像有人喊口令一样一下子都站住了。他们一齐转过身来,面朝我们,高高举起右手伸出大拇指,高声喊道:“二野老大哥,你们辛苦了!”我们回应说:“欢迎四野的同志和我们会师中原!”他们又喊:“向二野老大哥学习!向二野老大哥致敬!”

    我们这个炊事员高兴了,他挑起军锅来,扭着个小腚“吱吆吱吆”跑得风快,一边跑一边乐呵呵地说:“这还差不多,有个小弟弟的样儿!”旁边有个战士批评他:“你谦虚点!人家是不了解情况才误会成游击队的。”

出来大别山,我们首先与四野会师中原,这是我眼见的事实,据说三野也正向中原集中。蒋匪军,你来吧!这回你不来追击我们,我们也要主动去找你。看吧,中原的大战场上,这一个一个灭亡的命运正在等待着你!

24.完成战略任务   达到预期目的

    1947年夏初,刘邓大军奉命跃进大别山,到蒋管区去执行外线作战,在不到一年的英勇奋斗中,克服了无比的艰危,胜利圆满地完成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给予的战略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的。

    记得在进军出发前的动员大会上,首长说,我们为什么要到外线蒋管区去作战呢?这是毛主席党中央给予我们中原野战军的任务。毛主席说(大意),我们为什么总是被动地在家等着挨打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变被动为主动到蒋管区去打他呢?蒋匪军来打我们,蒙受战争破坏和损失的是解放区,蒋匪军来抢粮财、抓壮丁、杀人放火,蒙受灾难的还是解放区的人民。他进攻越多,我们蒙受的压力和损失越大,人民的苦难就越深重。我们现在派兵到蒋管区去打他,战争破坏和损失的是他的势力,我们去打乱他的反动统治政权,叫他什么事情也办不成,还能解救一部分受压迫剥削的苦难人民。同时,蒋介石必定要抽兵调将,回去保卫它的后方,维护他的统治,看守他的家门。这样就减轻了解放区的负担和压力,我们就可机动地集中兵力,多打胜仗,多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就能逐步实现由被动变主动,由防御变反攻的战略,直到主动进攻。

    但是,部队到外线作战要脱离解放区,到蒋管区又一时建立不起根据地来,就得不到政府和人民的及时支援与帮助,遇到的困难就多一些、大一些,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准备吃大苦、耐大劳,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刘邓大军一跃进大别山,就像一把钢刀直插进蒋介石的心脏,首先迫使他放弃了对西北和山东两个重点的进攻,而后又集中他仅有的南线三十三个旅的兵力,开始了他的重点防御,企图把我们从大别山上赶出去。

经过双方一年的生死较量,蒋介石的这个反革命阴谋没有得逞,失败了。我们经过一年艰苦的反清剿作战,磨炼了英勇顽强不可征服的战斗意志,同时,也给蒋管区反动统治政权一个沉重的打击和破坏,整个大别山区的蒋政权,完全被打垮或瘫痪了,原来他打算在大别山征兵十六万的计划也成了泡影,就等于我们一枪未发就消灭他十六万蒋匪军,至于向老百姓征粮征税,更是什么也征不成了。这真是减轻了解放区的压力和负担,增加了蒋介石的压力和负担。实践证明,毛主席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我们在完成这光荣又艰巨的任务中,获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和胜利,当然也有不少的经验和教训。其中最大的胜利和成就就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以大无畏的战斗精神,破坏了国民党反动派“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彻底破坏解放区”的反革命计划,实现了毛主席党中央英明的战略决策——把战争引向蒋管区,从而使全国战局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直至战略进攻。

    其次,我军经过一年的奋斗和硬拼,已在中原广大地区驱逐了敌人,解放了一些县城,建立了三千万以上人口的新解放区,并同中央人民政府和老解放区取得了初步沟通和联系,奠定了以后继续发展和巩固解放区的基础,为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创造了必要的和有利的条件。

    据说,毛主席在派刘邓大军进大别山时对进军前途作了上、中、下三个估计,从最终结果来看,我们坚持大别山的斗争实现了最高最好的估计,这就是:我们没有被敌人赶出来,也没有被敌人打垮,反而在张家店、金砦等地还打了几个大歼灭战,虽在后期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我军受到些局部损失,但始终拖住了敌人三十三个旅,英勇顽强地坚持到最后,直到圆满地完成了战略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的。

    我们要珍视这段艰难光荣的历史所给予的这种宝贵的考验和锻炼,并拿自己的亲身经历的历史来教育和勉励我们自己和后代,在过去胜利的基础上,戒骄戒躁,兢兢业业,继续奋斗勇往直前。

谁在收藏
浏览:121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