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居英画传》之七“挫败绞杀战”(整理/刘智)

liuzhi 发表于2017-11-26 12:56:06

1.jpg

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战争爆发。两天后,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入侵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严正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对此,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0 月 19 日,由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的指挥下,跨过鸭绿江,开赴前线,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

2.jpg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为加强对部队集结和入朝铁路运输的指挥调度,解决运输指挥上的矛盾,使铁路适应战争的需要,1950 年10 月初,铁道部与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军区商定,在沈阳建立军运指挥机构。11 月 11 日,成立"东北铁路沈阳临时指挥所"(简称临时指挥所),作为东北铁路运输指挥中心,指挥各铁路局军运工作;部队战略集结和开进运输工作;协调铁路和部队工作;直接向东北军区反映军运情况;配合安东、辑安渡口司令部和后勤部门组织入朝部队过江和作战物资转运,确保百万志愿军人员和弹药给养按时运送到朝鲜前线。时任中国长春铁路局中方局长的刘居英奉调坐镇沈阳,负责临时指挥所工作。临时指挥所下设调度、军运、机务、工务、电务和总务六个组,对外称"刘居英办公室"。

3.jpg

▲1950 年冬,刘居英(前排中)率铁路调度组坐镇沈阳,确保志愿军的弹药给养准时运到朝鲜前线。图为铁路调度组成员合影(后排左一为李森茂,右二为石希玉)。

1950 年 11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和铁路职工志愿援朝大队相继入朝,与朝鲜人民军铁道部队、朝鲜铁路职工并肩作战。

随着形势的发展,铁路运输日益繁重,12 月东北人民政府和东北军区联合发出《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决定以"临时指挥所"为基础,成立东北军区铁道运输司令部(后改为东北军区军事运输司令部),刘居英出任司令员,余光生任政委、叶林任副司令员,统一计划,组织军事运输,监督铁路完成军运任务。在东北各铁路管理局、分局和主要车站,设立军运代表;为实施朝鲜境内的铁路军运,在定州、军隅里设置临时铁路军运管理局,并积极与朝鲜政府协商朝鲜铁路军管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问题。

4.jpg

▲刘居英任铁道运输司令员时的工作证。

志愿军参战前夕,朝鲜北部铁路已被严重破坏,陷入瘫痪。第一、二次战役期间,铁路运输正处在抢修、恢复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第三次战役后,虽经大力抢修,铁路运输仍大大落后于战争的需要。1950 年 12 月 23 日,彭德怀司令员致电东北局并报党中央,提出:"若无火车运输,汽车白天又不能行驶,要想支持数十万军队继续南进作战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第三次战役发起前夕,彭总又进一步指出,对运输问题"若无速效解决办法,势必延长战争"。事实完全证实,志愿军第三次战役突破汉江后,因缺粮少弹,必要物资得不到保障,不得不停止前进,变进攻为防御,展开守备汉江的第四次战役。 

1951 年 1 月 22 日至 30 日,志愿军第一次后勤会议在沈阳召开,总结三个月作战的后勤工作,专门研究前线运输问题。会议由李富春主持,周恩来率军委各总部领导到会。大家一致认为,影响战争进程的主要因素是后方运输供应问题。 作为主管铁路运输的刘居英感到压力很大,有一肚子的苦衷,便说:"总理,我也讲 5 分钟。"得到总理同意后,刘居英将所面临的困难诉说开来。铁路站段和铁道兵战士天天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用鲜血和生命保障运输畅通,伤亡之大,让他难过得心里滴血。他需要人,需要材料,更需要能教训敌机的高射炮,刘居英整整讲了 45 分钟。周恩来耐心听完他的发言,当即决定:给铁道运输司令部派三个高炮师。此次会议提出"建立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5.jpg

▲高炮部队在江桥附近的有利地形,布满了对空射击网,掩护着列车胜利"抢江"。

6.jpg

▲防护铁路的高炮部队。

志愿军铁道兵团和铁路职工援朝大队进入朝鲜以后,确保部队机动和作战物资运输,全力修复瘫痪的铁路,并向南伸延。

7.jpg

▲铁道部队抢修被敌机炸毁的铁路。

随着战争的进展和铁道运输线的伸延,在朝鲜铁路管理方针上,尚未确定是实行军事管制还是军事代表制,军事运输和朝鲜国民经济建设需求在运力分配上产生较大矛盾和争论。就是军队内部,谁先运谁后运?轻重缓急的辨别等等,而且面对的是中朝两国军队。如何统一管理逐步恢复的朝鲜铁路?如何在有限的运力上分配军运、民运?……这些矛盾和问题都不是东北军区铁道运输司令部能够协调和解决的。

1951 年春发生了"草袋子事件",朝鲜政府提出要车皮运送大量草袋子。当时前线作战急需弹药、给养,负责军运的同志全力运送弹药,忽视了草袋子运输,将车皮计划压了下来。朝鲜主要生产水稻,稻米需要用稻草编织的袋子装运。结果夏收时节,水稻收获后没有草袋子装,稻米洒得满地都是,成了影响国民经济第一大问题。此事反映到金日成首相,遂向我国政府提出抗议,并将军运负责同志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

8.jpg

▲铁道运输司令部司令员刘居英在掩体内紧张工作。

根据战时朝鲜铁路状况和战争的需要,中朝双方共同认为:朝鲜铁路必须立即置于统一的军事管制之下,以便统一指挥铁路运输,保证军事运输与适当照顾朝鲜国民经济运输。1951年5月4日,中朝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朝鲜铁路战时军事管制的协议》,协议明确军事管理机构的设置、双方关系、运力分配,朝鲜境内铁路运输、抢修的组织指挥和行为准则。

9.jpg

▲协议主要内容:在联合司令部领导下,于沈阳设立中朝联合铁道军事运输司令部,统一计划和指挥战时朝鲜铁路运输、修复与保护等事宜。在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领导下,于朝鲜境内设立铁路军事管理总局,统一负责执行朝鲜铁路军事管理、运输、修复、保养及防护等事宜。联合铁道军事运输司令员及政治委员,由中国同志担任,朝中各派一人至三人任副司令员及副政治委员。军事管理总局长由中国同志担任,朝中各派一人任副总局长。为督促检查军事运输的完成,在军事管理总局所在地设立前方军事运输司令部。为使抢修与抢运密切结合一,中国铁道兵团及朝鲜铁道复旧指挥局,统由联合铁道军事运输司令部管辖。参加朝鲜铁路军事管理机构之员工,一律按军事人员待遇之……。

根据《协议》规定,1951 年 8 月 1 日,在沈阳成立了由中朝联合司令部直接领导的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简称"联运司"),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兼司令员,中共东北局秘书长张明远任政治委员,刘居英、李寿轩、叶林任中方副司令员,南学龙、金黄一任朝方副司令员,崔田民、苏尚贤 ( 朝方 ) 任副政治委员。对战时朝鲜铁路实行军事管制,由联运司统一计划和指挥朝鲜战区铁路运输、修复和保护等,下辖铁路抢修部队有志愿军铁道兵团 4 个师和 1 个团,朝鲜 1 个铁道工程旅。中朝联合铁道军事运输司令部的成立,从根本上保障了中朝联合司令部对交通运输的统一指挥,扭转了战争初期运输被动的局面。

9 月 3 日,在朝鲜安州成立"朝鲜铁道军事管理总局",刘居英出任局长兼政治委员,金黄一(朝方)、黄铎任副局长,吴冶山任副政委,下辖熙川、定州、新成川、平壤、高原五个分局和清津、咸兴两个管理局以及机车、工程两个总队,统一负责执行朝鲜铁路军事管理、运输、修复、保养与防护等事宜。除按期向上级报告工作情况外,还要求以书面形式报告朝鲜政府交通省。在抢修工作上,志愿军铁道兵团、朝鲜铁道复旧指挥局受朝鲜铁道军事管理总局指挥。

10.jpg

▲1952 年,朝鲜铁路军事管理总局局长兼政委刘居英(右)、副局长黄铎(中)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冶山(左)在一起。

11.jpg

▲1952 年冬,朝鲜铁路军事管理总局中朝干部合影。

12.jpg

▲刘居英在掩体内主持军管总局作战会议。

1951年 11 月,中央军委决定在朝鲜境内安州成立中朝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刘居英出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寿轩、金黄一(朝方)任副司令员。下辖铁道军管总局、抢修指挥所、高射炮兵指挥所,加强对反"绞杀战"斗争的领导,直接指挥铁路运输、抢修、防空部队。从此 , 一个机动、高效的指挥中心在火线上诞生了。在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的统一领导和组织指挥下,铁道运输部队、抢修部队和高射炮兵部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采取"以集中对集中,以机动对机动"的作战方针,大大提高了铁路运输效率。

13.jpg

▲刘居英(左)与朝鲜金黄一中将合影。

刘居英 1951 年 5 月入朝参战。在中央军委的任命电报中,刘居英身兼多职: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副司令员、朝鲜铁道军事管理总局局长兼政治委员、中朝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4.jpg

▲入朝作战的刘居英。

在新组建的中朝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里,志愿军方面有资历较深的铁道兵团副司令员李寿轩和政治委员崔田民;朝鲜人民军方面有金黄一中将。刘居英对中央军委的任命深感意外和不安,赶紧给彭德怀司令员打电报,提出自己的资历较浅,还是出任副职为妥。彭德怀回复说,军委已研究过,不再变了。在战争环境下不允许有任何的犹豫,刘居英挑起了这付重担。事后他才得知,破格任用他的意见是周恩来总理提议的。因为刘居英曾任中长铁路局局长,又是东北军区铁道运输司令员,对他的政绩和能力总理比较了解。在研究司令员人选时,有人提出刘居英是不是太年轻了,怕他"顶不住"朝鲜战场残酷的环境,可总理却说:"可以试试嘛,我相信居英同志一定能干好。"

15.jpg

▲1952 年 7 月,朝鲜铁路军事管理总局在沈阳召开" 首届功臣模范代表大会",刘居英在会上作了《 关于过 去的工作情况和今后斗争任务的报告》。会议期间,他同参加会议的李颉白( 左一,全国铁路工会主席)、陆平(左二,铁道部副部长)、刘景范( 右二,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团长)、 陈沂( 右一, 慰问团副团长)合影。

美军深知铁路运输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曾对志愿军前线部队每日的物资需要量和运输能力作出评估,判断铁路是主要运输手段。朝鲜北部北宽南窄,山多河多,铁路穿山越水,抢修不易;铁路布局,南北贯通线多,缺少东西联络线,且大都位于沿海,又与公路平行,易于破坏。特别是主要铁路线集中,通过朝鲜半岛的蜂腰部两侧,在新安州、西浦、价川间构成"三角地区",成为咽喉部位,一旦被掐住,铁路运输便陷于瘫痪。整个战争期间,美军空军一直把铁路列为空中封锁破坏的首要目标,使用绝大部分飞机不分昼夜地对朝鲜铁路线施以狂轰滥炸。

16.jpg

▲中朝铁道运输部队领导干部在开会研究对敌斗争的指挥方针,决心粉碎敌人所谓的"绞杀战",保证前线作战物资充分供应。

在近 3 年的时间里,仅朝鲜铁道军事管理总局管区内,美军共出动各式飞机约 59000 架次,投弹达 190000 余枚,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投在英国本土各类炸弹数的 1.5 倍。共破坏桥梁 1606 座次,延长 65009 米,线路 15564多条,长达 409 474 米,车站 3747 处次,延长 131935 米,隧道 89 座次,机车1058 台次,车辆 12282 辆次,使铁路运输经常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

18.jpg

▲志愿军抢修部队在抢修被炸断的铁路便桥。

19.jpg

▲敌机在轰炸时还投下大量的定时炸弹,援朝铁路职工和铁道兵指战员以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排除定时炸弹。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铁道战线上的对敌斗争十分惨烈,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从 1950 年 11 月至 1951 年 6 月,敌肆意轰炸,我军边摸索、边抢修、抢运。志愿军刚入朝时,由于朝鲜北部铁路已全部被炸毁,作战物资主要靠汽车运输。敌机的轰炸主要目标是公路、汽车、物资囤积点和部队驻地等。随着铁路运输的伸延及其作用的提高,敌人遂把破坏的重点转向铁道线,使用轰炸机群大量投掷炸弹,或用战斗轰炸机轮番俯冲对车站、桥梁轰炸。先是重点轰炸西清川江、东大同江、秃鲁江等运输关键的桥梁,随后采取截击两头的办法,相继轰炸鸭绿江和大同江等桥梁。

20.jpg

▲敌人对铁路的封锁,主要手段是重点轰炸铁路桥梁和编组站。图为被炸的车站,铁路设施和机车车辆被严重破坏。

21.jpg

▲1213 米的清川江大桥,是朝鲜北部最长的铁路桥梁。 作为铁路运输的必经之道, 它是美军轰炸的重点,无数次被炸断。 图为1951 年 2 月清川江铁路大桥被轰炸后的实景。

22.jpg

▲敌机轰炸后的平义线清川江大桥。

针对敌人以轰炸桥梁为主要的破坏手段,在抢修上采取"保三江",在运输上采取"抢三江"的方针。即动员一切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发挥高度的战斗性,用"片面运输法"(即在一个通车夜、一个区段内 , 列车向一个方向前进,不实行交会的行车方法)大量抢运重车,突破敌人对清川江、大同江和先鸭绿江后佛流江等关键桥梁的封锁,使运输形势逐渐好转,运输不断提高,初步改善了前线作战物资的供应。

23.jpg

▲"密集片面续行法"。北朝鲜铁路基本是单行线,美军飞机重点轰炸,铁路车站基本不能会车。铁道运输部队干脆在通车的夜晚,将所有列车都朝同一方向发车,每列车的间隔时间只有5分钟,大量抢运重车,突破敌人封锁,曾在单线铁道上创造了一夜开往前线47列火车的世界纪录。

24.jpg

▲"续行列车"前设诱导员(音响队),手执音响信号,指导列车前进,防止追尾事故。

25.jpg

▲"顶牛过江",即用机车在列车后部把停在桥头的重车顶过江, 桥另一端的机车将车皮拉走。因为夜间抢修的铁路桥梁承载力差,经不起车头的重压,采用机车不过桥,将一列列车皮推过桥。在清川江桥连续40天以顶牛办法过车,曾一夜过重车194辆,解决军运急需。

26.jpg

▲在顺川车站,用五分钟换好机车头,强行闯过大同江桥。

27.jpg

▲运输部队满载军用物资的列车胜利地通过刚刚修好的线路和桥梁。

第二时期是从 1951 年 7 月至 1952 年 6 月,战胜"绞杀战"突破封锁。第五次战役结束后,敌人一方面被迫接受停战谈判,一方面又发动夏季攻势,企图改变不利局面。适逢朝鲜 40 年来所罕见的特大洪水,敌乘机破坏,企图切断我军运输线,阻绝前线供应,揭开了"绞杀战"的序幕。当时,投入侵朝空军 90% 的兵力,集中封锁新安州、西浦、价川三角地区。该地区所处位置非常重要,是铁路运输的咽喉,通则四通八达,不通则南北断、东西亦断。线路两旁多水田,抢修十分困难四个月中,敌以每日平均 5 批次 103 架次的飞机连续轰炸,在 70余公里的线路上,遭到的破坏达 2671 处次。共中弹 38186 枚,平均每 2 米即中弹一枚,路基弹坑累累,无一段完整。加上定时炸弹威胁,抢修速度慢,敌白天炸,我夜里修,未等修好又被炸坏,使运输濒于瘫痪。       

28.jpg

▲敌机轰炸后的平义线317-318公里线路情况。

29.jpg

▲铁道抢修部队抢修被敌机炸毁的路基和线路。

为了打破敌之封锁,粉碎敌之"绞杀",我军采取以集中对集中,以重点对重点,以密集的片面续行突破封锁,以高射炮应对轰炸的作战方针,统一指挥运输,抢修和高射炮兵部队的运、修、方联合作战,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决战决胜,终于粉碎了敌人对三角地区的封锁,取得了反"绞杀战"的胜利。

第三时期是从 1952 年 7月至 1953 年 7 月,积极巩固反"绞杀战"成果,保障运输通畅。美军"绞杀战"破产后,仍未放松对铁路的轰炸。我军则主要进一步提高、修、方联合作战能力,在运输上变过去"保证军运,照顾民运"的方针为"满足军运,保证民运",既保证了前线物资的供应,又满足了朝鲜国民经济方面的需要。

30.jpg

▲列车满载大批军用物资,其中有祖国人民捐献的大炮坦克,源源不断地驶往前线。

31.jpg

▲1952 年 5 月 28 日,美军轰炸了平壤的金日成指挥所,万幸的是金日成没有受伤。由于朝鲜物资匮乏,金日成派人拿着他的亲笔信,向刘居英要钢材和水泥各十吨,修复掩体。刘居英认为此事涉及外交,便打电话向周总理请示,总理说:这点事你个大司令自己还不能决定?!刘居英心中有底,批给金日成钢材、水泥各 20 吨,金日成很感谢。"文革"中,红卫兵抄家时发现了此信,作为刘居英是"朝修"特务的证据。

图中是金日成写给刘居英的亲笔信,现收藏在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

32.jpg

▲1951 年秋,刘居英在中朝抢修铁路庆功会上讲话。

33.jpg

▲刘居英( 左) 同朝鲜交通相朴义宛大将(中)在研究工作。

34.jpg

▲1952 年秋, 刘居英(右一)同朝鲜交通相朴义宛大将(右二)到新建铁路指挥部视察,同该部指挥员郭维城(左二)、金相仁(左一、朝鲜人民军)合影。

35.jpg

▲中朝两国铁路方面负责人视察新线工地(右一刘居英)。

在"绞杀战"最惨烈的阶段,刘居英连续四个昼夜没合眼,血压降到70/30 mmhg,一头栽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周恩来总理闻讯下令,立即送回北京抢救。抬回国的刘居英躺在北京饭店输液,依然昏迷不醒,奉命赶来抢救的医生们检查后只说了一句:"让他睡吧,睡醒了就好了。"昏睡了两天两夜的刘居英,清醒后马上要求向总理汇报工作。在中南海西花厅,周总理仔细询问了刘居英的身体状况,确信他已恢复了体力才放下心来。他对刘居英说:这次不听你的工作汇报,找你作个调查,你们每天生活开支需要多少钱?刘居英原本准备好战胜"绞杀战"的详细报告,没想到总理问这些问题,凭着他做白区地下党工作练就的好记性,仔细地将每天的各种花销详细报告给总理。总理还详细询问了朝鲜人民军金黄一中将每天的消费情况。

按照周总理的指示,第二天上午 9 点,刘居英准时来到中南海怀仁堂参加会议,他事先并不知道会议的内容,被安排到前排左侧就座。会议的气氛似乎有些异常,周总理一脸的严肃,说会议的主题是反对大国沙文主义。总理说:"我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既是为了朝鲜,也是为了自己。可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说朝鲜离开我们就不行了。流传着一种"三大三小"的说法,毛主席听了很生气。现在还有人说朝鲜将军吃的喝的都比中国将军好,昨天我作了一个调查,把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双方司令员的每日开销作了对比,我们的司令员每天比朝鲜将军多花 22 块 4 角。坐在前排的,就是我们的铁道司令,建立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的刘居英同志。"周恩来让刘居英站起来,问道:"我做的调查对不对啊?"刘居英高声回答:"报告总理,完全正确。"

此时的刘居英才明白总理昨天问他那一番话的含义,总理让他参加会议就是要让他当个证人。几天后,身体康复的刘居英返回了朝鲜前线。

36.jpg

▲刘居英参加八院、德川线通车典礼。

37.jpg

▲某铁路大桥抢修成功,刘居英参加通车仪式。

1952 年 4 月 9 日,志愿军代司令员陈赓接替回国治病的彭德怀司令员,上任后听取的第一个汇报就是刘居英的反"绞杀战"情况。陈赓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听取刘居英报告运输情况,在严重的轰炸封锁下,我仍保证了供给,这是奇迹。"

在长达近一年的反"绞杀战"中,敌机对铁路的轰炸破坏虽然异常严重,但铁路运输量却仍然处于上升趋势。侵朝美军妄想以三个月的"绞杀战"实现其阻断我军补给线的阴谋彻底破产。1952 年 5 月 31 日,"绞杀战"的发动者美军第八集团军军长范佛里特在汉城记者招待会上说:"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我志愿军打破美军的空中封锁,形成了前后贯通、纵横交错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美军的"绞杀战"彻底失败了。

38.jpg

▲刘居英在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慰问志愿军指战员的大会上。

39.jpg

▲刘居英在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慰问志愿军指战员的大会上。

近三年的浴血奋战,铁路共运输部队和物资 385 234 辆(重 800 余万吨);完成铁路抢修、新修和战后复旧工程,共计桥梁 2 294 座次,延长 128 884 米;线路 14 691 处次,延长 1 003 303 米;车站 3 684 处次,延长 161 130 米;隧道122 座次。铁路通车里程由入朝初期的 107 公里延长到 1391 公里。铁道战线参战人数最高达 15 万余人,有 3 231 人光荣负伤,1 705 人壮烈牺牲,他们的遗骨长眠在朝鲜的土地上,英名永垂不朽。英雄的铁道兵指战员和铁路职工们、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的、巩固的"钢铁运输线",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世界战时交通运输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40.jpg

▲根据志愿军司令部指示,朝鲜军管总局将烈士陵园建在新安州车站附近的山顶上,让朝中两国人民永远纪念这些永垂不朽的烈士们。

41.jpg

▲刘居英司令员兼政委带领部队指战员到烈士陵园悼念烈士。

刘居英在朝鲜战功卓著,金日成首相授予他一枚朝鲜"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同时,为了表彰刘居英在战胜"绞杀战"中的特殊贡献,又多授予一枚"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42.jpg

▲朝鲜政府授予刘居英的部分功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被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收藏。

浏览:335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李森茂,石希玉,黄铎,吴冶山,李颉白,陆平,刘景范,陈沂,郭维城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