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临郯独立团成立前后(文/韩去非 王子通)

H小白 发表于2018-02-23 16:49:51

八路军临郯独立团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组建的一支地方抗日武装。一九三九年三月该团改番号定为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三大队,仍属八路军山东纵队直接领导。四O年夏升级为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五旅十三团。这支武装在抗战初期,为创建临、郯平原抗日根据地,坚持和发展鲁南敌后的抗日游击战争作出了很大贡献。它的成立是临、郯人民抗日救亡运动进入武装斗争阶段的标志,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胜利。

抗日力量的兴起

在临郯独立团建立之前,临、郯一带的广大人民群众,早已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地抗日救亡运动。当时以三重村为中心的临沂二区,以涌泉为中心的临沂六区(今属苍山县),以宋庄为中心的郯城四区和以老、小屯为中心的郯城五区(现均属苍山)都是抗日救亡活动最活跃的地区。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临、郯一带的受国志士、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和广大群众,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纷纷挺身而出,集会结社,自发地开展了抗日救亡活动。九月间涌泉小学校长抗日进步人士傅普仁与教师傅伯达、傅展如、傅固平、王子通等,发动了四十多名青年学生,成立了抗日武术队,打了大刀、标枪,聘请了武术教师,练习武术,准备抗击日寇;同时北哨小学校长沈林甫、教师朱次彭(后叛变)又同公路南北的爱国人士宋庄王振南、芦柞颜岳岩、沙埠任聘卿、小屯陈信亭、小城东杨佃举、杨月扬、纸坊王献廷等二十多人在北哨开会,成立了“民族解放促进会”(简称促进会),决定各人回当地广泛发动群众,组建武装,准备抗日。

一九三七年十月,中共党员董少白(临沂西大陵人)从延安回乡,利用与傅普仁的故旧关系到涌泉一带开展抗日救亡活动。首先以涌泉抗日武术队为基础成立了“抗日民族先锋队”(简称抗先),在涌泉设总队部,由傅普仁任总队长,傅鸿冉任副总队长。下设若干个大队,由傅伯达、傅展如、李少周、朱继箴、王子通等分别任大队长。

这时上级党又派韩去非、丁梦孙、杨士法、刘剑等同志来临郯发动抗日,广泛地宣传了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响亮地提出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抗日救国,人人有责”的口号,号召“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人出人、有枪出枪”,广泛发动社会各阶层联合起来,共同抗日。

一九三八年三、四月间,枣庄、临沂先后失陷。五月成立了中共临郯县委。在县委领导下,将“抗先”和“民促会”两大革命群众组织改名为“临郯青年抗日救国团”团部领导下的分团,  自此统一了名称、统一了领导。随后通过认真贯彻统战政策,把各村原为地主阶级防匪防盗所组织的保家武装——临郯联庄会,一律改名为“抗日自卫团”。并且号召各村共产党员、青救团员积极参加抗日自卫团掌握枪杆子,从而使原为地主阶级掌握的枪杆子,逐步转移到抗日群众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涌泉、宋庄、沙埠、纸坊、小陵等村的抗日自卫团,人枪发动组织的比较快(大约都有一个排左右的枪支),对其它村庄的青年影响很大。他们轮流值班,白天进行军事训练、武装宣传或联合示威游行,夜间站岗放哨,基本成为抗日常备武装。三八年十月,驻兰陵、埝头的日寇扫荡临郯平原,县委和青救团县团部率领青年训练班转移到滨海地区期间,由韩去非同志率领涌泉傅国平同志掌握的自卫团常备队,坚持就地打游击,  灵活机动地打击了臼寇。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我党的政治影响,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也启发了社会各阶层建立正规抗日武装、开展武装斗争的要求。

为了因势利导,及时组建抗日武装,县委决定由韩去非同志以中共鲁南特委临郯特派员的名义,进一步做好沙埠大地主王炎(炳南)和他侄子王兆堂、王兆芳以及层山后张建侯(树梅)的统战工作。因为他们都是几顷乃至十几顷地的大地主,本身枪支很多,并且过去都掌握联庄会,对周围村庄以至临郯地区都有影响。韩去非同志通过涌泉傅普仁、宋庄沈林甫这些上层进步人士的协助,特别有沙埠王厚甫的引荐,登门访问了沙埠王炳南先生,面对面地向他宣传了我党的抗日主张和统战政策。当时他的外甥宋宝忠拉了一伙不足十人,只有四条枪的土匪武装,却被山东反动派秦启荣委任为什么梯队司令,企图在临郯建立反共基地。他除了在当地敲诈勒索、要枪要粮以外,还多次伸手向其舅父要枪。韩去非同志针对这种情况要求王炳南分清真假抗日,并利用他们甥舅之间的矛盾,终于使王炳南和他两个侄子都接受了我党抗日主张,不仅表示愿出粮出枪参加抗战,而且亲自出马,冒着凛,冽的北风,,陪同韩去非去层山后,动员说服了他的好友张建侯老先生一起参加抗战。在他的影响下,.其子侄张子俊、张兆灿、张耀庭、张子克等都走上了抗日的道路。后来在建立临郯独立团时,王炳南和他两个侄子拿出长短枪不下四十支,张建侯老先生也出了二十多人枪参加了八路军。

八路军临郯独立团的成立

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进一步扩大,临郯地区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如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组织相继建立,形成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在此基础上,县委决定,以党员、青救团员和抗日民主人士报名参军的形式,在兰山举行武装起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临郯青救团和各村自卫团组织上千名青年、学生到兰山举行建军誓师大会。民主人士傅普仁、杨舒仁、沈林甫、王厚甫、张子克等上层人物代表出席。在会上中共临郯中心县委书记刘剑,中共鲁南特委临郯特派员韩去非,第五战区临郯青救团县团部主任丁梦孙先后讲了话。

在准备成立八路军临郯独立团之前,县委虽然作了比较充分的酝酿和准备,对于建立抗日武装的意见是一致的。但在大会上一些上层人物对这支武装叫什么番号,由谁领导却暴露两种不同的立场观点。一种拥护共产党领导,主张走老八(即八路军)的路,以傅普仁先生为代表;一种拥护国民党山东第三专员公署领导,主张走弓长(即张里元)的路。以张子克为代表。由于双方争论激烈,相持不下.韩去非同志提议“采取民主方式表决”。结果主张走八路军道路者以绝对优势得到表决。于是韩去非同志庄严宣布“八路军山东临郯独立团”成立。顿时欢声雷动,当场举手报名的就有百多人。会后不久,独立团就发展到数百人,由薛浩任团长、唐涛任政治委员(后韩去非任政委),孙哲(后刘白涛)任政治部主任、张炯任参谋长。下辖两个营。沈林甫任一营营长、下属一、二两个连,一连长王克(后傅国平),二连长沈汉三;王献廷任三营营长,下属七、八两个连,七连长先后由宋佃友、袁开和、吴刚担任。

独立团经过一个多月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之后,便开赴抗日前线。十二月下旬,团长薛浩、参谋长张炯、三营长王献廷率领一营的一连、三营的七连到小城东至三山后之间的台潍公路上伏击日寇运输车。激战两小时,打毁汽车四辆,击毙敌军四人、伤十余人。战士王槐三、冯士友等勇敢地冲到敌车下;夺获歪把子机枪一挺,三八式大盖枪三支和子弹等军用物资一部。虽然在这次战斗中我一连战土李念春,七连战士田××(小陵夏庄人)英勇牺牲,但这是独立团第一次与日寇交锋,旗开得胜,首战告捷,用事实教育了人民,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同时更加坚定了独立团全体指战员和临、郯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与狭心。

在临郯独立团刚刚建立时,反共顽固派郯四区区长赵宪章和乡长徐会文之流诬蔑八路军是“土匪”,“游而不击”,“不会打仗”。有些村庄的上层人物受了他们反动宣传的影响,产生了敌对情绪,不让我们部队进村,不供给养。因此当时部队活动,必须首先叫独立团联络参谋傅梅村带着中共临郯特派员韩去非同志的名片进村联络宣传之后,才能进村。这次战斗胜利后,一些村庄的上层人物的看法改变了,土顽反共气焰也暂时有所收敛。出现了“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的新局面。为了扩大这次胜利的政治影响,当时各地纷纷召开祝捷大会、发动慰劳、募捐,还由独立团的宣传队长黄杰三作词,沈淇生(苏北人)谱曲写了一首歌曲。大意是“王槐三和冯士友,他们真是大众的射击手,机枪大盖夺到手。他们也不是三头六臂九只手,我们要学习他,下次战斗捎来几个鬼子头……”歌声传遍临郯,人民-群众深受鼓舞。不久,独立团就发展到近乎千人。

独立团的改编

三九年四月,国民党第三督察专员公署下属的第一行署主任蔡少衡,带着一个中队的兵力来到临郯,进驻层山山后(现属苍山县层山乡)。

蔡少衡是国民党,临沂地区学行社的头目,为了争取临郯地区地主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他先到了沂水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联系。中共山东省委为扩大苏鲁边境地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意成立“临郯抗日联合指挥部”并以山纵指挥张经武、政委黎玉的名义,写了公函,任命蔡少衡为联合指挥部指挥,韩去非为副指挥,丁梦孙为参谋长。他本来手下没有几个人,来前由中共宿迁地方党组织支持他一个中队约百人的武装(队长先后是马爱莲、白付泉、指导员顾望平,都是共产党员)。进驻层山后不久,蔡即持八路军山纵指挥部公函到涌泉(中共临郯县委和临郯青救团县团部驻地)约韩去非等去他的行署驻地层山后共商建立“临郯抗日联合指挥部”的问题。四月某日层山后开明士绅张建侯先生听说成立抗日联合指挥部专门准备了两桌酒席,我方出席宴会的有临郯独立团政委韩去非、参谋长丁梦孙、一营营长沈林甫、供给处主任王厚甫。彼方出席宴会的有蔡少衡和他以联合指挥部名义委任的两个支队司令龙希贞和孙业洪(都是峄县人,各有四、五百人枪),另有兰陵潘西池、魏藩三和郯城刘承祺部派来的代表。宴会期间丁梦孙同志以指挥部参谋长的名义宣读了八路军山纵指挥部关于建立联合指挥部、团结抗日的公函。但蔡少衡却闭口不谈团结抗日,反而以国民党正统身份,声称临郯一带抗日组织一律归他领导,并要把独立团缴获敌人的机枪调到联合指挥部统一使用。韩去非等看穿了他的阴谋,当即表示“成立联合指挥部互通情报、互相支援,团结抗日,我们完全拥护,但要把我们在战 场上夺来的机枪调到指挥部来,不但不能充分发挥武器的作用,再说战士们也不会同意”,同时他反问:“今天如果要把龙希贞部的机枪也调来行不行?”龙立刻回答:“办不到!”因此蔡的阴谋未能得逞。在入席的时候,大家拥着最年轻的韩去非政委坐了上席,蔡少衡觉得不面子,便端起酒杯来说:“我来临郯是代表国民党推行政府法令的。”韩去非也针锋相对地端起酒杯说:“我是代表共产党来临郯坚持敌后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为了团结抗旧,请!”这时蔡又说:“张子克是我们的人(原任国民党临沂六区区长),要还给我们”。韩去非立即回答:“张子克现在是临郯独立团的联络参谋。如际工作需要的话,我们可以考虑派他来帮助工作,为了抗日,今后我们都应当互相帮助。”龙希贞当时不赞成蔡的做法,于是表示“我不是共产党,但我欢迎八路军,愿意配合八路军作战。”这次宴会,双方经过激烈争论,最后不欢而散。但是我方始终坚持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既坚持了独立自主和敌后抗日的领导权。又在某些具体问题上给蔡少衡以支持帮助。因此后来蔡还是为抗战作了些好事。如中共临郯县委书记王永福被反共顽固派郯城县政府保安团捕去后,就是通过蔡少衡的积极营救而脱险的。同时在一九三九年五月顽固派郯城县长阎丽天、临沂县长王保合、邳县县长王化云等联合反共时,在蔡少衡的影响下,龙希贞、孙业洪、刘承祺、潘西池、魏藩三均未参与他们的反共军事行动。

层山后召开临郯联合指挥部会议之后不长时间,临郯独立团即改番号为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三大队,杨信任大队长、韩去非任政委、张炯任参谋长、白涛任政治部主任,沈林甫、王献廷分别任一、三营营长,不久又把王洪润、李厚斋组建的武装编为二营,王次安任营长(三九年六月拔掉李庄伪据点战斗后,二营又合并到王献廷的三营)。

三九年六月,郯城反共顽固派县长阎前关命令其保安团三营孙荣来配合顽四区区长赵宪章等突袭华庄,并连续包围我河西西哨、高庄、花庄、北哨等地,均被三大队配合当地自卫团击退。继之在陇海南进支队统一指挥下,三大队对邳县反共顽固派王化云部进行反击,收复了被其占领的幼鹿山、岔河、艾山、王滩子一带地区,是年十一月十八日三大队在一一五师东进支队统一指挥下,参加了反击反共顽固派阎丽天部,解放马头、郯城的战斗,此次战斗,郯城保安团陈冠华部大部被歼,进而开辟了苍马地区(今属临沭县)的抗战局面。一九四O年夏补充到主力部队,成为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五旅的十三团。在临、郯人民的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文章刊登于《郯城县党史资料  第三辑》

谁在收藏
浏览:6541次

评论回复
  • 甘玛

    2018-02-23 22:17:55 甘玛

    看着王子通老前辈的这篇回忆录是这样的亲切,常听姥姥及父母亲念叨的人和事,姥姥家乡沙埠的革命故事,他们的战友,他们的经历是那么的贴近和亲切,每次老公回苍山,都要去看望王叔叔,那份前辈们的战友情无比珍贵。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苍山后人
    苍山后人
  • zlily
    zlily
  • 房~~舍得
    房~~舍得
  • 树人
    树人
  • /:+鲁人
    /:+鲁人
  • 卧游斋主
    卧游斋主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