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女性陈少敏》43:技术人员的知心朋友

东东4695 发表于2018-03-23 18:21:30

     少敏自到工会以来,结识了许多知识分子。他们不仅亲切地称少敏为陈大姐,而且从内心深处,把少敏看作知心朋友。确实,少敏也真不愧是他们的知心朋友,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鼓励、依靠他们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1949年6月30日,那时青岛刚解放不久,少敏到中纺公司参加各纺织厂军代表、党委书记和厂长的会议。她一走进会议室,就看到坐在会议桌两边的阵容非常明显:一边是穿着草绿土布衣服的军代表和穿着灰布服装的党委书记,说说笑笑,很是热闹;另一边是衣冠楚楚的厂长,穿着西装、雪白的衬衣,有的还系着领带,正襟危坐,非常拘谨。少敏看在眼里,微笑不语。

    散会以后,少敏请军代表和党委书记留下。大家以为少敏还有重要的事情,都等待着她说话。谁知少敏面带微笑,不紧不慢地说;“我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回答,刚才开会时,你们为什么和厂长截然分座?”

    大家感到少敏提出的问题很突然,和今天会议的内容毫无关系。中纺六厂的军代表曹春耕憋不住,站起来说:“陈大姐,难道和厂长们分开坐也有问题吗?”

    “是的!这里面有原因。你们说心里话,到底为什么?”

    在座的都是些带兵打仗多年的老八路,心直口快,见领导问,一个个就像“竹筒倒豆子”似的说开了:“陈大姐,您没瞧见,人家西服革履的,没准儿嫌我们土布衣服脏哪?我们还嫌他们不干净哪!”

    “人家在一起都熟悉,对我们是‘怕而远之’。我们是军人,凑在一起,有说有笑,聊起来痛快,和他们没有什么可说的。”“看他们那股子酸溜溜的臭架子,就别扭!”

    “工人们对我们很热情,可他们总躲着我们,冷冰冰的,不信任共产党!”

    要说当兵的心肠直,还真不假。大家七嘴八舌,像连珠炮似的都“轰”开了,对旧厂长的对立情绪还真不小呢。

    “同志们,怎么样?我知道你们肚子里有‘货’。请问大家,你们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知道吧?对留下来的老职员实行‘原职、原薪、原制度’知道吧?如果知道这是党中央的政策,那共产党员就应该积极地贯彻!你们懂吗?我们要改造他们,首先就得团结他们。你们连理都不愿理人家,怎么团结他们,又怎么通过教育,达到改造的目的?”

    少敏见大家静下来,低头不语,微笑着继续说:“我说同志们,你们能不能客观地分析分析呀!比如穿得好些,吃得好些,这有什么不对?他们的钱不是偷、不是抢、不是剥削来的,而是工资高些。难道你们也要让人家和咱们一样,实行供给制。过军事共产主义、平均主义的穷日子吗?难道咱们穿粗布衣、草鞋,也让人家这样,才是进步吗?咱们是穷,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等以后生产发展了,生活也会改善的。到那时,你们一样也会穿上西服,挂上勒脖子绳(领带)的。”

    大家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一丝不自然的笑容。少敏以锐利的目光,观察到众人面部的变化。稍停了片刻,她接着说:“他们看不起劳动人民,不接近工人群众,那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感情问题。他们受了几十年的资产阶级教育,影响太深了,慢慢改嘛。他们信不过共产党,这也很自然,受国民党宣传的影响嘛。他们和工人当然不一样,工人有被压迫和被剥削的切身体会,而他们没有那种感受,对我们半信半疑,还想观望一段时间,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要我们团结他们、尊重他们,他们也会信任我们的!”

    少敏最后说:“这些人有真才实学,不是草包,你们不要只从表面上看人家。有对立情绪可是做不好工作的。为了生产建设,要努力去接近他们,诚恳地向他们学习生产、学习管理,帮助他们,信任他们,我相信他们的积极性会调动起来的。我先告诉你们,”说到这里,少敏的语调突然严厉起来:“如果哪个厂的厂长、工程师、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就说明你们当军代表、当党委书记的无能!到那时,我可要拿军代表和书记是问的!”

    大家被少敏“批”了一顿,但很“顺气”,没有人提出异议。曹春耕心想:“这位中央来的女特派员还真厉害呢。”

    过了十几天,到7月13日,少敏参加市委召开的全市基层以上领导干部会议。这天,曹春耕因为厂里有事来晚了,他急急忙忙地走进会场,少敏早已在台上讲话了:“……生产建设是全中国人民的战斗任务。在工厂,老工人是我们的依靠力量,是生产中的骨干。毫无疑问,看不起老工人,不尊重老工人,当然是非常错误的!除了应该明确对待老工人的态度以外,我今天还要着重说一说对待旧技术人员的问题。”

    这时会场里显得特别安静,人们好像连呼吸都屏住了,想听听这位中央特派员带来了什么新政策。大厅里宁静的气氛,更显得少敏的声音宏亮、有力:“有人说,厂长、工程师、技术员是资产阶级,是剥削工人的,是斗争的对象。我说不对!他们也同样是我们的依靠力量!他们有学问,有生产技术,有管理的本领。他们靠技术拿工资养家糊口,所以,他们也是工人阶级,是我们自已人!”

    一霎时,会场哗然,众人议论纷纷;“这叫什么阶级分析?住洋房、吃洋面的人也成了工人阶级?”

    “他们欺侮压迫工人,还算自已人?”

    “他们酸溜溜的,看不起工人,不信任共产党,还能是依靠力量?我看呀,这些人一点儿都靠不住!”

    听到周围人们的议论,曹春耕心里说:“要不是陈大姐提前给我们吃了‘偏饭’,我也会同样想不通的。”

    “静一静,静一静”主持会议的市委书记敲打着桌子大声喊着,会场又渐渐平静下来。“现在,请陈大姐继续讲。”

    少敏趁大家议论时,喝了口水,喘了喘气,继续说:“旧知识分子、旧技术人员的家庭出身绝大多数是地主、资本家,但他们本人不一定。在旧社会,很多爱国志士受‘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影响,刻苦学知识,求本领,想以此救中国。但是,他们不懂得社会制度是根本问题。在腐败的旧社会,他们不能充分发挥才干,却沾染了许多资产阶级思想和作风。现在,我们要搞生产建设,技术人才太少了。咱们在座的同志们,对打仗、搞土改是内行。搞工厂的生产,谁懂技术?我们不靠现有的技术人才,靠谁?搞工业,不像咱们在农村扛锄头种地,肯出力气就行了。技术人才是发展生产的一大要素,我们要尊重知识分子,依靠技术干部,给他们创造条件,大胆放手让他们发挥才干,为人民多作贡献!我们这些老八路,要虚心地、诚恳地向人家学习技术,学习管理经验,别总是挑鼻子挑眼地看不起人家,还是好好地学学人家脑袋里的知识吧l”

    散会后,曹春耕特意找到少敏:“陈大姐,自从您给我们吃‘偏饭’后,我思想通了。前几天,我请厂长徐缄三给我们进城干部讲讲纺织的基本知识,他认真备了课,讲得通俗易懂,大家很感兴趣。就是有时还冒出一两个外国名词。”

    “人家是留学英国的,外国词儿说惯了嘛。”少敏看到干部们的思想阻力开始有了突破,非常高兴。

    9月3日,少敏又在青岛纺织系统技术人员会议上讲话。她一上台,首先直率地声明自已不懂技术,但喜欢和研究科学的技术人员共事。因为他们“有一种技术人员的直爽性。他们在技术上争是非的劲头很大,但一般的勾心斗角的政客习气少”。少敏的话引起一阵笑声。

    接着,她热情地赞扬许多技术人员的爱国主义思想,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们在旧社会受的不良思想作风的影响,并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高技术、发挥更大作用的几条建议。她鼓励大家说:“共产党是不会埋没人才的,英雄们会有用武之地的,大胆地干吧!对给人民的建设事业出大力的人,人民也会给他更大的报答!”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会议结束了,但技术人员们没有立即散去,很多人围着少敏不走,要说说自己的感受。

    中纺二厂厂长李宪章眼含热泪,紧握少敏的手说:“陈大组,您的话说到我们心里去了。有人风言风语地说我们这些国民党时的旧厂长,是蒋介石的走狗。我心里好憋气呀!我这个人不参与政治,就只想工业救国,可是国民党的腐败统治毁了中国。现在解放了,我一定照陈大姐说的,好好于。我不是蒋介石的走狗,是有爱国心的。知我者,陈大姐您呀!”说着说着,眼泪就流出来了。中纺六厂厂长徐缄三。今天也放下了英国绅士的架子,说:“陈大组,您说的提高技术要理论和实践结合,技术人员和工人结合,这一条太正确了,使我茅塞顿开。我过去就爱死啃书本,讲理论多,总愁有些理论怎么不见实效。这回可找到症结所在了。楼震旦是中纺一厂的厂长,是留德的。过去他总满足于自己将一厂管理得井井有条,今天,他激动地自已“对号”说:“陈大姐说自高自大、目空一切是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障碍,这是说我哪。我一定去掉障碍,潜心钻研。”

    1950年,一个春暖花开的星期天,少敏和青岛中纺公司军代表李竹乎刚从市里开会回来。少敏的心情很好,不急于回宿舍休息,就和李竹平在中纺九厂宿舍的甬道上散步,一面谈着工作,一面享受着路边花卉散发的清香。

    九厂厂长唐伯涛看见他们,走过来热情地打招呼:“陈大姐、李代表,你们好。”

    少敏见唐伯涛走过来,回答说:“你好,唐厂长。”

    唐伯涛见少敏面容和霭,试探着说:“今天两位难得这么悠闲,既然已经到我家门口了,是不是就请到舍间去吃午饭?”

    “好哇”少敏很痛快地答应了。李竹平一愣,觉得出乎意料。“可是我脾气不好,爱骂人,你怕不怕?”

    “我们知道,陈大姐批评人挺厉害。但是,批评的在理,对我们有帮助,让人心悦诚服,欢迎陈大姐骂我。”

    “哈哈,还有愿意挨骂的?好吧,去你家吃饭。只是我有病,不能喝酒,不能吃大鱼大肉,不能吃油多和太咸的菜,就炒个青菜,炖个豆腐,清淡点儿,怎么样?”

    “好!我先回去准备家庭便饭,两位请一会儿就过来。”唐伯涛高兴地走了。

    李竹平一直没有吭声,这时开口了:“陈大姐,哪能到旧厂长家里去吃饭,群众知道了,影响可不好哇。”

    “那有什么关系,工人家我常去,厂长家为什么就不能去?抗日时,地主、恶霸家我还去哪,怕什么。吃饭是个别谈话、进行教育的一个机会嘛。这个方式灵活随便,人家还容易接受哪j去吧,出了问题由我顶着!”

    其实呀,少敏看唐伯涛热情积极,早想让他带头给工人办点儿好事,今天正是机会。她和李竹平一起进了“唐公馆”。

    群众称作“唐公馆”的房子,就座落在工厂的职员宿舍区。职员宿舍和工人宿舍隔着一道高墙。而“唐公馆”的周围,又有一圈篱笆矮墙和职员宿舍隔着。

    少敏推门进去,院子里是个小花园。正是百花争艳的时候,浓郁的芳香四溢。当中有一条弯曲的鹅卵石砌的甬道。通过甬道,在绿树丛中有一栋两层的白色小洋楼。

    “啊,在工厂喧闹区里竟还有这样幽静的‘世外桃源’呀!”少敏惊叹不已。

    唐伯涛和太太出来迎接,把少敏和李竹平让进屋里。寒喧一阵,吃了便饭。少敏感谢唐太太的热情招待,对她炒的小菜很是赞赏。

    饭后,坐下来喝茶时,少敏看到这栋房子宽敞明亮,家俱和室内布置并不华丽,但透着高雅,可见主人讲究文化素养,并不是奢华之辈。

    “老唐呀!我这人有话憋不住,看了你这房子,使我想起女工们给孩子喂奶,连间房子都没有。家里人把孩子抱来,在厂门口等着,到喂奶时女工们出去,就在门口露天里站着喂奶,风吹雨淋太阳晒的,那情景,你肯定见过。她们若是你自己的姐妹,你落忍吗?”

    唐伯涛是个敏感的人,少敏的话,勾起了他的思绪:“自已来厂已十多年了,工人们见了,总是退避三舍;而解放后不过短短的几个月,可工人们看到少敏,见到军代表和党委书记,却是那么亲切热情,原来这里有个‘情,字。自己虽是一厂之长,却对工人很少关心,只知道督促他们多干活儿。而少敏对工人,真是情同手足。她人在这里吃饭,心里还想着喂奶的女工。”

    少敏见唐伯涛不说话,若有所思,也不再说什么了。唐伯涛虽没有表示自色的看法,但心里已拿定了主意。

    茶饭以后,少敏和李竹平起身告辞。唐伯涛偕太太送到门口。过了几天,少敏接到唐伯涛的电话:“陈大姐,告诉您个好消息,我搬家了。现住在职员宿舍,三间房子,我和太太住一间,儿子住一间,女儿住一间。我原住的那座楼,交给厂里办了托儿所。我太太说,她又不上班,就不雇保姆了,自已搞家务劳动。她欢迎您再来,给您煮莲子粥吃。”

    “太好了,谢谢,谢谢,我一定去。”少敏非常激动。她从心里代表女工感谢这位厂长。

    在一次有各厂厂长参加的会议上,少敏表扬了唐伯涛,说他关心工人,让出了自已的“公馆”,办了托儿所,是个开明的厂长,得到了工人们的欢迎。

    唐伯涛的这个举动,震动了不少厂长。大家向他学习,纷纷搬出了“厂长公馆”,有的办了职工医院,有的办了托儿所,也有的成了职工业余疗养所或工人俱乐部……。

    少敏看到这些厂长的心在向工人贴近,感到无限的欣慰。

    青岛中纺各厂改为国营棉纺织厂时调整了领导班子,少敏看到四厂的工程师万程之技术水平高、工作认真负责,建议调他到六厂担任了副厂长(后任厂长)。

    但是调动后不久,万程之与党委书记章若明有矛盾,不敢大胆工作。少敏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章若明,说他不会团结技术人员,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是愚蠢、无能。然后,少敏又找万程之聊天:“老万,你喜欢看小说吗?”

    “很少看。我太太在家里常看小说。我说她是浪费时间。我有空就看技术书。您看小说吗?”

    “技术书当然要看,可是,也应该看看小说。它可以轻松轻松,调剂一下生活嘛。再有,从小说里可以得到很多启发,能开拓思路。我爱看史记和三国,也看小说。今天,我给你带来一本《远离莫斯科的地方》。这本苏联小说我看过两三遍了,里面那个厂长真厉害。可是他大胆负责地工作,这一点很值得学习。希望你看看。”

    万程之非常感谢少敏像老朋友那样关心自已,想起到六厂以后的情况,不觉有点儿委屈:“陈大姐,我以前在上海私营厂工作,工资比现在高多了,有职、有权、还有钱。没想到,现在国营厂的工资还不如私营厂多。”

    少敏理解他的心情,笑着说:“老万,你这几千人大厂的厂长,怎么说这种话。你现在是国家的革命干部,政治地位比在私营厂高多了。咱们革命干部可不能计较工资,要比贡献呀!”

    万程之想到少敏这位久经枪林弹雨的老革命,还是供给制,比自己苦多了,不觉惭愧地低下了头。

    一年后,少敏全面检查“郝建秀工作法”的推广情况,发现青岛各纺织厂成效显著,只有国棉六厂没有多大进步。到细纱车间一看,一些工人仍是自由法,皮辊花率也增高了,她毫不客气地批评厂长万程之说:“郝建秀是你们厂的工人,在这里开的花,却在别的厂结果,人家生产都向上走,你们却往后退了。这是你们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必须好好检查!”

    万程之挨批评后,认真检查了自已,写了书面检讨,定了改进措施。青岛日报上还登了他的检讨报告。

    严厉的批评,促进了工作。从此,万程之认真负责,大胆工作了。六厂的生产和管理工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次纺织工业部召开的全国厂长会议上,让万程之作了经验介绍。少敏听到他在介绍中经常有“我领导着六厂……”、  “我认真地改进了……”这样的词句,通篇报告里,“我”字很多。少敏看出万程之滋长了骄傲情绪,想和他谈谈,就约他到家来串门。

    万程之到少敏家里,得意扬扬地说:“陈大姐,您介绍我看的小说《远离莫斯科的地方》,对我帮助很大。我学那个厂长的作风,使六厂工作不断前进。”

    “噢。”少敏淡淡地说:“学习那个厂长大胆负责的精神是对的。但我希望你记住中国的名言:‘满招损,谦受益’。”

    万程之满以为少敏会表扬他,没想到会送他这六个字。少敏的话虽不多,声音也不大,但这铿锵有力的警钟敲醒了万程之。他回去后反复思考,检查自已的思想、言行,确实是骄傲自满,甚至狂妄自大了。

    他用毛笔写了两幅“满招损,谦受益”,一幅挂在办公室,一幅挂在家里.,时刻提醒自已。

    直到晚年,他还逢人便讲:“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是陈大姐这位老党员却不断帮助我、鼓励我、鞭策我前进。陈大姐是我们技术人员的好领导、好朋友、好大姐呀!”

    少敏诚挚地团结、帮助、鼓励国民党统治时留下来的老技术人员,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了积极负责的革命领导干部。

    与此同时,她也时刻想着如何培养新一代技术人才。她说:“这是国家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因此,她每次下厂都和老工人、技术人员就这个问题交换看法,征求意见。并特意召集曾留学国外的技术人员座谈,交流各国培养技术人才的经验。

    她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于1957年向中央写了《关于在劳动中培养技术人才的意见》的报告。其主要内容是:

    一、工业大学、专科学校的课程,应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到对口的工厂、工地做工,使学生从劳动中学到些工业生产上的感性知识,并能发现一些问题。这样学的东西扎实,领会深刻。二、大学生毕业后,应该严格地实习一年到两年,要像学徒工一样从最基础的操作学起,使他们能理论联系实际,以锻练独立工作的能力。

    三、有计划地提高在职技术人员的水平。较大的工厂应该经常办技术人员训练班或业余学校,使在职技术人员不断学到新知识,继续提高水平,防止技术老化。

    四、派留学生时,应该从经过三五年实际工作锻炼的大学毕业生中选拔。

    五、建议政府从各方面限制青年学生早婚、早育。

    当时全国正忙于整风反右斗争,少敏却能高瞻远瞩、胸怀大局地对培养技术人才提出具有远见卓识的重要见解。

    少敏关心培养年轻的技术人才,不仅给中央写报告,还按照自己的见解,付诸实践。她培养郝建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总结推广“郝建秀工作法”以后,郝建秀成了出名的劳动模范。有的领导主张立即提拔她到领导岗位,但少敏不同意。少敏看到郝建秀年轻、聪明、有钻劲,是个好苗子,但是文化程度太低,只在农村上过一年小学。她想,这样低的文化程度,在前进的道路上将会遇到很多困难,很难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一定要送郝建秀进学校学习。

    少敏亲自和中国人民大学联系,让郝建秀进了人民大学的速成中学学习。速成中学毕业后,又送她到华东纺织工学院继续深造。

    1962年,郝建秀大学毕业了。如何分配她的工作?是否担任领导职务?青岛市委征求少敏的意见。少敏早有考虑,她说:“郝建秀要和别的大学毕业生一样待遇,回厂当车间技术员。为了让她能把学习的理论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在车间要从第一道生产工序开始,跟着老工人当徒工劳动,在劳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学到的理论知识,成为一个有理论、能实干的新型技术人员。如表现好,再一步步提拔。”

    郝建秀这个农民的女儿,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培养,多次被评为厂里的先进工作者,后又被提拔为国棉八厂的副厂长。过了些年,才调到市、省和中央工作。

谁在收藏
浏览:74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慧铭无限
    慧铭无限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