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英画传1:踏上革命路(待补图)

晓筱 发表于2018-03-29 17:43:09

(一)清贫家世

    内黄县,位于河南省北部,隶属河南省安阳市,地处黄河故里,因黄河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属华夏文化发源地之一。距内黄县城西南45里的井店镇,地处两省(河南、河北)三县(濮阳、内黄、滑县)要地。隶属关系历代犬牙交错,曾有“两省三县加一州”的称呼。

    “井店”一名源于隋唐年间。传说有一井姓人家在此开设商旅客店,后来逐渐兴盛起来形成村镇。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井店还曾筑有寨围,周长达九华里。村子虽距周边县城较远,但交通便利,当时村内就有4、5百户人家。村西18里有卫河,可行船到道口镇(道清铁路起点),北通天津卫。20世纪初,井店已是店铺林立,集市热闹。

    1912年12月22日,李士英(原名时遇英)就出生于井店村北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李士英的祖辈是因天灾逃荒而至井店村,在村北街西搭有两间土坯房。父亲不识字,租种二亩沙地为生,农闲时推着独轮车跑内黄、安阳拉脚力,逢集兼做点小生意,艰难养家。李士英的父亲虽没文化,却不顾家贫竭力供儿子念书,李士英从7岁起就在本村读小学。李士英小时候读书勤奋,但是因为家贫无力供养,13岁那年,他便含泪辍学到井店村一家布店做了学徒。其间父亲因积劳成疾,患病无钱医治,早早去世了,他与母亲马清珠相依为命,生活的重担过早地压在李士英肩上。

(二)投身革命

    在做学徒期间,李士英阅读了-一些介绍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的书籍,思想上受到一定影响,曾参加过村里的农民协会活动。两年后他做学徒的那家布店倒闭了,李士英只好回到家中。

    1925年5月,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各地掀起抗议列强屠杀中国人民暴行的反帝爱国主义运动,豫北、直南一带反帝爱国斗争也日益高涨。

    1926年7月北伐开始后,濮阳、内黄的赵纪彬、刘大风、李大山、平杰三、王从吾、喻屏等一些进步青年相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组织,他们在濮阳、内黄等乡镇积极筹建组织,发动各阶层人士准备迎接北伐军的到来。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国民党右派大举反共清党,白色恐怖弥漫。由于濮阳、内黄地处三省交界,位置偏僻,反动派势力一时还未顾及。共产党员赵纪彬、李大山从县城来到井店村高小,以教书为掩护,宣传和发动农民群众,积极筹建党组织,先后在千口、井店、化村建立了党的支部。

    1927年9月,中共顺直省委特派员刘大风到井店村传达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省委指示,决定成立中共濮阳县委员会(辖千口、井店、化村三个支部),并实际领导南乐、清风、大名县党组织。同年10月,中共濮阳县委正式成立(县团委同时成立)。从此直南地区农民运动如星火燎原之势开展起来。

    1927年秋,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为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县委按照海陆丰和湖南农民运动经验,首先在千口、化村、井店等村镇创办了平民夜校(亦称“夜学”),利用教农民识字的机会,宣传革命道理,提高农民觉悟,扩大农民运动影响,平杰三、王从吾、喻屏等中共党员分别担任了夜校的教员。

    夜校自编了通俗易懂、好念好记的识字课本,农民群众学习文化的情绪很高,夜校影响也日益扩大,贫苦农民纷纷要求入学。15岁的李士英也参加了夜校学习,通过启蒙式的学习,李士英阶级觉悟迅速提高,初步懂得了要想不受压迫和剥削,农民群众只有团结和组织起来进行斗争的革命道理。他参加了农民协会,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农协开展的反对苛捐杂税、反对地主豪绅剥削压迫的斗争。不久,经本村党员喻屏、平善修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8年8月,濮阳县委转移到井店村,县委主要负责人在井店高小任教,以教书为掩护进行党的活动。李士英以校工身份担任了县委交通员,负责传递县委文件,接送往来人员。

    1929年2月15日,中共濮阳县委为庆祝反捐、抗税斗争的胜利,在温邢固村祠堂召开庆祝大会,不料因叛徒告密,遭到地主民团武装和反动军警的镇压,县委书记赵纪彬和李大山、王卓如、刘汉生四位主要领导被捕,数名农会会员牺牲,这就是当时闻名的“温邢固事件”。

    一时间千口、井店、化村一带的农民运动陷入低潮,李士英转移到清丰县第一高小,继续以校工身份进行党的地下交通工作。同年2月,他正式转为中共党员,并任清丰县团委书记。在此期间,他以县图书馆职员身份,

温邢固事件的相关报道到周边农村开展活动,先后在县师范、模范小学和六塔、巩营、古城等地发展团员,筹建团组织。1930年春,一个同乡被捕,供出了李士英。他遭到当局通缉,经组织安排转移到在磁县的直南特委工作,才得以脱险。自此他改名李士英,隐姓埋名,离开家乡,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中共直南特委是在邢台中心县委遭到破坏后,根据顺直省委指示在1930年6月建立的,担负着领导直南、豫北地区革命斗争任务。当时特委书记是冯温,组织部长刘大风(安明),秘书长是喻屏,团委书记是成润。李士英在直南特委期间担任特委巡视员,主要任务是代表特委到各县了解和检查农民及学生运动开展情况,传达省委和特委指示,传递文件。不久,李士英被派往中共北方局工作。

    李士英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参加革命,首先并不是在政治上懂得了多少道理,而是受自身阶级地位所决定,经过党的教育,出于阶级本能,要求在政治上对抗旧社会,因此才起来革命的。我从心里感到,只有依靠党,组织起来斗争才有出路,只有干革命才是解放穷人的唯一出路。”

    李士英离开家乡后,就一直辗转于各地,与母亲马清珠失去联系,音讯全无。马清珠为人善良,勤劳朴实,性格倔强。她早年守寡,独生儿子又杳无音讯、生死不知,她靠乞讨、帮人纺纱做衣裳艰难度日。1945年她收养了一个5岁的难民女孩,与养女相依为命。直到1948年,李士英才得以回家探望母亲,此时母子已分别18年了。母亲看着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儿子,喜极而泣。

浏览:109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guang
    guang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